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我们会出现各种各样微妙的心情,他们仨也不例外会出现这样微妙的心情。张爱玲与胡兰成在一起经常要说起他们共同的朋友苏青。即便是在上海这样开化的地方,像苏青这样原本是大户人家的少女乃女乃,和丈夫离了婚,独自带着孩子办事业,在男人堆里争地盘的女人,还是多受非议的。
张爱玲很喜欢这个女同行——她们是双重同行,同为女性,又同为作家,她真心实意地表达她对苏青的喜好,说:“苏青的美是一个俊字。有人说她俗,其实她很俊俏。她的世俗也好,她的脸好像喜事人家新蒸的雪白的馒头,上面有点胭脂。”胡兰成本是个并不介意世俗戒律的人,觉得张爱玲的评论很对,颇有同感,而且他认识苏青在张爱玲之前,现在又有了张爱玲这一层友好的关系,于是更经常和苏青聚聚,到她家坐坐,谈谈对时局的看法,聊聊近况。
有天晚上胡兰成在苏青处勾留,张爱玲恰巧翩然而至。三人对这不期而遇的邂逅相遇都显得十分尴尬,再开化状的中国人也摆月兑不了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因子。张爱玲觉得委屈,那时候胡兰成已经与张爱玲结婚了。
张爱玲心中立刻泛出的醋意,一时不及掩饰,胡兰成看出来了,苏青不会看不出来。张爱玲自然明白胡兰成在这里的原因,况且苏青又是一个这样磊落大方的人,苏青也喜欢看胡兰成在众人面前与跟她单独在一起不一样的样子。
可是,在这一系列清醒的认识之外,张爱玲又感到心底有一丝莫名的嫉妒,张爱玲一直暗地里把苏青当做自己的对手,不只是在创作方面,在其他方面也一样。苏青当然是她的好朋友,但谁说好朋友之间不会有竞争,只怕还更激烈。虽然理智告诉她自己这一点她没有什么之外,但一个全心奉献的女子看到她牵挂的男人与另一个女子在一起,虽然明知道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社交,但心里酸酸的委屈却不是理智可以控制的。这是后话。
究到底。她也不过是个恋爱着的寻常女子!
张爱玲走时,胡兰成也许会一同告辞了跟出去;也许会为了表明什么;仍不动身。那么这时苏青就极有可能会向胡兰成发出警告,说你爱沾花惹草,,对其他女人也就罢了,对张小姐可不能这么随便,张小姐不是一般的女子,而且是黄花闺女,你若弄出个始乱终弃来,罪过就太大了。
及至后来,却真的有一天胡兰成与张爱玲成婚了,虽非明媒正娶,婚书媒证人等等也迹近儿戏,毕竟与朝云暮雨不可同日而语。苏青也应至此才真正放下心来,并以为自己当初的担心是错了,以为从不专心的胡兰成这回是认了真了。有眼见他两人唧唧我我,喁喁哝哝,直如伊甸园的亚当夏娃一般,幸福地掰不开了,当时大概只会羡慕,哪里还会想到如此的神仙眷侣,末了竟也会落入凡夫俗子的痴情女子负心汉的窠臼呢?
