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天子 第一百六十三节 决断(上)

作者 : 魔帅

未央宫清凉殿中杀气腾腾。

大汉国天子端坐于明堂之上左右卫士皆甲冑临身。

自丞相以下文武百官尽拜于殿中连个大气也不敢出所谓主辱臣死自古以来概莫如是而今天大汉国天子受到了**果的凌辱代表他权威的使者堂堂大汉国九卿之一被封为开陵侯的两朝元老前庭尉张欧竟身死东瓯。

他如何不怒?

所谓天子一怒伏尸千里当下盛怒之下的天子已是连数诏重重斥责了负责张欧安全的校尉连带推荐这些人与张欧同行的官员亦难免受到株连数名千石大员就此结束了其官员生涯。

至于疏漏的校尉的命运已经可以想象了一旦其回国那么便立刻有天使将其扔进庭尉大牢治其死罪。

“卿等说说……:圆睁手已是按在了腰间的宝剑之上一副欲杀人的样子:“大汉当如何?”

“臣等死罪!”百官连忙拜道此时在天子尚未叉开话题前他们不敢接口须知那主辱臣死现在天子的权威受到了挑战纵使是那些最忌讳动刀兵的人亦不得不认为此事已成战争之局若张欧之死不能得到解决那么大汉国将尊严扫地从此那里有什么颜面对藩属国以天朝上国自居?

“卿等不说话?”天子冷笑着看向自己的文武百官他的嘴角溢出一丝杀机张欧本是他看中的得力之臣若非是他欲锻炼太子。又岂非寻了这个机会将张欧调离?现在天子感到很后悔他宁愿当初找个由头罢了张欧的官也不愿将他派去东瓯出使。

“卿等既不言那朕便要说!”天子道:“开陵侯身死中国之外诚为可惜朕赐其谥:庄以告慰其在天之灵。令有司赏赐其子女妻妾……不可如此罢休朕必查个究竟如若查出凶手朕当大军平之……不管它是谁!”

天子这个表态表的极为完美。当然这是占在主战派的立场上。

什么叫如若查出凶手?这句话实在是最佳的借口三越中那一个都可能是凶手东瓯闽越南越……国想借此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地话那么此事无疑是最佳借口!

至于天子的本意是什么?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天子现在的这句话。

反正到时候假如是主战派领军那么毫无疑问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前线的将军领了天子旨意带着大军去查汉使之死的原因。

那么这个将军完全可以今天认定凶手是闽越把闽越灭了明天又道个谦杀错人了转身把南越灭了。这样。凶手自然跑不掉。三个之中总归有一个是凶手。

当然此事的前提是。天子决定从中原抽调大军否则是没有这么大能量的。

当下便有主战之人齐齐道:“陛下圣明理当如此!”

这些人大部分是在长安当了许久京官地将军大汉律有规定非有功不得封侯而在长安的将军其家族背景自然深厚无比。

他们的家族自是想要得个公侯的爵位又或者人心不足想要来个一门三代侯父子双名将之类的名声。

但是一国之中有鹰派存在自然必有鸽派存在有热血沸腾之人亦有冷血无情之人否则这个国家就不正常。就如同现代的网络上愤青与精英共存一般。

须知先贤曾言:国虽大好战必危国虽小忘战必亡。

大汉国毫无疑问还算正常因此也有些个主和大臣。

当下便有那主和派的楷模标杆人物中尉韩安国出列拜道:“陛下息怒臣窃以为开陵侯之死大可不必动那刀兵以免伤天地人伦徒使无数孤儿寡母悲戚于世以伤陛下仁德以臣之愚见陛下莫不如再谴一使令那越人交出凶手如此兵不血刃既可成功又兼使陛下得四方朝拜万国归心!”

见韩安国出列另一主和派大将治粟内史石庆亦出列道:“臣附议陛下臣以为越人反复无常其地又多不毛自秦时便已抛弃了他们大汉刀兵一动则钱粮无数若如此不若与安国大人所议先谴使训斥令其交出凶手再令闽越退兵如此再将东瓯之民尽迁大汉此事可休矣!”

