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图眼前安逸、不听群臣归劝移京到建康的皇帝萧绎死了,丢下个烂摊子需要别人来收拾,国不可一日无君,整个梁国除了太尉、扬州刺史王僧辩,司空、南徐州刺史陈霸先,还有谁能够力挽狂澜。大文学承圣三年十二月,两人反复商议后决定,迎梁晋安王萧方智(梁元帝萧绎第九子,年方13岁,时任江州刺史)至建康,以太宰承制。
承圣四年二月,晋安王萧方智从寻阳至建康,进入朝堂居住,登上梁王的位置。他任命太尉王僧辩为中书监、录尚书、骠骑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加封陈霸先为征西大将军。
此时,萧方智虽为梁王,却形似傀儡,朝堂之中实权掌握在王僧辩和陈霸先两位英雄手中,两位新贵在梁国可谓位极人臣,但若要比较两位实力,王僧辩还是略胜陈霸先一筹,所以但凡大事决断,最后还是王僧辩说了算。大文学
本来这南边的天下只等着梁王称帝即位,孰料北边忽地刮来一阵旋风,齐国横插一杠,要立贞阳侯萧渊明(萧懿之子,梁武帝萧衍之侄,在侯景背叛东魏投降南梁之时,萧渊明担任豫州刺史,皇帝萧衍命萧渊明与侯景一同北伐攻打东魏,结果萧渊明兵败被俘。)为梁国的新主,并派上党王高涣带兵准备送他回南方。
齐国在送贞阳侯回南方前,先派殿中尚书邢子才去建康,给王僧辩送去一封信。信中写道:“你们立的嗣位君主(萧方智)年龄幼小,不能承担治国的重任。贞阳侯(萧渊明),是梁武帝的侄子,长沙王萧懿的后代,就他的年龄威望而言,可以保障金陵不失,所以我把他立为梁朝的新主,送回你们南方即位称帝。”
贞阳侯萧渊明也写信给王僧辩要求他前来迎接,王僧辩和陈霸先商量后,觉得此事不可,于是回信给萧渊明道:“当今嗣主(萧方智)的血统来自皇帝,又受命于祖先。大文学他是合法的嗣主。您如果能到朝廷来当官,一起匡扶王室,那么伊尹、吕望的使命[注:伊尹是商初重臣之一,原名伊挚,尹为官名(相当于宰相)。《孟子》说:“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可见伊尹是我国第一个帝王之师。吕望是商周之际军事家,又名尚。姜姓,吕氏,字子牙,齐国始祖,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讲白了就是《封神演义》里的姜子牙,他是周灭商的重要筹谋者。周文王采纳吕望谋略,奠定了灭商基础。周武王即位后,尊吕望为师尚父。],大家都会说应该归于您了。如果您回朝廷来是想当主子,那么我不能听从这样的命令。”这算是拒绝了齐国立萧渊明为帝的要求。
齐国当然不会就此罢手,三月,齐国出兵护送贞阳侯萧渊明到了东关[注:东关,今安徽巢湖市],王僧辩命散骑常侍裴之横带兵阻拦,谁料裴之横不敌,齐兵攻克东关,杀了裴之横,俘虏了几千人。王僧辩闻讯大惊失色,慌忙带兵出城屯驻于姑孰[注:姑孰,今安徽当涂],左思右想之下,觉得还是不要与齐国为敌,不顾陈霸先的反对,准备接受萧渊明。
承圣四年五月,王僧辩派使者向贞阳侯萧渊明上表,确定君臣之礼,并与齐国结盟,愿做齐国的属国。齐国侍中裴英起护送萧渊明南渡,同王僧辩在江宁会面,之后,萧渊明进入建康,看到朱雀门不禁痛哭失声,去迎接他的群臣也痛哭流涕。三日后,萧渊明在建康即皇帝位,改年号为天成,立晋安王萧方智为皇太子,任命王僧辩为大司马,陈霸先为侍中。
王僧辩迎纳贞阳侯萧渊明期间,陈霸先派遣使者见王僧辩苦苦地劝阻,使者为此往返了几趟,可是王僧辩就是不听,两人的关系就此紧张起来。当初,王僧辩和陈霸先共同消灭了侯景,两人并肩战斗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了进一步巩固两家亲蜜的关系,王僧辩为三子王頠向陈霸先提亲,陈霸先一口答应将第七女许配给王頠,婚期临近时恰巧赶上王僧辩母亲去世,大丧守孝中不宜迎娶,所以婚事被搁置,一直没能成婚。王僧辩很想改善与陈霸先眼下紧张的关系,想起了之前订下的儿女婚事,于是再向陈霸先提亲,陈霸先表示同意。之后,陈霸先还为此特召陈蒨赴京口一趟,让他负责老家那边婚事的迎来送往。
六月,王僧辩命三子王頠前来吴兴面见岳母,商量婚期和婚事具体事宜,驻兵吴兴郡境的震州刺史、王僧辩女婿杜龛陪同他一起前来拜会。王陈两家的婚事,此刻在梁国可是家喻户晓的大事,比皇帝大婚还要引人注目。陈蒨是吴兴太守,迎接王家三公子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我男人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