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那麻?在历城遭李守贞偷袭,打了个丢盔弃甲,损兵折将,落荒而逃。东路战事就以晋兵大捷结束了。如今来说那西路的战况:
且说那云州伟王于秀,领了将令,率领属下五个部落二万余人马,由云州出兵,准备由雁门南下,直取太原。雁门守备只有二百余兵卒。眼见关前辽兵蚁聚,知到无法挡抗,忙派快马报至代州求援。那代州守将复姓慕容,名彦,乃晋阳留守刘知远的同母异父兄弟。奉命戌守雁北,手下有三千兵马。今知云中辽兵大举入寇,雁门关守备来至代州求援。便一面率领兵马前往雁门布防,一面又令快马向晋阳报警。
晋阳留守刘知远原是先帝石敬瑭的亲信部将,屡立战功。当年石敬瑭柳林称帝,率师南下灭唐。就委他驻守澶州的。月前石敬瑭弥留之际,立下遗诏,宣刘知远与杜威等人入朝辅政,扶立太子石重睿登位。讵料景延广把持朝政,近水楼台先得月,立了石重贵,也未宣刘知远入朝辅政,嗣后石重贵登位,恐他不满,便把他晋爵为北平王,又调回任河东留守,入驻晋阳。刘知远仍不免耿耿于怀。日前又接圣旨,令他引晋阳兵马进袭幽州。便召集苏逢吉,杨?,史弘肇,郭威等几个亲信将佐商议,刘知远说:“我等调驻晋阳不久,现在御驾亲征出师定州与辽人交战。又有旨令我等全师东进幽州,进击耶律德光。因此请出各位共议……”
史弘肇连连摆手道:“不可!不可!河东乃中国西北屏障,我等又到此不久。如今朝廷正与契丹人交恶,云州契丹各部落对我晋阳久已虎视眈眈,我若全军尽出,岂不是双手把这河东送给了辽人?只怕即使我们得了幽州却丢了晋阳,到头来咱们反倒无家可归了。”
郭威说:“史将军所说,正合我意。想我晋阳东有太行为屏,西有黄河为障。南有潞,绛为门,北有雁门紫塞。易守难攻,乃是藏龙卧虎之地。一但挥师远出,云州之敌必蹑足而至,若失河东,汴洛皆危。皇上此举,实为不智。”
众人正在商议之际,忽报有代州送来急报军情,急令传进。原来正是云州辽兵犯境。刘知远笑道:“果然不出二位所料,我还没出师,他倒先动手了。这倒好,省得我又要费一番唇舌向皇上交待。”
说罢,随即命人请出天使,就把代州告急文书给他看了,又命杨?修本上奏,说明只因边关告急,不能出兵幽州了。
天使领了奏本,不敢稽留,便立即告辞,回朝复命。刘知远得知军情紧急,随即传令较场点兵,立即便要亲自提兵,开赴雁门。
郭威说道:“那个什么伟王于秀,癣疥之疾罢了,有末将等前去,包管杀他个片甲无归。何劳主公大驾亲临?何况主上御驾亲征正在定州,只恐早晚有旨意到来,还须主公坐镇晋阳,应对调度的。”
刘知远听了,便令郭威为主帅,点起一万人马,立即奔赴代州。与慕容彦合兵一处,阻击于秀。
又令史弘肇为副帅,并听郭威调遣,点起五千人马,前往偏关,与驻守在那里的白承福五千人马合兵一处,经朔州出雁门,袭于秀兵马的右翼。
那驻在偏关的白承福,原来是吐谷浑部落的头人,因不堪吐蕃侵凌,于二十年前迁徙至凉城,后来石敬瑭把幽云十六州送了给契丹人,他们又难堪契丹人的侵凌,于五年前获得边关守备的肯,领着部落回到中国境内,重又归顺晋朝。为了加强边备,边将就让他们常驻偏关,以作屏障。从不差遣,也不调用。
因此,史弘肇听说令他去调度白承福部众,便问道:“这白承福一部,住在偏关多年,就如做客般的,只管住在那里繁衍生息,从未受过调遣。末将如今前去调兵遣将,他若不听将令,如何处置?”
