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年 第十三节 朝堂惊变

作者 :

)

韦皇后缓缓转过身,眸中寒光迸射:“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

“是皇后不明白奴的意思。”杨辰抬起头,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就在刚才,当皇后娘娘说出那一道旨意的时候,奴只觉得心寒。奴也曾亲历上阳宫之变,也曾亲眼见到五王为拥戴当今陛下登基所立下的汗马功劳,想来朝中经历过那场风波的大有人在。如今距陛下登基不过数月,龙椅尚未暖热,便要诛杀功臣。不论五王是否真的犯了不赦之罪,皇后娘娘如此处理,只怕会伤了朝臣们的心。”

武三思已是听不下去了,厉声说道:“小小宫婢懂什么!紫宸殿岂由得你胡言乱语!”

“梁王殿下,奴就算是胡言,也是发自肺腑。”杨辰并无惧色。虽然遭到武三思的呵斥,可是韦皇后并没有阻止她说下去,这就证明还有希望。杨辰转向韦皇后,说道:“皇后试想,这道圣旨发出,百官不会怪罪您,不会怪罪梁王,而是将全部怨气都记在了陛下头上。一个众叛亲离的皇帝如何能坐稳皇位?上阳宫之变犹在眼前,皇后不可不引以为鉴啊!”

杨辰说完,长跪在地。冰冷的地砖贴着她的额头,她五脏六腑都止不住颤抖起来。她知道说出这样一番话是多么的危险,可是她不得不这么做。阻止韦皇后杀五王,是她能帮崔湜的唯一办法,也是她取得韦皇后信任的一次时机。

裙裾曳地,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韦皇后缓缓在殿中踱着步子,许久,终于说道:“你起来吧。”

“皇后娘娘!”

武三思一句话尚未说出,便被韦皇后抬手止住:“不必再说了。”

韦皇后微微叹了口气,对杨辰说道:“拟旨。”

杨辰站起身,快步回到桌案前坐下,重新执起笔。

韦皇后背对着大殿,对面墙上的鎏金彩凤图在她身前张开巨大的羽翼。她略微抬首,说道:“汉阳王张柬之,博陵王崔玄暐,扶阳王桓彦范,平阳王敬晖,南阳王袁恕己,削夺王爵五人王位,流放张柬之至泷州、敬晖至琼州,崔玄暐至古州,桓彦范至琼州、袁恕己至桓州。”

杨辰微微松了口气,抬笔以敕命诏书的形式将圣旨记录下来,一气呵成。杨辰双手将文诰捧起,奉于韦皇后面前:“请皇后娘娘过目。”

韦皇后一眼看过,点点头,对武三思说道:“这下你该安心了。”

武三思也知道多说无益,低头道:“是,谢皇后。”

“明日早朝你称病吧。当头对面,恐怕不妥。”韦皇后说道,“你只管回去睡你的大觉,等到明天,什么事都解决了。”

武三思俯身拜道:“臣谢皇后娘娘。”

韦皇后点点头,说道:“不早了,你也快些出宫去吧。”

“是。”武三思退后两步,转身走出大殿。

殿内只剩了杨辰和韦皇后两个人,四周极静,一时有些憋闷。韦皇后在正中主位坐下,对杨辰说道:“你也坐吧。我有话问你。”

杨辰低身一礼,退回桌案前坐下。

“刚才那些话,是上官昭容教你说的?”韦皇后问道。

杨辰没想到皇后如此开门见山,一时有些发愣。好在她心思还算快,低头说道:“皇后深夜传召,奴怎么会有时间去见昭容?”

“你抬起头来。”韦皇后说道。

杨辰依言抬起头,直视韦皇后那一双闪着暗芒的双眸。韦皇后的眼神的确很厉害,内敛中透着威严,让人不敢逼视。可是和上官昭容那一双寒潭般的双眸相比,似乎还是差了些什么。

“刚才那些话,都是你自己想的?”韦皇后问道。

“是。”杨辰神情不乱,“字字句句,发自肺腑。”

韦皇后挑唇一笑,道:“上官婉儿果然不简单,带出来的人也是厉害角色。”

杨辰微微低下头,说道:“奴在昭容身边,的确学到了不少。至今最受用的,就是审时度势。”她微微抬起头,看着韦皇后,说道,“就像当年上官昭容选择跟随武皇后一样。奴知道谁是这宫廷的主人,也知道应该把忠心献给谁,才能在这皇宫屹立不倒。”

韦皇后眸中闪过一缕亮色,点头道:“好!你要好好记住你今天这番话。”

杨辰略一低头,万分谦恭。

韦皇后站起身,说道:“你先回去吧。明日辰时,随我入宣政殿早朝。”

“是。”

回到弗居阁时已经是深夜了,杨辰却半分睡意也无。她屏退了宫人,独自坐在沉闷的黑暗中,望着窗外天空那一点稀疏的光亮。等到太阳升起之后,她将第一次走入宣政殿。那是朝堂的核心,是帝国最辉煌的地方,进入宣政殿本身就是韦皇后对她的一种信任。可是杨辰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张柬之的谋划,武三思的阴谋,明日朝堂,又该是怎样一番血雨腥风?

近天明时下了一场雨,“噼里啪啦”浇着窗外的梧桐叶。大雨过后,朝阳初升,天空中朝霞密布,又是一个晴天。

张柬之负手立在府门前,静静望着天边火红的朝霞。仆从为他迁来马匹,低头道:“老爷,请上马吧。”

张柬之捻须望着远处的朝霞,说道:“张吾啊,你看今天这天儿,是不是有些奇怪?”

