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 第六十四章 筑基

作者 : gfan001

1912年的春节,新生的中华帝国是在国内外截然不同的政治气氛中度过的。

国内,新生的中国帝国临时政府内阁,正在各种困难的磕磕绊绊中不断的寻找着,适应中国这块特殊的土地的运行秩序,国内新规划的五年重工业建设计划,大武汉工业区,江浙沪工业区,四川工业区等三个长江沿岸的工业区,以及横跨河北和辽宁两省的京津唐——鞍山工业区,四个投资巨大的工业区计划正在稚女敕的新政府的领导下紧锣密鼓的筹备施行。

而国外,顶着来自英法俄传统列强的巨大压力,**军毅然进军朝鲜,在朝鲜北部山区和日军展开激战,但有些令人意外的是,在这些战斗中,在旅顺焚城战中震惊世界令日军恐惧的中国空军飞艇部队却并没有大规模出现,而是任由中国新生的**军在崇山峻岭中凭着优势的兵力装备和日军进行着残酷的阵地消耗战。

一月底,在中国人一年中最大的传统节日即将进行的前夕,又一个喜报传遍大江南北,在国内强大的统一传统的舆论压力下,广州**军临时政府通电,宣布接受南京中央政府的命令,国家正式统一。

其中临时政府中的大部分人都留下接受南京中央政府的安排,而少数人,包括孙文、黄兴、胡汉民和从北京被释放南下的汪精卫等人则令人遗憾的宣布下野,从此不再参与国事。同盟会,这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重一抹色彩的**党从此烟消云散。

事实上,做出这一步选择,对于同盟会来说也纯属是无奈。这近一年多以来,北方的世事变幻,国内人心大变,南京中央政府的北伐、黄海海战,每一步动作都牵动着亿万炎黄子孙的心,紧密的和中国的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已经当之无愧的成为新中国的核心,许多的原同盟会会员等纷纷远路相投,就是广州政府内原定的一些自己人,都有些辞职北去,要为新中国的建设付出自己的一把力。

到了这一步,作为一个以推翻满清建立新中国为目标的政治党派,同盟会事实上已经分崩离析,失去了号召力,再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了,按照宋教仁等人的想法,要求重组同盟会,建立新的政治纲领,参加国内合法的政治竞争。但是对这个提议,孙文和黄兴却再没有兴趣。

这两个人的离去,同盟会的寿终正寝,从此,意味着旧中国大**时代的彻底结束,新中国建设时代的开始。历史也为之翻开了新的一页。

……

南京,新成立的中华帝国临时政府内阁,工商实业部副部长张謇对着自己的顶头上司,帝国工商大臣复兴党人华表说,

“我国北方,历来人才鼎盛,我认为在冀辽工业区的人员建设上,应该多向当地人才倾斜,原北京政府的一些人,完全就可以拿来使用,还有东北张作霖政府里面的一些人,也完全可以提拔起来。没必要非要从南方本来就紧缺的人才资源里调。”

华表,看了看张謇,却没有立即答话。拿眼瞅了瞅上手的荀攸等人,说道: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涉及到人事问题,还是要看首相大人的意向。”

帝国首相,出身复兴党的荀攸接了华表这轻飘飘飞过来的一句,脑筋稍微一转,已经知道了意思,感情这冀辽工业区,也就是京津唐——鞍山工业区,已经被张謇背后的人看上了。

张謇此人,绝对是中华近代历史上的名人之一,和这个时代的诸多党派都有联系,在很多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是北洋系统中和袁世凯齐名的北洋前辈,但另一方面,却又倡导实业救国,是帝国工商实业领域中的达人,一手建立的江苏通州棉纺织产业是民族产业中的佼佼者,为了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他还和人促成建立了新式教育——通州自立师范,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师范类院校。此时,是立宪党中的领袖之一。南京政府建立之后,就凭借着丰富的政治经济领域的经验进入了工商实业部,成为立宪党在南京政府中的中坚。

这个时候他在冀辽工业区的问题上的发言,显然不是无的放矢。听他的话的意思,北洋政府的那些旧人眼看着现在的形势,有些不甘寂寞了?

