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局 巴黎地下墓场

作者 : m60s3

亡灵之都:巴黎地下墓**

巴黎,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是溢彩流光、歌舞升平。可是,就在这香艳之都的脚下,竟另有一番景象:阴森恐怖、死寂无声,俨如人间地狱――万巴黎市民长眠在第14大区的地下。入口处上方,一行铭文赫然在目:“先人墓区,闲人止步!”

走进地下墓区

墓区面积有六七个街区那么大,却没有导游讲解,石壁上只是草草地刻了几行文字说明。沿着级台阶盘旋而下,光线逐渐暗淡。墓区内部为石灰石基岩构造,如同城堡一般坚固,而里面的氛围却叫人心惊肉跳。

数分钟之前当你还沐浴在正午的阳光下,欣赏着五光十色的巴黎街景;而此刻,当你走过了一段幽长昏暗的走廊,死亡的气息已扑面而来。眼前,在狭窄的甬道两侧是由人体尸骨――股骨、胫骨和颅骨――堆叠而成的厚墙!那些尸骨就像柴禾堆一样,垒放得整整齐齐。6英尺高的“骨墙”一直延伸向黑暗深处,而墙背后杂乱堆着的尸骸碎骨,全是大瘟疫、断头台和法国大革命所留下的遗迹。

亚当?史密斯忍不住从骨堆中捡起一块头骨,请人照了张“合影”。当他将手中的道具放回原处时,只听“砰”的一声,出了椰壳相碰时才有的闷响。“真抱歉!”他说着,却现手上粘着些粉末,阴森森地闪着冷光。他不由得打了个寒战,赶紧在裤子上擦了擦手指。

史密斯审视起周围的环境。只见在那些光线能够稀疏照到的尸骨上,长着好些绿色蘑菇。头顶上方,冰冷的水珠成串滴落下来,仿佛是石灰石天花板和骨墙在默默地流泪。从前,游客们只能借助烛光照明,否则极易迷路,因此,从入口直至出口的天花板上竟被熏出一道浓黑的污迹。

如今,大批游人纷至沓来,增大了墓区湿度,也加快了尸骨腐烂。为了设法除湿,地面铺了不少砂石,游客每走一步,就嚓嚓直响。有些颅骨经过无数游人的抚摩,变得像珍珠一样晶莹透亮。还有人在头骨的眼窝里塞了一枚硬币,在黑暗中熠熠闪光。

地下墓区悄然问世

墓区里的骨骸看似备受冷落,无人问津,其实以前并非如此。数个世纪前,巴黎市民和亡故者们还一直比邻而居,相安无事,直到1418年的天花病大爆中,有5万具尸体必须在6周内及时处理,情况才有所改变。

当时,普通百姓几乎得不到一小块安息之地。2o个教区的死者都被集中在巴黎中央市场旁的“平民公共墓地”内,裹上白布后草草埋入地下。数周后,尸体的皮肉开始从骨骼上月兑落,人们再把尸骨挖出来以掩埋更多的尸体。清理出来的尸骨则由板车驮运到墓地附近,任由日晒雨淋。

然而,随着城市的扩展,墓场在变大,尸体也越堆越高,有时竟要挖出3o英尺深的坟坑。人们开始担心瘟疫爆。

年5月4o日,一处公共墓**破裂,致使墓内尸体分解的液体沿着大道流入附近住户的地窖。1785年11月9日,路易十六颁旨,将平民公墓内的尸骸悉数迁往新址。选址权交给了采石场勘察大臣。最后,他挑中了巴黎市中心以南、蒙苏里平地下的几个石灰石场。经修缮和加固,它们连成一个地下墓场,并由3名牧师行完祭祀大礼后于1786年4月7日正式启用。大量尸体的转运在夜晚或黄昏时分进行。

