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梅怏怏不乐的出了门,坐在去镇上的车上的时候,她还在想曾思涛为什么不给她写信的问题,心里想曾思涛也太记仇,太过分了,太骄傲了。只是她就根本没想到曾思涛干嘛要给她写信。
其实她心里想曾思涛记仇,那是冤枉曾思涛了,给乌海梅写信?他压根就没那个想法,无所谓记仇,只是觉得没什么好说的,两个人关系也不咋样,还写什么信,不是吃饱了撑着吗?所以乌海梅的抱怨不过是让他多打了几个喷嚏而已,丝毫没有起到提醒他该给她写信的作用。
曾思涛不爱写信的主要原因,是原来用惯了电脑,现在手写实在是太不习惯,太麻烦了,能不写的信他就绝对不会写。
到乡里后,他也就是给原来寝室的同学去了信,培训班的就只是给赵子丹和蒋华军去了信,告诉他们现在工作的地方合工作的环境,心都十分简短。同寝室的同学每个人都回了他好几封,他只给每人回了一封,内容完全雷同:
“信收到,已阅,十分想念你们,我一切均好,勿念。”
害得几个同学都写信来骂他,问他是不是在发电报,他也不以为意,看了同学的回信哈哈大笑。纸厂的事情虽然归曾思涛管,但曾思涛只是去了两趟,李厂长现在对于曾思涛十分热情,收款的事情曾思涛是给纸厂帮了大忙,除了收回来的二十几万,地区包装厂后面又陆陆续续付款,让李厂长笑得合不拢嘴。曾思涛不去干涉纸厂的日常事务,曾思涛也不愿意当恶人,老在李厂长那里指手画脚的。只是当个顾问,帮忙给他敲点边鼓,出出主意,李厂长也是个能干人,活学活用,倒不需要曾思涛操什么心。
当然曾思涛还是提了下公路的事情,路太烂了,实在让人难受。到时候纸厂资金松动了,出点钱维修一下。至于要搞什么污水处理,达到环保标准,曾思涛现在说也没用,那只有等国家国几年后强制要求才行,现在要纸厂主动拿一大笔钱出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至于团委的工作,要尊重老同志,向老同志学习,曾思涛在很多工作上还是和王静商量着办,曾思涛清楚得很:自己在这里就一临时工,犯不着和王静较真,这团委的工作又是从她手上接过来的,她心里自然有点别扭,曾思涛反正有事商量着办,有功劳也不少她的,先把关系处好。曾思涛尽量和所有的同事处好关系,虚心请教,到时候组织部调查,大家也会说说好话。所以曾思涛在乡里这些干部眼里是个乖宝宝——有能力的乖宝宝。
曾思涛不愿呆在办公室,就成天往村里跑,了解乡里农村的真实情况,还有广大青年们的想法,玉龙山多地少,富裕的劳力很多,外出打工的还是很少,也就是一些有手艺的人在外面打工,其他多数人都窝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上“修地球”。“修地球”解决温饱没问题,想要发家致富,日子过得好一点,光靠“修地球”那是绝对不成的。
一圈跑下来,曾思涛把情况也基本了解了个七七八八,玉龙乡人多地少,资源贫瘠。原本他首先想到的是修路,“要想富先修路”,能够做通农民们的工作,修修路,他在组织个什么青年突击队,秀一把,也就是政绩了。不过,乡里基本上能通公路的都通了,没通的那难度实在太大,曾思涛实地考察了一番,没有国家投入资金支持,光靠农民自身没办法弄,曾思涛的修路大计胎死月复中。曾思涛又想到组织青年们特别是团员们自己创业,只是有条件自己创业的毕竟是少数,形成不了什么大的影响。像什么养殖业这样的东西也不是他的长项。办厂的程序太复杂了,周期也过长,他想找一些短平快的项目,也就是所谓的政绩工程,想到政绩工程,曾思涛有些汗颜——这么快就成官僚了。
曾思涛通过和乡里年轻人们摆谈,知道年轻人们都希望有机会出去闯荡一番,不想老窝在那山沟沟里,只是在外面没有熟人,怕出去后找不到活干,还会被遣送回来,挣不到钱不说,还要倒贴上路费。既然年轻人们都想出去,曾思涛琢磨着是不是以政府的名义把乡里富裕的劳动力,特别是青年组织到沿海区打工,只是现在虽然不再把外出务工的农民当盲流,但也不提倡农民大规模出去打工,因为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政府的压力太大。但是沿海劳动力密集型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一边有大量的需求,一边很想多赚点钱,这人口的大规模流动那是必然的。
曾思涛觉得这个想法有点难度。但操作地难度不大。最有实施地可能性。一批也不需要组织太多人。只要他们能在那边站住脚。就会招呼亲戚朋友、七大姑八大姨地过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曾思涛只要达到这个效果就可以了。
曾思涛想到就干。也不嫌手写书信麻烦了。给岭东地大学同学孟凡写了一封洋洋洒洒地长信。让他帮着打听打听那边是不是需要劳动力。如果有。曾思涛还让他帮着联系联系。
给孟凡地信寄出后。曾思涛也思考着。这事还是有一点风险地。一是涉及到计划生育地管理。曾思涛就想组织地对象是未婚青年。暂时避开这样地麻烦。二是这事对政府来说也没有太大地直接好处。完全属于费力不讨好地事情。
要想把事情办成。曾思涛要做地工作就是要要把张立斌和党委成员地工作做通。用曾思涛习惯地说法就是要给他们洗脑。只有把他们地工作做通了。这个计划才有可能更好地实施。
“要怎么样才能打动他们呢?”曾思涛叼着烟在屋子里转着圈。努力地想着。
PS:请朋友们安慰下老言吧。今天真地很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