荀攸想了想,将这个问题压了下来。帝国四个重工业区的建设,涉及到未来帝国的根本战略,绝对不是党争应该涉及到的地方。

结束会议之后,荀攸让张謇留下来,两人一同去玄武湖丽园拜见帝国皇帝李哲。

“袁慰亭不行了,临死之前,想向陛下求个情!”在李哲面前,张謇的话就说的实在多了,一句话就把事情彻底的挑明。

“北洋于我中华有功有过,但不可否认,其确实是支撑了我中国在满清统治下的最后一段多灾多难的时间,旗下人才辈出。现下我帝国内的很多能臣,萨总长、严校长,都曾经是北洋系统中出来的,袁慰亭幕下还是有很多人才的。就这样随着他袁慰亭一同终老林泉,也未免是国家和民族的一大损失!他想向陛下求个恩典,求陛下能给北洋旗下的那些人才一个出路,这样他也好死的安心!”

李哲听罢,心中也有些悲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袁慰亭这样的一代枭雄,到了这一步,能放下一切,临死还要为手下人寻个出路的人,也算是难得了。

不过同情归同情,李哲可没有改变他的命运的想法,这中国,有一个李哲已经够了,其他的任何人,都不会再有出头竞争的机会,人性,从根本上是自私的。

袁世凯如果活着,虽然在李哲的对立面翻不出太大的风浪,但是这样一个人就单单是存在那里,就会让平稳的国家凭空生出许多风浪来,这个人在北洋系统中的威望实在是太强了,那些人几乎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在中国这个讲究忠孝lun理的国度里,其自然而然产生的号召力无法估量。所以,只要是他活着,李哲就绝对不打算启用段祺瑞等人。

现在袁世凯死了,那些人就可以解放了。

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唐绍仪、伍廷芳、顾维钧等一大堆未来叱咤风云的时代名人,在这个时代都是出身于北洋系统。李哲要是断了这些人的路,可以说中国近代史的时代舞台,就少了至少一小半的时代精英。

李哲想了想,目光转向张謇。

“季直!你可知道,朕不是怜惜北洋方面的人才辈出,可是要使用这些人,却有一个问题,始终是让朕如鲠在喉啊!”

张謇一听有门儿,连忙急声问道:

“陛下,什么问题?竟让陛下如此忌惮?”

李哲起身走了几步,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从复兴党说起:

“季直应该也知道,我在海外一手创建的复兴党,崇尚的是新时代新思维,摒弃旧中国官场里存在的很多糟粕,像妒贤嫉能,任人唯亲,人浮于事,贪污**……这些潜规则在中国的官场上早已经流传了不知道几百上千年,满清旧朝廷,更是将这一切发展到了巅峰,堪称是历朝历代政府中最糟糕者,史上无出其右。

中国**在这样一片沉渣中浮起,势必要和这一切社会上的陈旧风气作斗争。

事实上我认为,中国**最后之所以是由我复兴党来完成,这一点恐怕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贵党在满清社会中沉浮已久,正是缺乏**所需要的勇气,而我复兴党正是因为一直在海外发展,目标坚定,结构纯洁,才使得我们始终保持着很强的战斗力,这一切,我希望将它带到我们的新中国,在中国的大地上发扬光大。

如此这般,我们的中华民族才能真正的焕然一新,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而北洋?在这一点上,恰恰是我所担心的。”

张謇听到这儿,总算是知道了李哲的隐忧,对李哲一直以来对人事大权的把握才算真正是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李哲所说的劣根性,恐怕不仅仅是北洋中人,整个中国又何其不是?这个问题,和这个社会本身密不可分,立宪党中人,很多都是这样的旧官僚出身。

怪不得,李哲显得更愿意使用**党中人,如孙武蒋翎武这样的,却不喜欢谭延闿等旧式官僚出身的人。在武汉,更是横施辣手,直接干掉了黎元洪,那个人可是在旧官僚中人缘很好,混的最是风生水起的一个。

站在国家的层面,李哲的忧虑可谓是触及到了最本质的社会文化本身,就是张謇,号称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精英,却也无法真正回答。

李哲能和他张謇之间直言相告,正是复兴党所倡导的政治上直接对话简洁处理的新型政治交往的风尚,更是复兴党和立宪党之间就未来中国宏观政策上的一次沟通。

……

1912年春,中华帝国的新政府开始了新的政治动作,对原地方**军政府做循序渐进的收编处理,一一纳入南京政府的管辖之下。

在这个过程中,立宪党、同盟会、以及原北洋体系的一大批年轻有为的人才被逐步吸收进以复兴党为核心,光复会等人为辅助的整个南京政府体系中来。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先后被吸收进入新成立的帝国国防大学执教。唐绍仪、伍廷芳、王宠惠等人分别进入帝国政府各相关部门工作。

中华帝国政府,一步步的发挥出百川汇海的功用,将中国这个东方古老帝国的潜力,一点点的真正爆发出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最新章节 | 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全文阅读 | 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