刘知远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莫非王臣。当年他不服契丹欺压,投靠我大晋,如今辽兵又侵我河东,他既住在我大晋境内,就是我大晋的臣民。就应有共同守土之责,本官司职晋阳留守,他的兵也就是我晋阳的兵。岂有不听调遣之理?”
史弘肇说:“主公说的这个理,哪个理的,俺还是听得不踏实。俺要问的是:要是俺到了那里,他不听调遣,末将如何处置?”
郭威乘机进言道;“如今天下纷纷,这些外族部落入居中国,经常反复无常,实是祸患。前者那个白可久也就一声不响地叛归辽国去了。这个白承福留居偏关多年,虽说兵马不多,但却财帛富裕,听说他饮食用具,全是金杯银盏,还用银槽来养马,而且还备有三年粮草,可见他积聚之丰,如果一但叛归辽国,一切带走,实为可惜。依末将之见,乘此机会,‘擒贼先擒王’,除掉白承福,并其部落人马,籍没其财帛粮草,以壮大我军力,更利主公雄踞河东。即使中原生变,主公也足以独霸一方以观天下之变。”
刘知远点头笑道:“郭将军此论,甚合吾意,此行郭将军为主帅,史将军此去就照郭帅刚才说的做就是了。”
史弘肇道:“刚才郭将军是说……”
刘知远笑道:“王命似钢,军令如山。白承福若有不听调遣,敢违抗军令者,一切俱按军法从事。明白了吗?”
史弘肇喜道:“明白了,明白了。主公这么一说,俺就明白了。”说罢,点起五千兵马,飞火流星的,奔赴偏关去了。
接着,刘知远又命从弟刘崇,点了三百人马,押运粮草,?日起程,送往代州。
却说这史弘肇风风火火的来到偏关,白承福见了,迎至帐中坐定,问道:“将军如此匆匆忙忙的到我偏关,未知所为何事?”
史弘肇便把于秀引兵入侵,留守刘大人有令,命本帅领人马到此与你合兵一处,同往雁门关御敌之事,一一说了。
白承福听了,皱起了眉头道:“将军有所不知,俺们来到这里不过是借居,自供自给,从来没花费过晋国粮饷的。俺们只负守护偏关的责任,要俺们这个小小部落的兵去替你们大晋打仗,恕难从命。”
史弘肇听了,飒地沉下了脸,说道:“本帅此次,是奉皇命而来,调动你的人马,守土保国的,难道你敢抗旨不成?”
那白承福原是游牧民族,无拘束惯了的,浪荡惯了的,不知天高地厚。也正因为是这个原因,所以跟各部落的可汗,头人都合不拢,在沙陀难以立足,这才投靠石晋,定居偏关。一直也都是不受调遣的。如今听得史弘肇这么一说,也来气了,嚷道:“难!难!难!别说是你史将军,今日就是你大晋朝的皇帝来了,俺的人马也不会跟你去打仗的。”
史弘肇听了,拍案喝道:“王命似钢,军令如山。违抗者军法从事。将士们!这白承福违抗军令,与我推出去砍了!”
那史弘肇手下早已得了嘱咐的,听得一声令下,便雷鸣般的响应。容不得白承福半句分辩。那刀斧手已经是早有准备的,如狼似虎般的把他推到帐外砍了,接着又搜拿白承福家族至亲四百余人,一并处死。
史弘肇的人马早已四周布防,白承福的部下见头人一家尽皆处死,个个吓得脸如土色,纷纷跪下求饶。史弘肇忙安抚道:“抗旨不尊王命者,只白承福一人而已,与其他人无关。尔等跟随本帅前往雁门关,共同效忠王事,与本帅手下士兵均同一体,论功行赏。至于尔等部落留居偏关的男女老少,牛羊牧地,本帅自会派兵保护,尔等自可安心。”
说罢,便令偏关人马立即集合,唤出几个小头目,陪同前往各部落营地,安抚一番。留下一百名吐谷浑老兵巡逻保护。又留下五百晋阳兵将,接防偏关。便领着白崇福的部众,开赴朔州去了。
