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学校决定正式启用筹备良久的新校区。从此珊珊要去新校区上课了。新校区离原来珊珊上课的地方老校区有一定距离,走路的话要三四十分钟,而骑自行车只要十分钟。校园里兴起一股买自行车的风潮。校园里的自行车像雨后春笋一样多了起来。原本宿舍楼前面沿道路两旁有块比地面高一点的平台,是用来放自行车的。这些地方放满了自行车仍旧放不下,沿着平台的路上又放了一排,使得原本就不甚宽敞的道路显得更加狭窄了。还有些人将自行车停在了宿舍里,一来是因为外面放不下,二来是为了安全起见。
上课前和下课后,新老校区间的马路被自行车填满。自行车们摩肩接踵,像是向某一方向进军的军队。校门口至教学楼一段让进进出出的自行车围得水泄不通,场面蔚为壮观。第一次见到这场面时,跻身于密密麻麻的自行车潮水中的珊珊大为感慨,好像搭上了早晨上班潮时的公共汽车,不过这“公共汽车”放大了上百倍,且是“敞篷”的。
开学期间手机运营商开展活动(主要是针对新生的),有存话费送自行车的活动,广场上人山人海,漂浮有大大的活动用彩色气球,摆了一排排崭新的自行车,十分吸引人。顾芩和真艺路过广场见到这一场面,半是抱着一种好奇的心情走进广场。作为在z大上过一年学的人,对这种活动模式已经不新鲜了。向手机里充入一定数额的话费,赠送相应的赠品,比如mp4、电影票、背包,充入的话费按月按量返还。这些赠品中,唯有自行车不能收起放在箱子中或摆在柜台上。占据了半个广场整齐摆放的自行车,格外引人注目。
顾芩和真艺到了广场上,询问工作人员有些什么赠品(年年不同)。问了一圈,看了一圈后,就每人带回来一辆自行车。回到宿舍,四人就顾芩和真艺的自行车讨论了一番,充话费赠的自行车虽然不是那么高档,不是那么结实,载人恐怕不行,但只要不粗鲁地使用,是完全没问题的。珊珊和何雯也决定尽早去买自行车。珊珊和何雯再去充话费活动的广场时人不多了,剩下的自行车不是很好,珊珊和何雯决定通过别的途径买自行车。
食堂前有一块空白的墙,用来张贴各种“非官方”海报,校外各机构用来宣传的广告海报,学生自制的海报。学生自制海报中就有转让各种东西的,很多是因为到了高年级很多东西不用了丢了又可惜,所以转让出去。转让的东西有不用的课本,毕业了带不走的电脑,换新手机而转让出去的功能齐全成色尚新的用过的手机,各种各样。转让的东西中就有自行车。运气好的话,能买到又好又便宜的自行车。
连续几天,珊珊和何雯在吃饭前都要在这面墙前流连一会儿,观察有没有转让自行车的信息。终于见到一个,珊珊急忙拿出手机记下联系电话,回到宿舍后打了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个学长,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地点。
学长转让的自行车有两辆。其中一辆看起来不错,还挺新的,样子也很时尚,但是轮子很小,骑一段很短的距离就要费很大力气。另外一辆块头要大得多,但看上去十分破旧,珊珊怀疑它没几天就要进一次修车铺。珊珊和何雯试骑了几次,不是很满意,没有买。
陆陆续续看过一些转让自行车的信息,要么打电话去自行车已经卖了,要么自行车不让人满意。一直没买到合适的二手自行车,珊珊和何雯决定去买新自行车。
珊珊和何雯走遍了学校周围的每一家自行车店,正值买自行车的高峰,几乎每一家自行车店里都人满为患。自行车店里也有卖二手自行车的,珊珊和何雯偶尔也看看,但主要精力不在二手自行车上了。珊珊和何雯对于自行车的各个细节观察得十分仔细,每辆车仔细地试着刹车,试着车铃,然后一辆辆试骑。同时还要比价,相同款式的车在不同的店子里卖的价钱是不是相同。然后才决定在哪家买。
挑了又挑,选了又选,何雯买了一辆帅气的黑色自行车,珊珊买了一辆天蓝色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十分小巧可爱,正适合珊珊的身高,但又不小的过分让人骑起来很累。曲线柔和,款式新颖,珊珊一见就非常喜欢。试骑过一次,感觉很好。看过了几家自行车店后仍旧年年不忘这一辆,虽然价格不便宜,珊珊还是决定买这一辆自行车,因为实在太喜欢了。
自从有了自行车,珊珊每天欢欢喜喜骑车去学校。上一次骑自行车大概是小学的时候,隔了这么久,骑着自行车穿行于校园里,珊珊觉得新鲜有趣。骑在自行车上,看着两旁的掠过的风景,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小说、电影中的一些场景,脑海中浮现出一些幻想。有时也会做一些甜蜜的梦,想象自己是小说、电影中的主人公,看到路旁开的不知名的野花也觉得开心。
珊珊对于自行车的热情没有维持太久,刚开始骑自行车的喜悦心情渐渐变淡,对于骑自行车这件事也没那么热衷了。后来天气变冷了,骑自行车去上学实在太冷,寒冷的风像能穿透身体,撕裂身体。珊珊放弃了骑自行车去上学,有时会乘坐来往于新老校区的小巴,多数时候是走路。气候暖和起来,见到过了一个长长冬季没有动过落满灰尘的自行车,提不起兴趣再骑就让它那么呆着了。和珊珊相同情况的人不在少数。刚搬新校区时,校园里自行车骤然多了起来,然后渐渐变少,到后来维持一个稳定的数目不变。校园里满满四处都是自行车的盛景成为过去,在人们的记忆中也不会常常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