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每一爆都涨了三个收藏,喜乎?忧乎?收藏推荐,大家随意吧!
董力二人与斯密朗一行,倒是成了武汉青山区分局袁勇局长最大的难题。
今天袁勇本来是备了点礼物,带了够劲的白酒,准备到叔叔家去拜访一下。
自从堂弟因为痴武如狂而进入少林学武之后,袁武似乎也和叔叔一家亲近了许多。想着叔叔那势力,自己如果能当好这半个儿子的角色,博得老人的欢心,以后还不是平步青云。
偏偏在这个时候遇到了堂弟的小。大家都是兄弟,这个案子,自己当然扛下来啊。
可是十几分钟之后,袁勇就焦头烂额了。
在十几分钟里,接到了不下二十个电话,袁勇才知道自己处在多么庞大的漩涡核心。
市政府,武钢,国土资源厅,船厂,甚至还有些莫名其妙的专家与警局系统内部被各路大神请出的说客都打来了电话。
二十几个电话,势均力敌的两派:严肃从重处理,快低调了结。
其中最让袁勇纳闷的是两个分别从武钢和上海热工研究所工程总工的电话中对董力天壤之别的评价。董力,是凶残的暴徒?还是级天才呢?
武钢的分量,袁勇当然是知道的,一号领导在六十年代的时候还在武钢的配套研究所里呆了四年,武钢的地位可想而知。当然,领导当年就是从上海热工所调到武汉的,所以那边的地位也不容低估,都是领袖战斗过的地方呢!
上海热工所的总工在几天前还只是董力命令下船厂抢险的众多技术员中的一个。这几天日本川崎撤走人员物资,中国方面要整合资源,优化技术,因此造船各基地都留了一些人手下来帮忙。
今天他们得知董力居然因为暴力事件被弄进了警察局,当然要出声音。免得他们眼中的少年英雄毁在了局子里。
在警察局内,红女人一直恶毒的喋喋不休,其他几个澳洲人都打电话诉说着中国人的野蛮,并四处搬力量。只有斯密朗一脸阴沉,双目毒蛇般凌厉的刺探着董力。
最后董力二人在各方的强压下在警局里窝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低调的释放了。拘留了一晚,毫无伤的释放,这就是青山分局两面讨好的做法了。
董力回到家里之后,洗了个澡,见到久别重逢,因为董力出事而从大学赶回的姐姐。一家四口与杨锦儿其乐融融的吃了团圆饭。
大家虽然极力做出喜悦的模样,董力却依然能够感受到一丝沉重。
饭后,父亲对董力说道:“今晚带你到陈书记家去!初中的时候,还总缠着你萌姐姐补习,高中之后,倒是去得少了!”
董力知道,父亲嘴里的陈书记,就是如今分管工业的陈道斌副市长。两人当年在造船厂结缘。董源是一个念旧的人,因此老称呼一直没变。
这次斯密朗一行人考察武汉,背后似乎有市政府运作的影子,而最后新西兰人偃旗息鼓,是否有陈市长的影子呢?
可是陈市长虽然看重父亲,也不可能为了自己,开罪新西兰公司,影响政府决策吧?
董力想着想着,对这个市长就越的好奇。董力记得前世自己的父亲在正科级上不断地消磨着锐气,陈市长也因为派系的倾轧抉择而几起几落,两家当年工人时代结下的情谊越来越淡。
直到陈萌因为政治联姻而远嫁他省,那段‘萌不离梦’的姐妹情,那段‘阿力小尾巴’屁颠颠跟随的青葱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次董力到陈家,陈萌不在,父亲董源陪着洛阿姨聊天,董力却是被陈市长叫进了书房。
陈道斌市长比董源只大一岁,可或许是官位使然,那句陈伯伯叫得一点都不勉强。
陈市长打量了董力一阵,若有所思的说道:“今年夏天,你确实成长了许多。这次船厂救险的全过程我都有详细报告,因此我比你父亲还要更看好你!有些事情我就开门见山直接讲了!”
董力有着穿越者的厚脸皮,可是被一正厅级省会副市长这么夸,还是有些飘飘然,不过他也对陈市长即将‘开门见山’的内容警觉起来。
陈市长的第一句话就让董力陷入了宿命的无力感:“你父亲这次升迁无望,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继续呆在船厂,做一个没有实权的正科!”
董力语气酸涩的道:“问题出在哪里?”
陈市长也有些唏嘘:“你父亲走了正确的程序,将自己可能调离的消息告诉了林孝彰。林孝彰动用了国税周副局长的关系,也说动了张局长,以你父亲军厂工人,牵连甚广的名义,搁置了这次调动?”
董力叹息道:“父亲怎么这么傻,调动岗位一日未定,就不应该声张,这是常识啊,他怎么会告诉别人,而且是仇敌林孝彰呢?"在与林孝彰相斗多年的陈市长面前,董力不用隐瞒对林孝彰的敌对情绪。
陈市长宽慰的笑道:“二十多年了,你父亲‘工农商学兵政党医’什么没有经历过?怎么会傻。工作调动,秘而不宣只是官场向上爬的潜规则而已。官场明面上的规定可是要及早与上级领导沟通,以方便领导人事安排,工作的移交与后继人员开展工作。何况你父亲觉得与林孝彰顶了这么多年,林孝彰应该是盼着他离开的,却没想到林孝彰这时候还使这样的阴招!”
董力对税务局的一些情况也有了解,周副局长一定是以‘不希望税务的山头多出一股陈副市长的势力’的名义说动张局长搁置父亲的调动。税务局周副局长背后本就是通天的势力,张局长当然不希望又多出一股势力分薄自己的掌控权。
当然,如果周局长利用背景,过于强势的话,张局长也会同意引入陈市长的势力来平衡一下,可是周副局长一直还算本人,正副局长各管一滩,互不相逼,也确实没什么蛋糕分给新的势力了。
董力微微一叹,其实当初自己到461厂就是问父亲调动的事,如果当时两人就离开船厂,探讨这件事,董力就会现告知林孝彰的不妥,从而有足够的时间补救。
可董力明白,461厂的十几天,带给中国造船业是怎样的契机,相信就算是父亲,也会为抢险重于升迁的选择而自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