要说起这吐谷浑,原也是个颇强大的民族,百多年前原来游牧于河西走廊一带,后来被日渐强盛的吐蕃侵凌,迁徙至阴山以北地段,受大唐安北都护府庇护。唐亡后,契丹崛起,立辽国。吐谷浑居住的地方,又成了辽国的国土,契丹人又对这个已日渐弱小的民族横施暴虐。于是,在头人白承福的带领下,他们又跑到刘知远管治下的晋阳找庇荫。这个民族如今虽然仍有三万余众,但这次史弘肇杀了白承福,带走了五千精壮,所剩下的多是老弱妇孺,难以复兴,后来都融入汉民族,自此之后,史籍也不见这个民族的记载了。这是本书故事外的故事,附带说说,供读者参考,是否属实,那就留待史家考究好了。
回过头来再说这史弘肇,领着这支一万余人的混编部队,悄悄的来到朔州。先头派出与代州联络的探子,亦已回报:郭威人马已于昨日抵达代州,就在城外安营?寨,以待辽兵。慕容彦则已奉命带领本部人马到雁门关协防。
郭威得知史弘肇已抵朔州,遂遣参军张永德随探子到史弘肇军中协调指挥。
那于秀第一日抵达关前挑战,守将紧守关隘,不出应战。于秀欺守关将士不多,便下令休兵一日,明日三更做饭,四更饱吃进军,五更定要抵达关前,一鼓作气,要拿下雁门关。
不料第二日天色未明,辽兵正向关前行进时,前面的斥候与晋兵的哨兵遭遇。原来昨日慕容彦星夜奔赴雁门,得知日间辽兵来了挑战,故就在关前立营。如今黑夜之间,两军卒然相遇,不免引起一阵混战。战至天明,双方各有死伤。始知双方大军相遇,且各归营寨。
于秀见是慕容彦大军屯于此处,心想:“慕容彦既已引兵至此,那代州必然空虚,我何不越关而过,袭取代州?断他的归路,再回师攻关,岂不是好。”于是,吩咐副将没刺领五千人马在此佯攻,缠住慕容彦。自己领了大队人马,趁当夜翻越白虎岭,明日突袭代州。
没料到郭威早就防着他可能有这一着。沿边各路,早就遍布探子,得知于秀偷越白虎岭,便急忙回报。郭威得报,对左右笑道:“果然不出所料,于秀这小子见慕容将军在关上,料我代州无人,竟来偷袭。”随密密分布一番,左右两军埋伏城外山谷之内,中军匿伏城中。又令快马报史弘肇,火进军,堵截其后路。
此日清晨,于秀引兵来到代州城下,只见城门紧闭,四周冷冷清清,城上只有几个哨兵。禁不住哈哈大笑,扬鞭话道:“城上那几个当兵的听着:今日俺大辽国来取你代州城来了,要命的赶快下来开门,迎你于老爷进城,饶你等不死……”
话犹未了,忽听城上一声号炮,忽地城堞间涌起一阵杀声,紧接着箭似飞蝗般的射将下来。于秀忙约着队伍退了一箭之地。再看时,只见城上一排排士兵,盔甲鲜明,旌旗招展。城下城门大开,两员将领,各领三百人马冲了出来。
于秀见了,正中下怀。料定必是慕容彦留下守城的人马,打谅着充其量也只不过就是这几百人罢了,一声号令,身后四员大将便冲将上去,接住厮杀起来。才战了几个回合,城上忽地又连响三声号炮,城楼上来了一员大将,只见他银盔银甲,五绺髭须,年纪四十开外,身后一面大帅旗,两旁四面旗帜各书一个郭字。于秀便知,这是郭威来了。心想:“来了也好,反正要拿晋阳,早晚都得要拔掉你这个刺头儿的,你先送上这儿来也好,省得到打晋阳那时扎堆儿。”便高声喊道:“姓郭的!你跑到代州来,躲在城楼上干嘛呢?有种的滚下城楼来,与咱家大战一百合!”
那郭威笑道:“姓于的你急什么?不须本帅动手,与你交手的人来了。”说罢,举手往两边一指。说:“你来看,哪边有谁来了!”
