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镇 第七章 老宋家

作者 :

司机村是牡丹镇下属的一个小村子,村里的男人们大都是在机务段开火车的司机。用他们的话说有跑大线的、有跑小线的、有跑客运的、有跑货运的。他们管上班开火车叫“走班”,走一趟班,少则三两天,多则五六天,才能回家。走班的时候没日没夜的开车不说。就是回家的这几天,还得去段里开会、学习。到家累的什么都不愿意干了。就是往炕上一躺,倒头便睡。

女人们在家也不轻松,看孩子、做饭、洗衣服、每年春夏,还得在自己的房前屋后种点青菜,吃的时候现摘,入伏的时候就开始种萝卜大白菜了,家家都种,到冬天的时候,家家又都开始冬储大白菜了。东北每家还都有至少三两个大缸,专门用来腌酸菜的,就是把白菜一层层的码到缸里,码一层,撒上一层盐,上面在用大石头压上,最后在缸里面浇上水,发一个月,基本上就可以了。腌好的白菜,就叫酸菜了。那时候多数的人家是不出去买菜的。院子里也养个鸡鸭鹅狗猪的,逢年过节,来人去且儿的吃着方便,实惠。

村东头住着一户人家,姓宋。这宋家老两口,一辈子本本分分,不多言不多语的。尤其男主人宋振新,有时候几天也说不上一句话,他现年五十八岁,是火车司机,前几年退休后,就在家里种种地,养养家禽。女主人,李美华现年五十三岁,一辈子没上过班,就在家伺候她这二男四女六个孩子了。

大女儿宋淑晴,在海洋林场后勤干点打杂跑腿的零活,属于林场大集体。当时,在那个年代,国营和大集体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那时候,谁家要是有个国营工人,那可是不得了的大事啊。不像现在很多单位、公司,大多数都是聘用制了。二女儿宋淑杰,在牡丹镇的饭店跑堂。三女儿宋淑娇,也是林场大集体的一名普通工人。四女儿宋淑月,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镇医院做了一名医生。大儿子,宋学孟,接送老汉的班,进了铁路,做了一名火车司机。小儿子,宋学孔,当时还在读高中。

要说起这老宋家,也可是说来话长了。宋老汉的上一辈人,也就是宋淑晴的爷爷,宋振新的爸爸是当地有名的中医。

当时,头疼脑热的小病,他是不看的,都交给他的长孙,也就是宋淑晴大爷家的堂哥宋学仁看的。他只瞧别人都看不了的大病怪病。自从医了几位医院都宣布死刑的重症病人之后,镇上的人都称之为:“神医宋老太爷”。

其实,这位神医宋老太爷之前也没有这么神的,有一次活活的就把一位来看过敏的年轻壮汉,生生的给医死了。咱们说哈,过敏不是什么大毛病,不至于医死人的。那年轻壮汉是外省人,在当地煤窑干活的,也没有什么亲戚在镇上。对外也就称得的急病。也没有家属来找,后来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可是,这个事一直萦绕在宋老太爷的心中,就像一个时刻都无法摆月兑的梦魇,在折磨着他,摧残着他。每当想到那壮汉死的时候,那一双因为留恋尘世,而绝望无辜都没能闭上的眼睛时,他的心就如同被人用尖刀在上面挖。

在一个清风拂面的下午,刚刚吃过午饭,宋老太爷也不知怎么地,就上困劲儿了。就去后间的床上打了个盹。影影焯焯间,他就觉得有人进来了。可是当时他就是困得不行,想睁眼睛那根本就办不到,身上连一下都动不了。

恍惚间,宋老太爷就眯瞪了过去。做了一个梦,说让他去后山的山顶,找到一颗最高的松树,松树旁边有两块几乎一模一样的石头,把这两块石头一起拿回来,二更天不见光的时候,用红布包好,放在正屋的东南角供起来,以后每天为这两块石头烧香上供,不得有误。从此以后保证看病看一个好一个,不过不能贪财,来看病的人,不能问人家要钱,就全凭人家赏,就是没有钱的穷人,一分钱不给,也要为人家好好的医病。宋老太爷在梦中,是一一的答应了下来。

睡醒了以后,宋老太爷赶紧的叫来长孙宋学仁,跟孙子把这梦——了一遍。爷孙俩是一点的不敢怠慢,拎了一个大黑的皮兜子,急急的朝后山走去。

根据梦境的指点,爷孙俩真的找到了梦里面说的那两块石头,于是赶忙的把石头装入皮兜子里赶回了家。半夜二更的时候,宋老太爷用红布把两块石头包好,供了起来每天虔诚的参拜。

还真别说,自从供了那两块石头,宋老太爷的医术越发的高明了。有懂行的人就说了,那是菩萨显灵了,借助宋老太爷的手,给人们医病,使人们免受病痛的折磨。直到宋老太爷过世好久了,一提起他,人们还竖起大拇指,夸个不停呢。都说宋老太爷是穷苦病人的大救星。

