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三个小姐除了学规矩,原先族学的老师也从族学搬到刘家后院来教导她们的学问,绣娘师傅也按时来查看女红作业。
大伯母还请了琴棋书画的先生,全方位的培养刘府小姐们的才情。
一位先生教导古筝和围棋,一位先生教导书法和国画。
刘氏三姐妹也只能各怀心事的按部就班的跟着先生们学习了。
表面上,风平浪静,大家似乎都很刻苦,时不时的得到些师傅先生的表扬。
大太太也洋洋得意,经常在请安的时候向刘老太太邀功,大房一时间在刘府风头无双。
前世,刘珍喜对乐器也算是一知半解。练过电子琴,懂得五线谱,还有8级证书给她考高中加分。
而且一直对古筝有独特的感觉,一直想学,可是已经学了电子琴,也没有太多精力分散到素质教育上,为了升学成绩打算,后来放弃了。
这一世,终于可以学古筝了,刘珍喜十分有兴趣。练的也比较刻苦。
不过她先天条件不如刘珍奇和刘九妹,手型不是很好看,只能算个中下的资质。
教导他们琴技的先生是个高级青楼里出来的清倌人,年轻的时候,琴棋书画精通。后来被人卖去做了妾,再后来被人赶了出去走投无路又不想在干本行只能到刘氏的家庙挂名当了姑子,平时清修的时候也弹琴解闷。
大太太知道后,请到家里当了先生。当然,这种先生毕竟出身青楼,虽然有据可查她没有什么混乱的情史,上课的时候还是派了几个老妈子和大丫鬟盯着她,以防说些什么不干净的话,让小姐们听去。
这位先生也只管教导琴技和围棋,很少说余外的事情。
虽然上课略显沉闷,刘珍喜乐在其中,有时候练琴弄得手指酸麻,也要坚持练下去。
就这样努力,她每次弹的曲子,也只是被先生评为尚可,没有两位姐妹的评价高。
刘珍喜还是被打击到了,心里觉得,大美女到哪里都吃香啊!
围棋书法国画的课程,她也跟着学,也只能算是马马虎虎,反正六太太不需要她进宫选秀,也没必要太上心。
上国画课的时候,刘珍喜还是十分快乐的,毕竟能用毛笔临摹出来一些大家的小品图,这就让她兴奋了。
有些小品还是前朝的珍品,是刘府的珍藏,为了她们学习鉴赏,专门从库房里拿出来。
连教导她们书画的男先生都看着大家们的真迹目不转睛的欣赏,自己也临摹起来。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刘珍喜在前世半吊子水平的书法和少年宫初级班水平的国画,功力提高速度。
只是平时学习国画用的颜色颜料,却着实让人抓鸡,这一世和天朝古代的丹青画法相似,颜料也是选用纯天然的原料。
上色的时候,朱砂,石青,石绿,竹黄,墨黑,泥金,泥银等等,只能现磨或者是从刘氏文房四宝店里拿来现成的,冲开对上稀释后的胶再用,很多个瓷盘在一起,丫鬟们帮着调色,经常出现混乱。
虽然这样子画出来的画才是真正的国画,可是刘珍喜还是怀念前世的国画管装染料,有个调色盘,什么都解决了。
其实她这种思想,如果让她干历史系教授的外公知道肯定要被骂一顿。传统的就是世界的,不能因为科技的发展就抛弃了历史传统。
当然,她外公不会知道这些,这就让一直想要追求舒适生活,时不时的来个奇思妙想的她动了对国画染料的小点子。
她便吩咐王妈妈去买一些各种颜色的小瓷瓶,前几天让小丫鬟把颜料对好,倒入瓷瓶中保存,上课的时候拿出来直接用。
又买了一些分隔的瓷盘,上面用颜料盒胶对成一定的比例,让其凝固。作画的时候,稍微到一些温水,就可以用了。
她的这些小聪明在国画老师眼里,并没有得到表扬,却被说成是投机取巧,最好不要再用。
刘珍喜只能上课时,继续随大流。回院子自己画的时候,就我行我素。
而且为了私下把她的小发明发扬光大,她还写了一份类似于现实发明专利书的说明,把这些制作方法和用途介绍出来,让王妈妈派其老公去别的卖文房四宝的店铺推销,并且定价为一次买断价,200两。
王大拿一开始听说王妈妈要让他去刘氏以外的店卖东西,十分不解。最后只能硬着头皮还要躲着刘府的人去到了一个叫做书香坊的小铺子询问。
铺子老板听了这个事情后,觉得有利可图,但只是可出价20两。
爱卖不卖。
最后在刘珍喜咬牙切齿的大减价下,成交!不过要求以后利润的二成分红,有什么好发明可以优先提供给书香坊,双方通过王大拿的传递签订了一份合同,各自保存,以便以后清帐。
自此,书香坊便通过刘珍喜提供的叫什么广告词,打响了书香方便颜料的初步市场,在一些下层书生和小私塾还有一些小门小户中的公子小姐中,赚了一笔。
这种染料,优点便是便携方便,不需要把太多精力放在作画的准备功夫上。缺点也有,当然也是被很多自语风流的上层书生画家认为投机取巧,玷污了国画的精髓。
其实不就是钱的问题,方便颜料有市场,是因为下层小产阶级需要附庸风雅却没太多钱。而这种颜料只要2两银子一套,比起传统的几十两的上好颜料,当然是价廉。
物美当然不能和传统的染料比,方便染料还需要在用完后去书香坊再次灌装,当然这都是需要小小的一些钱。
看到方便颜料有了一定的市场,刘珍喜又想出了把颜料的瓶子和调色盘进行各种档次的包装,以适用于各种不同人的需要。
广告词还打出了,“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方便颜料。”“书香坊方便颜料,用过都说好!”“国画好帮手,书香坊方便颜料。”
这些点子,让书香坊在短短的半个月里,赚了近千两银子。
还有周边地区的文房铺子过来与书香坊大批进货,销往外地。
当王妈妈悄悄把书香坊送来的分成银子和一份手工帐交给刘珍喜的时候,刘珍喜还是支开丫环婆子,握着一百两的银票高兴了好一会。
过后拿出来十两银子赏给了王妈妈夫妇,让他们以后继续给好好她办事。王妈妈自是千恩万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