天子冷眼看着他两人如何不知这两人地想法韩安国为中尉在中大夫程不识率大军驻扎边地防御匈奴的今天若大汉出兵当其冲的便是派他韩

将。

可惜的是韩安国不想率军去打越人。

为什么?因为利益他韩安国是中尉领的是北军之职负责长安城卫戍大任位列天子内臣风光无限。

若他领军击北那么毫无疑问就将以中尉之职领某将军或楼船或闽中之类而此时南军远在燕地北军有长安城防重任不能离开。

如此毫无疑问韩安国不得不领郡兵出战。

这样一来他的中尉职责就得下放给其副手北军之中他只能带走少数亲兵。

如此一来他的中尉职责便没有了而此战决非三五月可定若是拖地长久再加上善后之事恐怕就得拖出一年多。

一年多黄花菜都凉了等他韩安国回到长安中尉之职责是怎么轮不到他了恐怕到时候天子随便封赏个公侯再送他一个大夫职或下放地方诸侯为相就了了。

可是公侯之任如何抵得上权势?

韩安国现在已经沉迷在长安的繁华酒色之中了他早非当初那个在阳城头悍不畏死的将军了他在长安贵族与豪强的糖衣炮弹下被腐蚀的干干净净他如何舍得这花花长安这中尉的权柄?

至于石庆这个胆小鬼自然也有他的考虑就像他自己所说的大军一动钱粮无数他是治粟内史从来不管他职责之外地事情。

石庆只知道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坚持家训决不得罪任何人。

而现在从去年到今年大汉国的雨水并不怎么如意粮食价格是逐渐的从最初的三十钱一石涨到了现在的四十钱一石而假如是像现在这样青黄不接的季节粮价更是高达五十多钱一石几乎比去年涨了十多钱一石!

对治粟内史衙门来说不怕粮食价格低就怕粮食高因粮食价格一走高治粟内史就必须开官仓平抑粮价。

而官仓中地粮食虽然很多但是一方面他需要给边军运输足额地粮食这是一粒也不能少地。而另一方面他还要计算好足够的存粮以备非常之时。

在这个时候石庆是怎么也不愿意再开战事调出粮食了。

他胆小谨慎所以才反对出兵因他需要对天下负责若轻动刀兵导致明年粮食不足敷用到时候天子绝对不会怪自己妄动刀兵只会把责任推在他地身上因治粟内史的职责就是调运粮食计算用度管的是天下人的嘴巴。

“石大人此言差矣!”太子刘荣忽然出列道:“若今日开陵侯之死如此草率的了解那么明日越人岂非要视我大汉于无物如此更将令东瓯民心离散试想若连天朝使者身死异地而天朝却又患这患那那大汉的仁德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覆盖到天下的所有藩属身上?”

“更何况当年秦人连咸阳都抛弃了区区一个越地他们那里还顾的上?”刘荣笑着道:“而今我大汉富有四海拥甲百万父皇仁德覆四海区区越地自然可一战而定!”

其实刘荣也不想什么激进的主战派所谓一战定越地那跟夸口百万甲冑一样属于吹牛的话。

他之所以这样说不过是想要借越地练兵而已更想借这个机会表现一下他这个太子对外事的强硬态度以附和他的太子宫中最近开始从羽林卫向周围谋士百官蔓延的由他这个太子亲自提倡的所谓‘大汉民族利益至上’‘内王外霸’等等新奇的围绕民族主义观点。

刘荣之所以在此时将原本计划的民族主义思想扩散开来原因便是他已经决定扶持起墨家与民族主义者唱反调。

刘荣不是白痴他当然明白民族主义当展到极端时将会造成灾难。他一点也不希望自己的国家是一个穷兵黩武类似白痴德国与日本的疯狂政权。

任何国家中有鹰派就必须有鸽派有民族主义的存在也必须要有国际主义的存在。

而墨家与儒家的某些观点结合之后又恰恰可抑制民族主义的泛滥。

而且有了墨家的存在后因为某些历史恩怨的缘故墨儒绝对不可能在明面上勾结起来如此和平主义者又被分化成两派骑墙的儒家与坚定的墨家这样一来又不虞有后世的腐儒之患也知道儒家可是一个非常容易进化的思想学派它的生存能力与适应能力之强远远出了人们的想象。

而只要有竞争对手存在它就会不断完善自己就像儒家的思想从孔子进化到孟子再从孟子演变到芶子一般其中大致思想虽然一致但细节上却生了巨大的变化。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大汉天子最新章节 | 大汉天子全文阅读 | 大汉天子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