这卫鞅,为大秦主持变法,是秦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举称霸。后来又多次带兵征伐魏国,为秦国征得河西之地土地千里。不但把秦国失去的土地重新抢夺回来,还为秦国争得了更大的疆土。其功足以盖世,起名足留青史。他的确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有能力的人免不了有些傲气,在干事业当中也免不了会得罪一些人。尤其是在卫鞅被封为列侯,赐地商地以后,更是独断专行,刚愎自用。明知秦孝公也奈何不了他,甚至连秦孝公的话都不听。
秦孝公是一个想成就大事业的男人,他知道:要成就大事业就要能用人,用人就要容人,容忍免不了自己要失一些面子或放弃一些权力。他的胸怀并没到海纳百川的地步,他的心胸也并不想佛祖那样仁慈,他之所以容忍这些人,支持这些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他的大秦国成为一个中原的霸主,让他秦孝公名留青史!他像一个宽容的上帝一样看着他的大臣们折腾,像一股春风一般地吹的每一位大臣的心里暖洋洋地,使他们干净十足,冲锋陷阵。甚至偶尔当他们忘了给自己烧香,有时候不太尊重自己,他都一一忍耐吞下肚去。
特别是这个卫鞅,他清晰地记得他第一次面试的样子,那样子是傲气的,也是自卑的,他滔滔不绝的给自己讲着王道那些空洞的东西,他岂不知王道的重要,但他知道,建立王道所需要的时间太长了,而且实行王道有时候更加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宁愿自己吃亏而成就大家的牺牲精神。他只不过是一个凡人,他不想建立万世的功业,他只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做上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而且,从直觉上他看得出来,这个年轻人并不像他第一次所表现的一样是一个只会讲王道的老夫子――他是一个务实的人,是一个为了目的,而可以放弃完美的理想的人!他在卫鞅讲的唾沫四溅的时候装作睡着了,他实际上是想看看这个年轻人是否会受自己的影响。他看到卫鞅并没有现自己睡着,而是沉浸在自己所创造的环境里,仍然**四射的在那里讲着。他想:“这是一个执着的,不容易受他人影响的家伙,这样的人正是我所需要的,但不知他是否会务实一些?”下一次当他在找这个年轻人来的时候,他现这个年轻人调整的很快!他的谈话基本符合自己的要求。想知道他是不是只会夸夸其谈,他于是再次召见了他,最后一次谈话,使他有了一种之音的感觉!这个年轻人实际上和自己一样,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并且有着很多办法的人――这正是他想要的人!
变法之初,卫鞅还是小心翼翼的,事事都要早请示晚汇报,他告诉卫鞅:“不必事事向我汇报,你觉得对的,你做就行了!”卫鞅感激零涕,拜倒在地。
后来他的胆子越来越大了起来,自己作主处死了几个违法的贵戚,最后连太子他都敢动!他知道自己教的小鹰终于成熟起来了。果然卫鞅大刀阔斧地改革,使大秦国眼看着越来越富强,最后成了诸侯霸主。卫鞅的雷厉风行和杀伐决断的作风,常常成为他教育其他大臣的范本。再后来,卫鞅数败魏国逼迫魏国割地赔礼,为大秦国争得了数千里的土地。他现卫鞅渐渐傲慢自大起来,甚至有些时候竟然敢当众顶撞自己!他知道自己的鹰放得太长了,翅膀硬了,该收上一收了。就像上次,周王封秦为霸主,举国欢腾,他竟然敢当着如此多的人的面教训自己,虽然你说的是对的,难道你不能避一避人再说?他有一些生气,但他还是再次的听取了卫鞅的建议,实践证明卫鞅说的是对的。他当然知道卫鞅此人是不可能给自己争夺王位的,但他不敢保证,其他人――特别是自己死后,儿子即位后,还能不能控制这个人!
他刚想给卫鞅收紧一下绳子的时候,自己却病了。自己病的真不是时候!他想。他挣扎着令人传太子近来见驾,很快太子驷就来到床前,恭恭敬敬地站在那里,问道:“父王身体可好了些么?”
孝公过了好久,才睁开眼来,并不与他说话,只是用一双是神的眼睛看着窗外。太子顺着他的眼睛望去,见到窗台上立着一双青鸟,正在那里叽叽喳喳乱叫。太子冰雪聪明,恍然大悟,随口吟出一诗句,名为《青鸟》,这青鸟是为秦穆公时让几位功高盖世的大臣殉葬,人们为大臣不平而创。孝公令人不可察觉的微微点了点头,再次把眼闭上。他真正知道了?公让大臣陪葬的良苦用心。一朝天子一朝臣,过了两朝,就会成了###,就会怠惰、傲慢,从而会引来不稳定的因素。
不知卫鞅结果如何,请继续关注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