仆从抬头看了一眼,低头说道:“老爷,朝霞应喜,是个好兆头啊!”

张柬之双眸一亮,含笑道:“对,好兆头!”他跨步坐上马背,高声说道:“上朝!”

这一日和往日没什么不同。张柬之骑着马,迎着金色的阳光走入丹凤门,于宣政殿前下马,顺着汉白玉龙尾道走入大殿。大殿内文武朝臣两侧而立,这其中有他的门生,他的部下,他的同盟,还有随他一起经历过生关死劫的好友。他们无不对着他投来信任的目光。今日是一个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日子。今日早朝之后,武氏的阴影将再也不会出现在李唐江山的上空。

张柬之大步向前,一直走到百官之首。大唐皇帝李显高高坐在龙椅上,身后垂坠的珠帘旁侍立着一个绯衣配紫的年轻女官,而那女官的手上,竟捧着一道明黄圣旨。

张柬之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四周一看,竟没看到武三思的影子。宦海沉浮这么多年,他早已练就了权臣应有的本能和政治嗅觉。张柬之暗道一声“不好”,头上冷汗已经渗了出来。

未等他有反应的时间,珠帘后的韦皇后已低声下了令。杨辰手捧圣旨,上前一步,高声说道:“汉阳王张柬之,博陵王崔玄暐,扶阳王桓彦范,平阳王敬晖,南阳王袁恕己,上前接旨!”

五王上殿,掀袍低身下跪。杨辰将圣旨展开,高声宣读道:

“敕命。汉阳王张柬之,博陵王崔玄暐,扶阳王桓彦范,平阳王敬晖,南阳王袁恕己五人,结党营私,意图谋反,经御史台上奏、刑部、大理寺核查属实,按律当斩。然朕念及昔日之功,不忍杀之。特命,削夺五人王位,流放张柬之至泷州、敬晖至琼州,崔玄暐至古州,桓彦范至琼州、袁恕己至桓州。宣读既毕,主者施行。”

她的声音在殿内回荡。满是人的朝堂,此时静得仿佛旷野一般。崔玄暐腿一软,跌坐在地。

张柬之抬起头,高声呼道:“陛下!莫要听信奸人谗言啊!臣之一去,朝堂人心尽失啊陛下!”

袁恕己站起身,高声呼道:“韦氏!妖后!你矫诏犯上!你残害忠良!”

朝堂内霎时乱作一团,百官跪伏,恳请皇帝收回成命。袁恕己的声音压在众人之上,点指朝着珠帘内高声叫骂着,字字句句不堪入耳。李显已被这场面吓住了,张口哆嗦了两下,一句话都说不出。哄乱声中,杨辰只觉得身后珠帘内一阵凉意。韦皇后一把拨开珠帘,跨步走到李显旁边,怒目看着袁恕己,厉声说道:“还不给我押下去!”

殿前武士得令,立即上前将五人拖出殿去。张柬之的声音最后回荡在殿中:“武氏不锄,江山不稳啊!”

大殿内霎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殿上的君王。李显颓然地坐在龙椅中,那身明黄的龙袍穿在他的身上,仿佛是披着别人的皮肉。

韦皇后立在众人面前,一双杏目闪着凛然的光辉:“谁敢求情,便以同谋论处!”

大殿内鸦雀无声。方才拉扯中不知是谁的象牙笏掉落,孤零零地躺在大殿门口。百官静默着,纷纷掀袍跪了下来。他们跪得并不卑微,相反,他们手中的笏板端正,身上的袍服妥帖,每个人脊背挺直。这不是跪拜,而是一种无声的抗争。杨辰站在丹陛之上,心也随着百官重重跪地的膝盖而陡然一沉。

从前,她一直认为所谓的死谏都是史书上落满了灰尘的图腾,根本不可能在活生生的人身上实现。可这一刻,随着张柬之离去时最后的呼唤,伴随着百官静默的抗争,她终于明白了何谓文臣气节,她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千百年来只有神皇陛下一个女子可以走出后宫。真正统治一个国家,单靠阴谋权术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一种精神,一种可以凝聚整个朝堂的力量。

而此时,这种力量正在韦皇后的手中迅速流失。

韦皇后看着堂下文武百官,气得脸颊通红,胸口止不住地起伏。她点点头,道:“好!你们就在这儿跪着,我看你们能跪到何时!”

说罢,她袍袖一甩,大步穿过大殿离开。

李显站起身,微微摆摆手,对堂下百官说道:“你们……都回去吧,回吧。”说完也跟着皇后下殿去了。

百官仍旧跪在殿中,面对空荡荡的龙椅,面面相觑,皆是叹气摇头。宋璟跪在百官之首,缓缓站起身来。身后官员一见他起身,急忙说道:“宋相,您这是何意?”

“何意?”宋璟重重叹了口气,“回家。”

“不能就这么算了啊!”一个官员说道。

宋璟转身望着众人:“那诸位打算如何呢?”

“咱们一定要跪到皇上改变心意为止!”

宋璟一笑,笑得萧索:“没用的。诸位难道还没看明白么?皇上,根本就不是皇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隆重推荐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太平年最新章节 | 太平年全文阅读 | 太平年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