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府出个小丞相 第十三章 宴会(2)

作者 :

诶呀,妈呀!我的苍天,我的大地喂!谁能救救我啊!我可没听错吧!是钟子期,钟子期呐,不过,我可不想和他做知音啊!谁能理解我?啊,啊,我的悲惨人生哪!

“还请姑娘收我为徒。”钟子期生怕我没听到一般,又重复说了一遍。

“额,这个,我,那个……”我无语啊,可谓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谁能理解我,我的天!正当我要叫苦的时候,先前那位老臣发话了:“胡闹,钟子期,够了。”转身,又向皇上作揖,道:“给青城陛下看笑话了,请陛下责罚。”语言诚恳,假的,一定是假的,这老狐狸,哼,太阴了!来这招。

“无碍。”说着,皇上摆了摆手。

“姑娘,我……”一时,钟子期语塞,不知说什么好。

“钟大人,语嫣如与大人为师徒,恐有人说闲话,既然大人欣赏语嫣的琴艺,倒不如为知音、知己更好,不知大人以为何?”哇,文绉绉的话,说的我鸡皮疙瘩都掉一地了,咦咦咦,这真是不适合我啊!

“真的?”钟子期一听,两眼发光,问道。

“当然是真的。”

“如此我们便说定了。”

“好。”如此,这样一对活宝,便成了知音。此事,还为后人流传了一段佳话。

说完,钟子期便退回了原位。

“陛下,在今夜的如此美景之下,不知可否请皇上移驾外面的紫御亭?”钟子期才退回位子,老狐狸就说道。

“既然使者都提出了,那朕不好扫了大家的兴致,来人,移驾。”皇上面无表情地说道。

“是。”皇上身边的李公公回道,冲着殿外,喊道:“皇上移驾紫御亭。”

………………………………………………………………

夜,是宁静的。柔柔的月光洒在每个人的身上,是那样的美好,就像梦境一般无二,让人不忍心去打扰。园中的花,不同于阳光下的艳丽,芬芳吐蕊的花朵敛去炫目的娇美,透出几分清丽的雅致。

带众人做好之后,老狐狸又发言了:

“青城陛下,在如此美景之下,不如,让李贤来为各位吟诗一首,如何?”这老头又打什么歪主意了。还吟诗呢,哼,明明就是想让我们出丑,老狐狸。

“李贤?不知是谁?”皇上疑惑的问道。

“回青城陛下,李贤便是微臣。”李贤说着站了出来。

“你就是李贤?”皇上上下打量着李贤,皇上可是听说了(皇上在碧霞城的民间可是安排了眼线的,这些自然知道。),这李贤可是这碧霞城的第一才子,可是有几把刷子的!没想到,这次碧霞城可是作足了准备啊!

“是。”李贤低头低声说道。

“嗯,既然使臣大人力举你,你就一定有过人之处,那你就随兴作一首诗吧!朕不拟题材。”皇上看他的眼光之中,闪着精光。

“那微臣便以今日之月为题材,作诗一首: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只是表现一下他的才华横溢,此时没有李白等诸人。)

“妙啊,此诗中的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做的妙不可言啊!”皇上惊奇的望向李贤,轩辕远(皇上的大名)又为此在心中叹息,可惜这人才不能为我所用,既然这样,那就……想着,眯起了眼再次细细打量李贤。李贤还在为皇上称赞自已而沾沾自喜。

“现下,李贤还请众人赐教。”哎,看看,嚣张的!

寂静,让人窒息的寂静…………

哎,看来是无人能作答了,哎…

“臣女现有一首诗,不知能与李大人比否?”突然,我想到了《古朗月行》,不知能把他比不比得下去呢?

“南宫丫头,你且说来。”皇上温和地说道。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我还把这首诗删去了许多,只把我要表现得说出来。

皇上明显一愣,说:“南宫丫头的诗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写得不错,两人的诗可谓是各有千秋啊!”

李贤明显惊呆了,他万万想不到,一个四岁的女娃,竟然能对出这样一首不俗的诗,明显不甘,说道:“姑娘如此才艺,不如在做一首如何?”李贤冷笑,心想:我就用自己最喜的一首诗来和你比,看你一个四岁的女娃如何和我比,哼。

“好,还请大人先出。”

“你听好了: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说完还得意的撇了我一眼。见我没出声,还自以为了不起。

“嗯,此诗有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二句语序倒装,以一问摄起全篇,极富气势感。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下大抵两句换境换意,尽情咏月抒怀。明月高高挂在天上,会使人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然而当你无意于追攀时,她许会万里相随,依依不舍。两句一冷一热,亦远亦近,若离若即,道是无情却有情。写出明月于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的运用惟妙惟肖。回文式句法颇具唱叹之致。紧接二句对月色作描绘: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绿烟”)散尽,清光焕发。以“飞镜”作譬,以“丹阙”陪衬俱好,而“绿烟灭尽”四字尤有点染之功。试想,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该是何等光彩照人!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揽接。不意下文又以一问将月的形象推远:‘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月出东海而消逝于西天,踪迹实难测知,偏能月月循环不已。“但见”宁知”的呼应足传诗人的惊奇,他从而浮想联翩,究及那难以稽考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的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该是多么寂寞?语中对神物、仙女深怀同情,其间流露出诗人自己孤苦的情怀。这面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从而感慨系之。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语备极重复、错综、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后二句在前二句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前二句分说,后二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最后二句则结穴到及时行乐的主意上来。曹操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此处略用其字面,流露出同一种人生感喟。末句‘月光长照金樽里’,形象鲜明独特。从无常求“常”,意味隽永。至此,诗情海阔天空地驰骋一番后,又回到诗人手持的酒杯上来,完成了一个美的巡礼,使读者从这一形象回旋中获得极深的诗意感受。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虽然意绪多端,随兴挥洒,但潜气内转,脉络贯通,极回环错综之致、浑成自然之妙;加之四句转韵,平仄互换,抑扬顿挫,更觉一气呵成,有宫商之声,可谓音情理趣俱好,故‘于古今为创调’,实在是好啊!”轩辕远不禁除了冷汗,此人不除,恐为大患哪!

“谢皇上夸奖。”这个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笨蛋还在为自己沾沾自喜呢!

“南宫丫头,你还有诗能与之匹敌吗?”。皇上不禁为语嫣捏了一把汗。

“皇上,当然有。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字字铿锵有力。

皇上大惊,这丫头,没想到,还真是没想到啊!哎,有才!

想着,说道:“想必不有朕说明了,各位也都听清楚了,谁胜谁负,心中也已了然。”

众人大惊,就连李贤本人也没有想到,这诗,哦,不,应该说是词,这样的文采恐怕是自己一生都无法作出的,那位老使者才是受刺激最为严重的,这对他来说,是天打雷劈啊,一个四岁的女娃就有如此厉害,那……不敢想下去啊!这太可怕了!

“这个女孩,她是谁?怎么这么厉害,一定要会会她。”一旁那个六岁的一直默不做声的小男孩在心中这么想道。唇边还带着若有若无的笑,这是一个阴险的笑容!

(啊,祝各位六一节快乐!)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南宫府出个小丞相最新章节 | 南宫府出个小丞相全文阅读 | 南宫府出个小丞相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