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年 第三十六节 崔湜

作者 :

太阳缓缓升起,金色的阳光笼罩着整个太初宫。四城六宫一百三十八殿都各有各的日子,没人会在意一个宫娥的悲喜。

假山石后,杨辰独自坐在角落里。眼泪盈满了眼眶,却就是固执地不肯掉下来。心像是被撕裂了一个口子,空得人发慌。气恼,不甘,愤恨,怨怼,似是千层巨浪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她以为自己已经找到了那个可以相知相守的人,却原来自己在他眼中,也不过就是繁花中的一朵。罢了,是自己看错了人,会错了意。可悲的是,她可以决绝地离开他,却无法决绝地忘了他。

闭上眼睛,他的行至微笑仍在她眼前。他温润的嗓音仍在她耳边回响:

杨花凌舞醉春阴,晓睡荼靡绿绮琴。

这是他写给她的诗,却只有这两句。就如同他们的故事,没有结局。

忘不了便忘不了吧。她宁可自己落寞地喜欢,也不要卑躬屈膝地去求取一份幸福。

纵使天都塌了,她也不要委曲求全。

杨辰从假山石后走出,用袖子擦拭眼中的泪水。忽然身后一个声音叫道:“杨宫人。”

杨辰一惊,猛然转过身,就见崔湜正靠在假山石上,饶有兴味地看着她。

他缓步走近,说道:“杨辰,并州司马杨宁之女,年十四,好诗文,圣历元年采选入宫,经上官婕妤举荐,为公主伴——着她,微微含笑,“我说过,我会知道你是谁的。”

杨辰今日实在没有心力跟他周旋,看也不看他,转身就走。崔湜大步追上来,说道:“怎么了?你那副尖牙利齿哪儿去了?”

杨辰低头快步走着,说道:“我不想和你说话。”

“好,那就不说了。”他上前一步挡在她面前,低声说道,“擦干你的眼泪。”

一块绢帕递到她面前。杨辰一怔,他却已经把帕子放进她手中,转身大步离去。杨辰蹙眉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微微一哂,往另一个方向去了。

此处正是一丁字夹道口,往左是栾华殿,往右,便是观风殿了。

此时上官婉儿刚刚伺候了早朝回来。她将头上乌纱摘下,递给一边的合欢。殿内摆了一张长桌,早膳已经准备停当,用瓷碗扣着保暖。上官婉儿刚刚坐下来,掌事太监便进来通报,道:“婕妤,中书舍人崔湜求见。”

执着玉箸的手微微一顿。上官婉儿缓缓将箸放下,说道:“撤了吧。”宫人们低身,将一口没动的早膳端了出去。

上官婉儿将乌纱戴好,对掌事太监说道:“请他进来。”

崔湜跟在掌事太监身后缓步走入观风殿。大殿内寂然无声,重重帷幔在风的吹动下如波浪般翻涌。他在朱漆屏风之后站定了,低身行礼,道:“中书舍人崔湜,拜见上官婕妤。”

“进来。”屏风后的声音微冷。

崔湜转过屏风,正对面的坐榻前重帘垂坠,隐约可以看到帘后女子的身影。上官婉儿说道:“崔舍人,请坐吧。”

他在殿中敛袍正坐。透过扑花纱幔,上官婉儿静静看着眼前的男子。中书舍人崔湜,十三岁中进士,十五岁入官场,诗才文章独步朝堂。一年前他还仅仅是个九品的考公员外郎,因着与中书令武三思的关系骤然升为正五品中书舍人。武三思能把持宰相之位这么多年,他功不可没。

“听说崔舍人在主持修编《三教珠英》?”上官婉儿问道。

“承蒙圣上抬爱,正是。”崔湜说道。

上官婉儿微笑,道:“四海文人聚集一方,品诗论文,何其风雅。”

“只可惜少了上官婕妤。婕妤称量天下文章,湜唯愿捧砚受教。”他说道。

“崔舍人客气了。”上官婉儿淡淡说道,“今日前来,有何贵干?”

“在下带来了中书令的口信。”

果然。上官婉儿望着他,问道:“什么口信?”

崔湜正坐,目光透过垂帘射进来,问道:“中书令有两句话要我带给婕妤。头一句:您是支持太子李显登基,还是支持相王李旦?”

这一句话如同一块巨石入水,砸出层层波浪。李显与李旦的储位之争虽然是人人皆知的秘密,可秘密就是秘密,怎能如此轻易地说出来?况且现在神皇陛下仍在,公然议储,与谋反同罪。

大殿内静到了极处。铜鹤炉内青烟升起,被一阵风吹乱,消散在帷幔深处。隔着垂帘,上官婉儿看着他,说道:“崔舍人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明白。”

崔湜一笑,道:“婕妤听不明白,那在下就来解释一二。”

他起身,在大殿中缓缓踱着步子,说道:“上一次武李皇储之争,武氏大败,魏王武承嗣忧愤而死。婕妤可知为何?”他望着帷幔后的影子,缓缓说道:“武周王朝之下,武氏子侄明明占有绝佳的优势。之所以败给李家,原因有二。第一,李氏皇储有太平公主和狄仁杰保驾护航,而武氏在朝中虽有名望,但真正掌握实权的,寥寥无几。第二,就是因为婕妤您的摇摆不定。”

他目光似利剑,沉声说道:“您表面上谁也不帮,实则左右逢源。婕妤想想,若不是您帮太平公主通传,李隆基又如何能进入飞军,先武氏一步掌握军权?若不是您的犹豫和不作为,狄仁杰一个外臣又如何能成功说服武皇?这一场夺嫡大战的胜败其实一直掌握在您的手中。是您的放任促成了如今的局面,是您,亲手逼死了武承嗣。”

“别说了!”上官婉儿怒喝道。

崔湜望着她,高声说道:“这一切都是事实,婕妤心里也当清楚。我只问您一句,如果再给您一次机会,您会怎么做?”

骤然的沉默。无风,铜鹤炉内的青烟直线上升,在沉沉帷幔上投下一道模糊的影子。

“何意?”上官婉儿问道。

崔湜沉声说道:“如今的局势已经明朗。太平公主扶持李旦,韦良娣自然扶助李显。如果李旦登基称帝,那么朝政大权就完全落入了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等一众李氏子侄之手,李唐王朝极有可能复辟。可如果李显登基,局势就大不一样了。韦良娣一心夺权,虎视眈眈,已经开始在朝中安插势力。一旦李显登上皇位,接踵而来的必然是一场李氏与韦氏之间的斗争。到那时,鹬蚌相争,武氏便可从中得利,恢复武周王朝。”

他的话鞭辟入里。这其中利害,上官婉儿早已思忖多时。她抬眸,问道:“这天下时谁家的,又和我有什么关系?”

“这便是中书令让我带给婕妤的第二句,”话崔湜一笑,缓缓说道,“中书令说,武周王朝的皇宫中,永远有婕妤的位置,而且只会更加尊贵。”

忽然垂帘一挑,上官婉儿缓步走出。她双眸明若秋水,闪着跃动的寒光。她望着他,缓缓说道:“你回去告诉中书令,太子事关国本,我自会全力扶持。”

崔湜淡棕色的眸子中闪过一丝精芒,低身道:“是。”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太平年最新章节 | 太平年全文阅读 | 太平年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