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回割楚地秦、齐议和
书接上回,话说苏代为退齐军,来秦说和,劝秦昭襄王逼楚割地议和。考虑不需秦国割地就能退诸侯之兵,慷他人之慨,昭襄王道:“寡人答应让楚国割让东国,但放不放楚怀王得由寡人说了算!你告诉他,寡人可以让楚国割地,但绝不会释放楚怀王!如果按照寡人的条件来办,秦齐可以讲和。如不答应,随便放马过来就是了,难道我秦国害怕他不成!”
苏代再次来齐,对孟尝君说道:“秦国畏齐,同意逼楚割地,君侯得到了土地,可以退军了!”
孟尝君不费一兵一卒,得到了楚国的土地,自是十分欢喜。对楚怀王是否被释,早忘得一干二净,于是招呼各国撤军回国而去。秦齐免战,齐国的军粮也就不必向周王室借了,周赧王这才长出一口气。
五国联军退兵以后,为破齐国合纵,秦国送给韩国、魏国黄河北边以及封陵的土地,与韩、魏讲和。
这一年,扫帚星再现,楚怀王趁秦不备,逃到赵国要求避难,赵武灵王怎敢收留?又把他遣送回到秦国。不久,楚怀王在秦国抑郁而死,秦国把他送还给楚国安葬。
昭襄王十二年(前295),楼缓被罢免,穰(,瓤)侯魏冉担任丞相。秦国送给楚国五万石粮食。
这楼缓,战国时赵国人,武灵王之大臣。主张与秦、楚联合。支持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后入秦为相。主张与秦、楚联合。支持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后入秦。秦昭王十年(前297)秦与赵、宋联合,谋对抗齐、魏、韩三国,由他出任秦丞相。次年,联合赵宋不成,三国攻入函谷关,秦求和。因劳而无功次年被免去相职。楼缓系战国中后期著名纵横家,曾历任秦赵两家的相国,活动自前3o7年至前259年,前后近五十年,为战国之罕见。
昭襄王十三年(前294),昭襄王派向寿进攻韩国,攻占了武始。
秦国的东边,齐国和魏国开始相互攻伐,这给秦国提供了机会。
趁二国互相攻伐,昭襄王令左更白起攻打韩国的新城,韩国不敌,白起占领了新城。这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号称“人屠”,战国四将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王翦、廉颇、李牧)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今陕西?县东北)人,乃是中国历史上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次年,昭襄王十四年(前293),白起因占领新城有功,由左庶长迁左更。
左更白起占领新城后,韩、魏二国大感震惊!遂结为联盟,共抗秦国。白起得知韩、魏结盟,并不惊慌,带兵###韩魏。
秦军和韩魏联军在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相会。
白起在两军阵前巡视了一番,回到大营后哈哈大笑。众将被他笑得模不着头脑。齐声问道:“元帅何故笑?”
白起道:“在我老家有一个修行的人,本来一个人住的挺好,突然有一天,在他修行的地方来了另外一个人。这另外一人来后,问题产生了。原来这个修行的人的活计自己做,饭也是自己做,水也是自己挑。现在突然又来了一个人,他一个人要做两个人的饭,挑两个人的水,这自然引起了他的不满。一开始,他还能够忍耐,渐渐地他也开始不做了。后来两个人都没饭吃、没水喝了,两个人就开始商量,并做了分工。两个人轮流做饭,一起抬水。按理说,不会再有矛盾了。可是,后来又生了矛盾。你道为何?原来两个人都在相互地看着对方,你做的简单,我比你做的还简单,以至于到了最后只能吃咸菜稀饭,还总是觉得自己比对方做的多了。在抬水上也是,你往我这边推,我往你那边退,恨不得全由对方做了。这样的心态,如何能够不产生矛盾?我刚才在韩魏两国的阵营间观察了一番,看到两国正是这种心态,我岂能不笑?”
见众人还是不解,白起继续说道:“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其一、韩魏两军各自为阵,并未合并一处。按理说,既然联军就应该相互信任,合兵一处,统一指挥才是。可两国偏不这样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两国并不相互信任!其二、两军成掎角之势安营扎寨,其后均有很大的后退纵深。这是为何?是两军都想让对方独自面对秦国,一旦不敌,好自己先行撤兵。从兵法角度来讲,以掎角之势排兵布阵,是最佳的进攻阵势。但二国如此布阵并非为了进攻,而是为了逃走,这样的阵势又有何用?”
众人尽皆叹服:“将军真是神人!”
次日,白起考虑齐、魏相争已久,魏国乏力,便令秦军集中兵力,避开韩国,先攻魏国。韩国果不来救,魏国见势不敌,慌忙逃窜,留下韩国对敌。韩国见魏国未现败绩,先行逃走,知道魏国在保存实力,各个心道:“你都逃走了,凭什么让我来给你对敌?”韩国也不甘落后,纷纷逃走。
秦军见二国败逃,随后追赶,肆意杀戮,直追至五十多里方才罢兵。就这样,白起用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斩获级二十四万,俘大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
白起再战韩魏有功,晋升为国尉。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儿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