那些尸骸由井口状豁口直接丢进了地下墓场。这项艰巨的工程夜以继日,从1786年春一直持续到1788年初。此后近百年里,其他墓场里的尸骨也被迁移至此。1859年,正当巴黎市经历着拿破仑三世的重大改革、乔治-尤金?奥斯曼市长组织兴建举世闻名的林荫大道之时,更多的坟地不得不另迁新址。从1842年至年,共有多车尸骨运入这个地下墓场。死者们的个人身份均无从查考,而其来历――原墓场的名称和迁移日期――都被保存下来。如今,那些由全市各个麻风病区、修道院和医院迁移来的尸骨前,都立有石碑,记载得非常清楚。

地下墓区与巴黎人的不解之缘

毫无疑问,法国名人也多长眠于斯。其中,有讽刺作家弗朗索瓦?拉伯雷、哲学家孟德斯鸠和帕斯卡、科学家拉瓦锡、诗人兼作家拉封丹、大革命时期的罗伯斯庇尔及其政敌丹东、女作家赛维妮、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帕杜,甚至还有莫扎特的母亲。

地下墓区不仅是亡灵们的安息之地,更由于它在动乱年代中庇护了众多生灵而笼罩上传奇色彩,1871年爆了巴黎公社起义。失败之后,许多起义工人躲入墓区逃生。不料,政府军竟闻讯而至。他们打着火把四处搜查,还封死墓区出口,对幸存者进行了血腥镇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法国抵抗组织也曾与这些尸骸为邻,将总部机关秘密设立于此,谋划出了埋葬法西斯的雄图大略!

墓区的负责人让-皮埃尔?维莱姆,对待工作极端认真。他整天在墓区内来回巡视,非常熟悉那些由颅骨和胫骨垒成的高墙,以及用希腊文、拉丁文和法文撰写的石碑,其中不乏拉辛、荷马、维吉尔、贺拉斯、卢梭和《圣经》里的名言。例如,这里有《奥德赛》的名句:“辱没亡灵,天诛地灭!”还有贺拉斯的警言:“切记,每一天都是你的末日。”

尽管地下墓区令人毛骨悚然,可是对那些具有艺术冲动的人而言,它始终有着特殊魅力。1861年,摄影大师费利克斯?纳达尔用胶片记录下这个地下世界。在其中的一张相片里,某工人正推着辆满载头骨的小车。当时,由于光线暗淡,每次曝光都得花上2o分钟,纳达尔只好用模特儿扮成工人模样。

地下墓区也曾经是知名人士寻欢作乐的场所。1897年4月2日,这里就曾为多名学者、艺术家、作家和巴黎的各界名流秘密举办了一次音乐会,45位音乐家分别演奏了肖邦和贝多芬的《葬礼进行曲》、圣-桑的《死神舞曲》等。不料,这个音乐会被报界披露后,引来一片指责,导致墓区的两名负责人引咎辞职。

1897年的“地下音乐会”事件只是一个开头。以后,每逢12月第一周的圣巴尔伯日(专为纪念工匠和矿工们的守护神),矿业大学的近名学生获准进入地下墓区,举行盛大的聚会。他们可以在墓区里尽情吃喝,随意参观,惟一的限制就是事后必须将场地清扫干净。

天堂与地狱之间的思考

地下墓场的变迁,颇具讽刺意味。巴黎圣母院、卢浮宫等宏伟建筑均由早期采石场内的石块建成。往昔不见天日的地底顽石,今朝成了世人景仰的大厦;然而,巴黎的建造者和设计者们――几代建筑师、劳工、商贾、士兵和农民――如今却长眠地下,不为人知。他们的命运与那些荣耀的巨石相比,真有天壤之别!尽管如此,先人们用双手和心血建成的伟业,将永远记留在人们的心中。巴黎,这座光明之城、美食与浪漫之都、圣母院和卢浮宫的故乡,便是他们馈赠后人的珍品,更是纪念他们自己的丰碑。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鬼局最新章节 | 鬼局全文阅读 | 鬼局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