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了孟舜华故作迷茫、慢条斯理的模样,陶福慧双耳赤红,急得就要跺脚,孟舜华见逗得她着急,“嘻”地一声笑了出来,便打趣了几句,将陶福慧惹得更是又羞又急。孟舜华掏出一个从外祖母家里带回来的珍珠坠子,递过去,道:“喏,这是我特意带回来送给你的!”陶福慧接过了,大为欢喜,连声道谢,又拿在手里把玩了许久,这才小心翼翼地揣在怀里。
“哎,小娘子,今日生意可好啊!拿些栗子来给本大爷吃吃!”正当孟舜华和陶福慧嬉闹间,两个男子摇摇摆摆地走过来。一个约莫五十出头,大月复便便,一张脸满脸横肉油光水滑,饱满得像要溢出油来,一个三十左右的男子,瘦高个儿,一边搀扶着他,一边谄媚地念叨:“大人,你小心些,将军,小人替你去拿可好?”两人边说边走了过来,远远地,便传来一阵酒气。
那个大月复便便的男人,似醉非醉,一把推开瘦高男子,自己动手拿了油纸,包了栗子就要拿走。孟舜华不认得这两人,吃惊之下,陶福慧已经跳了起来,伸出手,轻轻扯住胖男人手里的油纸包,陪了笑,说道:“大人,我做些小本生意呢,这栗子还是先给了钱再拿走,可好么?”
孟舜华想起爹爹曾经说过,有些官员、将士,乃至依附官府的门客,常去各种酒楼、店铺,白吃白喝白拿,美其名曰“赊账”,却从来没有还账之日。那些店主、摊主,见是有权有势之人,一来不敢得罪了,二来又想着,他们在朝廷里,也是有一官半职略有权势之人,顾及朝廷颜面该不会欠账不还,于是便也让他们每日赊账。
哪想到这白条是越打越多,账簿越赊越厚,那些人却一日拖一日,朝廷的颜面也不顾了。许多酒楼店铺直到关门的那日,却还没有收到所欠银两,少则一百几十,多则几千一万,有个酒楼所收之白条,竟有一斤余重。
孟舜华心想:那些狗官横行霸道,你们这两个混子,倒也装模作样,来浑水模鱼了?她心里很是厌恶,便也站了起来。正刚想出声,那瘦高男人便斜睨了陶福慧一眼,伸手一推,将油纸包拽在手里,摇晃了几下,阴阳怪气地讥讽道:“贾大爷是谁?吃你两颗烂栗子,竟然还敢要钱?这是给你面子,你倒是有啥不满的!”
陶福慧没站稳,倒退了两步,孟舜华见陶福慧被那瘦高男人一推,步履踉跄,赶紧上前扶住了她。眼见两人就要走,陶福慧跑上前去拦住了,略略带了哀求,却又坚决地说道:“贾大爷,我一个小老百姓的,就靠卖栗子两个小钱吃饭呢,你们把钱给我罢!”那两个男子显然是没有料到,陶福慧竟敢拦住他们要钱,吃了一惊,对望了一眼。
孟舜华见两人脸色不对,唯恐陶福慧要吃亏,便站在陶福慧身旁,一同拦着两人。瘦高男子上前一步,伸出手,指着孟舜华和陶福慧,厉声斥道:“不识好歹的臭娘们!大爷拿你的栗子,是看得起你!你们知不知道贾大爷是谁!”
陶福慧见瘦高男人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手指几乎戳到自己面前,心里一怕,不由后退一步。孟舜华心里极其愤怒,把心一横,冲口而出,道:“我一介草民,不知道贾大爷是谁,但我知道,大梁朝是有王法的。难道太皇太后和皇帝立下的法令,就没人放在眼里了么?”
============================================================================================
备注:都说文学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但从现在各类新闻来看,我觉得现实远远比小说要精彩得多。以下几章小说情节如有类同,纯属巧合,绝非别有深意,请勿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