张爱玲说过:“恋爱的定义之一,我想是夸张一个异性与其他一切异性的分别。”在张爱玲与胡兰成二人相得甚欢的日子里,胡兰成眼中的张爱玲也未免不是被夸张了的,与其他一切异性相区别的一个张爱玲,她虽然绝对不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但至少是这个世界上与别人不同的一个,同时由于对方的爱意,激起了她许许多多在众人面前无法展现的聪明机警与呆头呆脑,他愈发觉得她是这样的别有意趣。
在胡兰成的眼里,张爱玲是一个女孩子,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一副很专心的样子,很沉思的样子,连走路、捡一枚针或开一瓶罐头,她都一本正经,显得十分吃力,又不肯因不易而有一点迁就。可是就她这样的稚气的女孩子居然接洽写稿的事情两不吃亏,连用钱也预算的好好的。
张爱玲她处理事情有自己的条理,也有自己的果断。
所以如果此时苏青向张爱玲提出忠告,张爱玲闻言也许会忍俊不禁、扑哧一笑。等到张爱玲忽一日变得烦恼而得凉,有了胡兰成所谓女子爱了人的委屈,继而惊觉不妙,写字条叫胡兰成不要再去看她,而最终又以玉照相赠,将对他的欢喜说出了口,“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是她的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若此时苏青再加劝说,便无论如何也已经迟了。
以苏青与胡兰成的关系,她若不愿眼睁睁看着他与张爱玲做错事而欲加阻止,她会觉得向胡兰成开口更容易些,想要使他们俩悬崖勒马,缰绳也在胡兰成这边,因为她知道张爱玲是情不自禁,而胡兰成则是有心纵情。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结合,苏青的受益是作为媒人,张爱玲对她多少怀有感激;作为报答的方式之一,张爱玲对苏青的杂志倾力支持。
1944年春,苏青的散文集《浣锦记》出版,免不了分送给朋友们,张爱玲与胡兰成各受赠一册,两人各写一文贺之,看来不像是应苏青之请写文章宣传,因为书极为畅销,张爱玲、胡兰成的文章中主要也在评人而非评书,更有可能是朋友有喜,于是欣然命笔相贺;那时他俩又正在热恋中,或许是兴之所至,相约玩一回同题作文的游戏,这才有了张爱玲的《我看苏青》与胡兰成的《谈谈苏青》。
张爱玲在《我看苏青》中写道:“至于私交,如果说她同我不过是业务上的关系,她敷衍我,为了拉稿子,我敷衍她,为了要稿费,那也许是较近事实的,可是我总觉得,也不能说一点感情也没有。”这是张爱玲的故意低调,何必如此呢?其后张爱玲举出“去年秋天”的一个雨天,她与炎樱陪苏青去时装店看新做的黑呢大衣,这大概是她俩有“一点感情”的例子。
不难看出,张爱玲在《我看苏青》中有许多地方是在勉力说苏青的好话的,甚至有的地方还不避讨好苏青的嫌疑,比如她说:“我想我喜欢她过于她喜欢我。”
可是有意味的是,张爱玲同时又在文章中时而有话不好好说,皮里阳秋,有意无意地贬低苏青,至少也是居高临下的,比如她说:“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咋一看,好像苏青很被抬举,但是反过来看,其实是张爱玲在纡尊降贵。
张爱玲又写道:“无论怎么说,苏青的书能够畅销,能够赚钱,文人能够救济自己,免得等人来救济,岂不是很好的事情么?”像是在称赞,也的确是在称赞——把对象降到一个较低的位置来称赞。张爱玲拿苏青的《结婚十年》与《浣锦集》作比较,而是说“《结婚十年》要比《浣锦集》要差一点”。
而胡兰成觉得“《浣锦集》是‘五四’以来写妇女生活最好也最完整的散文,那么理性的,而又那么真实的。”
苏青很看重自己的文章,苏青说:“爱读《结婚十年》的人我是只把他们当作——的,而对喜欢《浣锦集》者,却有不胜知己之感。”苏青对自己的理论文章如《道德论》、《牺牲论》等相当的有见识,文章写得也很机智,可是张爱玲却这样写苏青:“即使在她的写作里,她也没有过人的理性。她的理性不过是常识——虽然常识也正是难得的东西。”另外还有:“人家拿艺术的大帽子压她,她只有生气,渐渐地也会心虚起来,因为她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然。她是眼低手高的。”竟把苏青框定为一个只会“作”而不懂“理”的作家,虽然也把苏青捧为“作”的高手,毕竟“眼”是“低”的,而不管眼高手低,还是眼低手高,听来都不是一句夸人的话。