宋老太爷一共三个儿子,宋振新是老二,宋振新从小受老爹的熏陶,就特别的喜欢中医这行,就想跟他爸爸学习中医,可是宋老太爷呢,他有他的规矩,家族中学医者必须是长子长孙。长子已经不再人世了,理所应当的就应该是长孙来继承。

当时,宋老太爷在牡丹镇上开的是一间药铺,他在药铺坐诊。当时那个药铺在牡丹镇也是红火了好一阵子,真可谓是门庭若市啊。

宋老太爷活到了九十多岁,在一个春天的早上,安安详详的就去了,一点罪都没遭。就是去世前一天,他还医好了一位猩红热的病人呢。

宋老太爷去世后,他的那个药铺就由他的长孙宋学仁打理着。可宋学仁的医术远远不及宋老太爷。只靠着他爷爷在世的时候,打下的名望,勉强的维持着。

后来镇上不允许有私人开的诊所,宋老太爷留下的这间老药铺位置还在这个位置,只不过就由镇上统一管理了。宋学仁人特别的清高,一点都没有他爷爷宋老太爷的和蔼可亲劲,主要的是他医术也不太好,镇里面就从新分配了一位大学生来做药铺的掌柜,让他给这位掌柜打打下手。

宋学仁哪受得了这个啊,用他的话说,爷爷亲手创办的药铺就这么白白的送人了,他几天别不过来这个劲儿,上吊死了。

宋老太爷在世的时候由于特别器重这位长孙,所以只把这医术传授给了他一个人。由于他的自杀,宋家的行医生涯也就就此结束了。

直到过了多少年,宋家人一提起祖传的中医就这么失传了,还心疼的跟什么似的。

宋振新的老伴,李美华不也是个少言寡语的人么。可是他上一辈人,也就是宋淑晴的外公李本初,是山东地界有名的说客。谁家要是有个什么大事小情,婚丧嫁娶,或者说老张家偷了老李家的鸡,老王家的羊啃了老赵家的白菜了。只要找到李本初一说和,这事准了啦。

在山东当地,有一户姓关的人家,家里有个祖上留下来的二层小楼,一楼自己住,二楼就出租了,换几个房钱。说来也巧,那年山东是连日的暴雨啊,时不时的还下点冰雹,愣是把这个小二楼的房顶给砸漏了,二楼的屋里面满地的水啊。也巧了,这家人家是做杂粮生意的,当时这家人正好出门走亲戚去了。一些玉米面,棒子面的就放在屋里的地上了。这让雨水一浇。那些个玉米面啊棒子面的也就废了。

等这家做生意的人回来,打开门一看,哎呀我的个老天啊,这些个粮食还咋卖啊,这可是我们一家老小的饭碗啊。于是一家人就找到了房东关家理论。

关家也憋屈啊,心说,你们人不在家,我们又没有钥匙,就是有钥匙,我们也不能随随便便的就打开你们的门啊。谁也没想到,就下这几天雨,屋里就能漏。

关家和这户租房的人家吵得是不可开交,双方都各执一词,闹得非要去见官了。可大家都知道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哈,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大盖帽,两头翘,吃完了原告吃被告。

这时就有好心人给两家出了个主意,去找李本初啊!没有他解决不了的事。这李本初可是个热心肠,他帮谁家办成个事,要是钱多的主就随便赏点,钱少的请吃个肉饼,没钱的在人家喝口热水也行。

于是这两家人就找到了李本初,原原本本的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个清楚。李本初模模胡须对租房的人家说,这样吧,这雨呢,是天上下来的,也不是说他老关家给你泼的,你呢也别得理不饶人。又笑眯眯的对老关家说,你毕竟是个大户,不管咋说,还有这个小楼,他们做个小生意也不容易,毕竟是,这东西让雨水泡的够呛,你们就帮帮他家,把上面没有被水泡到的,赶上太阳好的时候拿出来晒晒,晒好了拿到集市上低价就卖了。至于房租,也给他们免几个月的。两家好好的处着,他的生意也得一直做下去,处好了还怕他不租你的房子啊。以后房费你不也有的赚啊。

短短的几句话,是说的了两家人的心坎上,毕竟都是实实在在过日子的人家,谁也不想没事找麻烦。这个事经过李本初的一番调节,就算过去了。事后,两家人请李本初在得意楼吃了顿酒。

宋淑晴有时候坐炕上跟她妈妈唠家常的时候就说,妈你跟我爸这么不爱说话,干活也不太利索,是不我姥爷那辈子把你们的话都说净了把能耐都用尽了啊。这时候李美华总是笑呵呵的说道,一辈龙一辈熊,我这辈子不行,我大闺女指定行。

李美华说的没错,她这个大闺女,无论是干家里活啊,还是绣个花啊,还是说给弟弟妹妹们做衣服啊,都是一把好手。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牡丹镇最新章节 | 牡丹镇全文阅读 | 牡丹镇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