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孀 第122章:建功德牌坊,增尉氏荣耀

作者 : 韩咏明

青霞所创办的华校,因为逐渐被社会所认可,再加上各省报刊的纷纷报道。所以,第二年招新生的时候,已不用朱炳麟、燕斌、高山爱子和刘恒泰这些教师们,再抛头露面的到大街上去做宣传了,更不用青霞在报纸上登招生启示了,许多开明人士和家长,不等学校开学,便主动把家里的女孩子,送到华英女校住校读书。

青霞和女校的教师们,激动得度过数个不眠之夜后,青霞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把华英女校的规模再扩大,让女校的知名度更高更响亮些。于是,青霞又报请政府的批准,在华英女校里创办了一个师范班。因为华英女校原有的巨大知名度,青霞新创办的这个师范班,很快便招够了所预想的四十名女生。

如此一来,青霞在中国教育界的名声,如日中天,全国各大报刊,也纷纷报道青霞这一壮举。其中的《开封简报》是这样报道的:

尉氏县一品命妇刘马氏,独立捐助创设华英女校,先办初等一班,颇著成效也。欲开竣知识,养成家庭习惯起见,遵章在该校附近设师范一班,招考学生四十名,初定二年毕业,刻已开堂授课。

青霞待师范班稳固之后,便把华英女校的一切事宜,皆交给远门族孙刘恒泰来操作。之后,她带着儿子和淑女,长期住在开封。青霞之所以常住开封,是因为她知道,上次刘宪德和刘少德在暗中举报大河书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杀鸡给猴看,是真对着她刘青霞而来的。之所以真对她刘青霞,是因为她支持大哥与外商竞标新煤矿开采权的二百万两银子。

试想一下,她青霞捐助几千两银子、几万两银子,刘氏族人还撞进家里摔盆砸碗地撒野,翻箱倒柜的抢劫;这一下子支持大哥二百万两白银,那刘氏族还不是像剜了心一样疼吗!像挖了双眼一样仇恨吗!只是刘氏族人惧于自己一品诰命夫人的封号。惧于上次的马知县假冒皇上口喻,假冒省府下的公文。所以,才不敢冒然出手。如若不然,恐怕是早把她刘青霞给撕成碎片了。早把她青霞给暗坑害成死尸了。

青霞更知道,虽说刘氏族人的举报诡计没有得呈,但他们肯定还会另生事端,来找她青霞的麻烦。常言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那仇人如果不相见呢!他们的眼睛可能就不会红得那么厉害了。眼情不红了。心里也就平衡了,也就没那么大地火气了。所以,青霞介于这些担心和考虑,便决定长期居住开封。

因为开封至尉氏,相距近百里之遥,不像尉氏距大桥,只有二里之路程。那些吃饱饭没事干的刘氏族人,说来就来。甚至很随便地转个身,就能转到尉氏。转到她师古堂的大门前。所以,在开封居住的日子。青霞和淑女都感到了一种胶离灾难火坑地幸福和舒适。特别是淑女,她眼角和额头。因刘铁离世而生出来的皱纹,竟然慢慢舒展开了,脸色也变得红润了,甚至性格会在突然之间回到青春年少的年龄:会突然毫无顾及地大声笑,会在无有旁人在场的时候突然跳跃起来,会没大没小的与青霞喜戏……

虽说在开封,也有刘氏族地公茂典和商行,但开封乃七朝古都,又是河南省府,城池繁华庞大,街道纵横交错,胡同盘根错节,行人川流不息。再加上她们居住的地方,离刘氏族的公茂典不在一条街上,并且还相距甚远,所以,在开封居住的几个月里,竟然没有看到刘氏族人那可憎的面孔,没有听到刘氏族人那侮辱性的谩骂。

这样幸福而舒适的日子,已经让青霞很满足了。她除了利用打理生意之便,把刊有进步思想地革命刊物的书籍,带到所能带到地角角落落,还经常在利用到开封学堂参观视察的机会,传播进步思想,展同盟会会员。

就在青霞感到很满足地时候,尉氏师古堂突然来人,急急慌慌地向她禀报:“太太,家里有喜事了,太太快回尉氏吧!”

“哦?喜事?”青霞不相信地望着因赶路急而上气不接下气、汗流满面地家人。忍不住迷惑。近似嘟囔地惊问。“尉氏能有什么喜事?如果族里地人不到师古堂找茬。就是天大地喜事。”

家人急欲接着禀报。青霞急忙冲家人摆了摆手。示意气喘吁吁地他。坐下来稍做歇息。喝过茶水之后。再接着禀报。

自居住开封以来。青霞做好地思想准备是:尉氏地家里来人。会在某一天。突然满脸泪痕地来到开封。痛哭流涕地向她禀报。刘氏族人如何像恶狼一样。欺到师古堂横行撒野;刘氏族人如何像强盗一样。欺进师古堂疯抢打砸;刘氏族人如何像畜生野兽一样。欺进师古堂去胡作非为。可现在。她从家人地禀报里。不但没有听到刘氏族人地暴行恶骂。反而是向她禀报。家里有喜事了。这可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对于青霞来说。只要刘氏族人不寻事。那就烧高香了。那就是天大地喜事。还会有什么喜事呢?再说了。自丈夫耀德离世之后。家里从来就没出过喜事呀!