于秀听了,回头向两边看去,只见两侧坡地上,一阵鼓噪,几面写着“史”字的大旗,迎风招展,一队队密麻麻的晋兵冲杀过来。代州城内,仍源源不绝的有晋兵杀出。心想:“不好了!中了这老小子的伏。连史弘肇这冤家对头也来了。”
两军交战,遭敌军伏击是个大忌。一来是这仗打的被动了。敌方有备,自己无备。二来是乱了军心。心想:“三十六着,走为上着。”于是,下令把前队作后队,边战边退,缓缓后撤。又把后队作为前队,敌住迎面而来的史弘肇人马,杀开一条血路,向雁门关方向退去。
再说那慕容彦早已得郭威密令,等待于秀撤军时掩杀没刺。次日晌午,没刺正指挥着辽兵攻关。忽见右边山路上,排山倒海的辽兵狼奔犬突的败退下来。心知不妙,忙令部下撤退。慕容彦见辽兵从那边山路上败退下来,关前没刺的人马又匆忙后撤。知是代州郭威方面已经得手,一声令下,挥军随后掩杀过去。
俗话说“兵败如山倒。”于秀从代州败退下来的大队人马,把没刺的人马一冲,一收脚不住。只好领着这群残兵败将,没命的往北而逃,从鸦儿谷逃回云州去了。
郭威领着三路人马,追杀了一天一夜。见辽兵一直退回漠北,我方斩获无数。只因恐有伏兵,也就回师代州。计斩获辽兵级五千余,获取战马七千余匹,粮草资重无数。先命史弘肇把偏关缴获白承福的粮草财物与代州之战的斩获,统统押回晋阳。随又留下慕容彦依旧镇守代州,自己领着人马,绕着雁北一带的关隘据点,巡视一周,并嘱咐各处守军不得怠忽,仍要严防辽兵偷袭。
这日巡到馒头山据点,守将报道:“……馒头山北麓,有一个山洞,不知里面有多大,洞口常年云雾弥漫,据附近老者言说,当年李克用驻守雁门之时,曾在此处屯放了很多粮食,近几年来,洞内经常有旋风刮出,腾空而去,人们说哪是一群妖魔偷盗里面的粮食……”
参军张永德道:“你别老兜圈子说的鬼话连篇,只说说你们有没有进去看过,哪里面究竟放了多少粮食。”
哪守将道:“小将带了几个人去了,离洞口远远看去倒没什么的,但走近前去时,那洞里突地一阵风刮了出来,把咱们都刮到山脚下去了……”
张永德忙问:“后来呢?”
哪守将嗫嗫嚅嚅道:“……后来就再没去过了。”
张永德还要话,见郭帅摆了摆手,便不再言语。郭帅听得山洞藏有粮食,道:“既然他们也不知底细,咱们倒不如找几个知情的老者问一问,再作定夺。”
张永德听了,领着几个将领,到附近人村中,找了几位老人,来见郭帅。问起山洞的事儿,几位老人都说:小时曾听长辈说过,当年李克用驻守雁门关时,花了三年时间,把云州的粮草运到这个山洞里藏着。后来李存勖南下洛阳当皇帝去了,但这洞口却由于原来曾经用泥石封堵,栽上树木,山下又驻有士兵,闲人难以走近,以后就连洞口都找不到了……
张永德道:“你等说的是找不到洞口,但如今我山下的驻军却说看见了洞口,不过就是进不得去,这又是怎么回事?”
老者们道:“十多二十年前,有一天,突然风雷大作,轰隆一响,哪儿就塌下了一大方,露出了洞口,此后,每逢天色晦暗的日子,即有黑风乌云从洞里涌出,往西方刮去,所过之处,多能见有粮食洒落。附近村民记得洞里是晋王李克用藏粮的,估量是甚么神道在搬动。因此,每逢饥荒,大伙都想进去找点来充饥……”
郭帅道:“里面有粮食吗?”
老者们道:“咱们谁都没进过去。就如刚才这位将军说的,只要有谁走近洞口,里面立马刮风,能把人刮到山下。因此谁也没进过。”
郭帅听了,沉吟不语,命人送出几位老者,回头对张永德道:“看来洞内真藏有粮,看来还不是个小数目……”
张永德道:“大帅的意思是……”
郭帅道:“明儿你派几个人去,探探虚实,咱们在远处瞧着,看是怎么个究竟。”
张永德领命,次日,派了一队士兵前去察看,自己与一班将领陪着郭帅,就在山下一块开阔地里,远远的?望。果然,哪些士兵甫近洞口,洞内便阴风黑雾,蜂拥而出,刮得众人无法站立,慌忙退回山下。
正是:甫逐辽兵离边陲,又与妖魔夺存粮。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