总之,张爱玲看苏青,视角用的是俯瞰,而不是平视,当然更不是仰视。字里行间,多的是示以关怀甚至提携。尊重也只是一种示以大度的谦让,而不是恭敬。
由张爱玲笔下的苏青来反观张爱玲,张爱玲在《我看苏青》开头的一段话,忽然变得意味深长起来。那段话是:“苏青与我,不是像一般人所想的那样密切的朋友,我们其实很少见面。也不是像有些人可以想象到的,互相敌视着。同行相妒,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何况都是女人——所有的女人都是同行。”
嫉妒是当自己不如人时却又无法改变现状时所产生的一种怨怼情绪。同行因为彼此从事的是同一种劳动,更具有可比性;一比就有高下之分,故易生妒。但就张爱玲与苏青来说,两人孰高孰低,区分并不困难。倘若其间有妒,也照理只应是苏青妒张爱玲,不可能出现相反的状况。即使是在写作同行的意义上,张爱玲也不存在嫉妒苏青的问题。为什么张爱玲要拿不存在的问题来说?细究其原意,这所谓同行,指的不是同业,而是同性。
虽然张爱玲说:“所有的女人都是同行”,但并非因此要妒尽天下所有的女人。她的用意实在是只指苏青一人。她用泛指来掩盖确指。因为苏青,只有苏青,在与她张爱玲作为狭义的女人,共同面对一个胡兰成的情况下,才具有令其生妒的意义。
苏青在她的《谈女人》里,也曾言及离了婚的女人对有夫之妇构成的威胁:“……我横竖没有男人,便不怕别人侵夺我,而只有我去侵夺别人的了。”虽然是泛泛而言,但是张爱玲如何不心知肚明作家写东西向来是貌似在写别人,其实写的总是自己。所以怕只怕苏青这话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苏青一定无意,张爱玲却多半会有心的。
张爱玲写《我看苏青》至某处,忽又不无突兀地说道:“即便她有什么地方得罪我,我也不会记恨的。”却又忍不住补充一句:“并不是因为她是个女人。”此固然能表明张爱玲这里的意思确非指作为女人的苏青,但同时也透露出她对作为女人的苏青是耿耿于怀的。最后一句当然是画蛇添足,但往往是那只多出来的脚丫,挟裹着的信息最多;若能吃,也一定是比蛇身更有滋味。苏青除了“因为她是女人”而有可能得罪张爱玲外,还有什么地方能得罪、会得罪张爱玲呢???延发稿件???拖欠稿费???
对于苏青与胡兰成的关系,张爱玲可能只是由种种迹象而起疑;也可能会直接从胡兰成嘴里听到事实。因为以胡兰成的性情,及与张爱玲相处的情形,实不相瞒应该太寻常了。不管实际的情况如何,张爱玲的话却都说得通,即给自己留了余地,又予人保留了面子。
张爱玲的用意只是为了表明态度:不计较。但含有时间性,即不咎于既往。有时候不计前嫌,是作为劝戒将来的条件的,并非表明敬请继续、我自宽宥。
张爱玲对苏青虽然不能做到不存一丝芥蒂,但一来她自视较高,明着疑心苏青,首先她的自尊心就受不了。二来她又深知苏青是个宅心忠厚的人,想必对自己不至于刻意伤害。而苏青的精明只在于表面,内里“也没有过人的理性”,“女人的弱点她都有”,,因而被张爱玲视作可爱,自易容忍“有苏青这么一个人存在”,甚至乐于与她交友了。
对于苏青来说,胡兰成也不可能是她“谋爱”的对象,张爱玲的介入,也就谈不上是离间。而当她们俩成为好朋友后,她甚而可能对张爱玲会怀有某种歉意。或许作为一种掩饰,她对张爱玲一有机会就极力夸赞,以至在张爱玲的座谈会上,一向口伶舌俐的苏青,竟口不能言而求诸笔。
张爱玲的《我看苏青》,看似张爱玲与读者谈苏青,其实更像是张爱玲在对苏青表白,而且说话十分小心谨慎,犹如面对一个挑剔的语法老师,主谓宾,定状补,逻辑加技巧,原想要做到滴水不漏,可是听起来却使人觉得累得慌。典型的有:“我想我喜欢她过于她喜欢我,是因为我知道她比较深的缘故,那并不是因为她比较容易懂。”
本来张爱玲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说,因为我知道她更深,所以我喜欢她超过她喜欢我。可是这样的话,苏青是不是会反对呢?苏青也许会说,我比你阅历深,凭什么说你对我的了解超过我对你的了解?难道你的言外之意是说我对你不够喜欢吗?而加了一个“我想”,局面顿时改观,不仅仅是话中留了余地,客观事实的断定更一变为主观情意的表达,自然中听多了。而张爱玲还要在最后加一个补丁:“并不是……”,委实周到得无微不至。
张爱玲的过分周到,表现了她对眼中“很容易就多心了”的苏青心存顾虑,至少是一种客气,客气便是见外了。这些地方可以觑出彼此的亲疏。
注:这篇的更新是在沈阳的宾馆进行的。思路有点乱,环境也不安静,故请朋友们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