青霞只稍做了喘息。顾不上喝水。便急慌地接着禀报:“太太!马知县派人到师古堂通知说。京城来了钦差大臣。说是皇上赏赐给太太“乐善好施”地牌额。让太太快回去接旨受赐。因为钦差大臣还在县衙等着太太呢……”

“哦!”青霞惊恐得腾然站起。不错。是喜事。真是喜事!并且。这还是千真万确地喜事。青霞之所以确定这时千真万确地喜事。是因为。她在去年地《河南教育官报》上。看到过河南抚院向皇上奏请地“抚院吴附奏尉氏命妇刘马氏捐助女学经费请建牌坊片地”折子:

再据尉氏知县马俊生禀:该县一品命妇刘马氏。以邑中女学堂尚属阙如。愿将西门内管业房屋一所改建初等小学堂。额定学生五十名。延聘女教员三人。四年毕业。于本年二月间开学。一切遵照定章办理。共计开办费合银五千两。每岁额支需银二千五百两。计四年已需几万两。均经筹备。另储禀请立案等情。经臣饬由提学使查核。详情奏奖前来。臣查士民捐地方善举。银至千两以上例得请旨建牌坊。给予乐善好施字样。今该命妇刘马氏创设女学。需费数万。核与建坊之例相符合无仰恳样。于本籍自行建坊。以昭激劝。出自鸿慈除分咨外。谨附片具陈伏乞圣鉴训示谨……

家人见青霞陷入沉思,越急慌地催促说:“太太,我临来时,马知县可是反复叮嘱我说,让太太接到禀报之后。即刻起身回尉氏,因为钦差大臣还县衙候着呢!”

“嗯!”马青霞突然从思绪中回过神来。立即冲家人点点头,“即刻起程!”

青霞稍做整理。留淑女和儿子在开封,她便带着几个贴身家人。快马加鞭地赶回尉氏,没迈入师古堂。她便支派家人到县衙,去禀报马知县。

马知县接到青霞回尉氏的禀报,立即与钦差大臣一起,来到师古堂。青霞也早率领众家人,来到师古堂的大门外,恭候钦差大臣和马知县。

在众人齐唰唰的跪拜之中,钦差大臣敬畏地展开圣旨,是满脸和庄重和神圣。他居高临下地环顾了一眼脚下顶祠膜拜的众人,貌似很满意地微微一笑,便开始气宇轩昂地高声宣读宣统皇帝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查河南尉氏一品命妇刘马青霞乐善好施,屡有义举,贤德广布京津、河南,受人钦仰,去载又费巨银创办豫省惟一女校,开女子教育风气,功德无量。特准地方所奏,赐刘马青霞“乐善好施”牌额,恩准尉氏县自行建坊以昭激劝。钦此。

青霞恭敬地接过皇帝赐赏她地“乐善好施”的金色牌额,递于身后的家人,恭送钦差大臣和马知县离开,这才率众家人回到师古堂,将皇帝赐赏的“乐善好施”牌额,恭放于客堂之上。

青霞在接到圣旨地第二天,便在马知县的关照指点之下,开始在尉氏购选地皮,筑建“乐善好施”牌坊。

因为马知县早已得知青霞支持娘家大哥巨银、用以竞标煤矿的壮举,他为了防止刘氏族人在青霞筑建“乐善好施”的牌坊之,无事生非,寻畔闹事,所以,在整个筑建之中,他不但派遣几名衙役公差到工地上,全天监护,他本人也三番五次地到工地上视察参观。

马俊生知县之所以如此关心“乐善好施”牌坊的筑建,是因为牌坊来是一种至高无上地荣耀,是一种皇帝对臣民的表彰,是一种对功德的肯定,是一种对行为的认可。而皇帝踢赏给青霞的这块“乐善好施”的功德牌额,在尉氏的历史上,是第一块;青霞所筑建地“乐善好施”牌坊,在尉氏的历史上,也是第一座。

而刘氏族人,尽管每天都在筑建之中地牌坊工地周围,逡巡窥视,尽管经常在工地上,看到青霞的身影,可是,他们终归是慑于有衙门公差地全天维护,更慑于牌坊是经皇帝恩准筑建的,还慑于代表圣皇地钦差大臣赐赏青霞的“乐善好施”牌额,他们只有将冲天地的怒火和仇恨压抑在身体里,却不敢伺机忘动。

一个月之后,“乐善好施”的牌坊筑建完工。青霞给工匠们结清工钱,又大加犒赏,之后,她不给刘氏族人任何寻畔闹事的机会,立即乘车回到开封。

回到开封的青霞,好像是才刚刚坐定,李锦公便风风火火地撞了进来,递给青霞一封来自日本的长信。

青霞迫不及待地掏出信纸,急切地看起来。

看过信之后的青霞,仰着向天,她心中却有个声音在激动地高呼:终于盼到了!终于盼到他了!也仿佛只是刹那之间,青霞听到了心里百花盛开的声音,感受到了心里的鸟语花香的,看到了一个斩新的美妙世界,看到幸福的降临……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遗孀最新章节 | 遗孀全文阅读 | 遗孀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