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锦商 127烧不起啊

作者 : 靓

)

“煤?”常乐惊讶,想了想道,“你说的煤,是焦炭吧?焦炭便是无烟,火势好,还能长久。”

“嗯,就是焦炭,乐叔叔,我在县城还没见过人卖炭呢。”好儿点点头道,心里汗颜,卖炭翁啊,她居然忘得一干二净了,话说上学时还学得非常深刻受到语文老师表扬……

常乐笑道:“江东县不出产石炭,有一家专门卖炭的窑地,在北城门外,据说都是从普山运过来的。”

“普山那边盛产焦炭吗?”。好儿惊讶地问道。脑海浮现一点模糊记忆,好像前世的运城也有个普山……唉唉,都是自己不好,地理没学好。

“普山在运城,听说那边到处都是炭窑,他们从地底挖出石炭,再炼成焦炭,销往各省各州,那边的百姓,家家都用焦炭烧菜做饭,生火取暖,极其便利,不像我们烧柴烧秸秆稻草,弄得到处都是烟灰。”说到后面,常乐眼里多了一丝向往。

“原来都集中一处出售,焦炭贵不贵?”

“这个具体我也不大清楚,我们可以去北城门的窑炭去问看。”

江东县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出北城门不足两百米距离,就见路边插了杆高高的旗子,“付家窑炭”四个大字异常打眼。

旗子旁边是长长的青砖高墙,大门口处,正缓缓驶出一辆骡车,往城内方向驶去。好儿和常乐走进两辆马车宽的大门,里面是一座偌大的院子,一排青砖大瓦房,后面好像还有房子,地面零落一些细碎的黑块末,好儿一眼认出,那正是煤炭渣。

此时两辆马车停在两个屋门前,车厢朝后,三四个肤色黝黑的汉子,正一身是汗地从屋内搬运焦炭到车厢上,一名管事坐在边上,做着数量统计。

好儿和常乐一走进来,便有个管事模样的人过来问他们是否买炭。

常乐道:“是有此打算,听说这里有卖炭,就过来了。在下姓常,不知您如何称呼?”

“我叫付七,是这里的小管事。”那人颇为随和,迅速扫量常乐,领他们往里走,边说道,“我们这的焦炭分几个等级,我先领你看样品。”

焦炭样品就摆在当头屋子屋檐下,用数个簸箕分装,付七介绍说,普山焦炭全国有名,他们卖的焦炭都是普山所产。又问常乐,买焦炭回去,是做冬季取暖用,还是做烧饭用,亦或是其他用途。

“如是室内供暖,建议采买上等焦炭,无烟无味无炭星子溅出,一等焦炭就是最好的。二等焦炭次之,也是无烟无味,但会有炭星子。如是烧饭,用普通的三四等焦炭即可,若是用做烧瓷等用途,通常采买二三等居多。”

“价钱方面,上等焦炭是最贵的,一斤三百文,二等焦炭一斤两百一十文,三等焦炭一斤一百二十文,四等焦炭一斤六十文,不上等次的,像这些炭渣,一斤二十文。”

好儿听得心里直咋舌,好金贵的焦炭啊!炭渣都要二十文一斤,难怪没见有人大街卖炭。唉~这么贵,烧不起卖麻辣串呀!

常乐跟对方说,还得回去请示东家,由东家决定买哪种,就过来采买。常乐一身管事打扮,对方信以为真,随和客气地将常乐送出门外。

“乐叔叔,我那个提议,做不成了。”好儿郁闷地说道。

“是啊,我们的麻辣烫利润本不高,的确烧不起焦炭。”常乐也有些无语。

一斤炭渣都二十文,他们的麻辣烫,最便宜的两串才一文钱,一碗才五六文钱,最贵的一串也不过五六文,一碗十二文。而一斤炭渣又能烧多久?他们得用多少斤炭渣,才能烧沸锅汤,烫熟那些吃食并保持锅汤热度?

不划算啊不划算!

将麻辣烫摆在店门前售卖行不通,要么只能在店内辟出一角卖麻辣烫,要么另觅店铺专卖麻辣烫,店铺无需大,摆得下三五张桌子即可,剩余的可以摆在店门外,这样一来,又得另请人手,专门掌勺的师傅跟伙计,至少得三到四名。

按照目前售卖的日均销售额来估算,最高一天能卖出两百六十多碗,六百多串,素菜类自家提供不计成本,猪、牛肉、丸子等从市场采买,人工钱……等等。好儿盘算了一番,叹了口气,辛苦忙活下来,没什么赚头嘛。

算了,反正还有一个来月时间,慢慢想,不急。好儿暂时放开麻辣烫的烦恼,算了算时间,还有几天就是镇上铁匠铺交货,她期待着,从山中引水入菜园。

九月,是个秋高气爽的好时节,好儿家又开始热火朝天的忙碌。

铁管有重量,两辆骡车运了好几趟才完。一节节水管被套装起来,从那山夹缝中排出去,通向山脚下的温家菜园,的水管被就地埋下,做了一定的标记。只有通入菜园的部分,才露在地面。全部排好后,随着一声声放水的叫喊传上山,山里水潭边等候的人,便拿开堵塞水管的塞子。

菜园里,大家都紧张兴奋地在水管出口处等着。如果成功了,今后他们就不必往河里挑水,那得省去多少的繁复人工跟脚力啊。

“出来了!出来了!”陈小福眼尖,快言快语地叫起来。

“哎呀,真的把水引下山来了!”

来帮忙的都是固定在温家干活的如万永林等人,以及固定的数名散工短工,看到那清凉的水不断从水管流出来,大伙儿都激动了。陈六声忙拿来塞子,堵住出水口,不过仍有水慢慢渗出来。

常四叔就道:“大侄女,这样可不行,塞子堵不住水流,你得挖一个储水池,不浇菜不浇树时,就让水管的水渗流到储水池里。”

“嗳,是我们想的不周全,这可怎办是好?这都是菜畦……”温氏四周围地看,有些懊恼自个做事不够仔细。

好儿暗暗在心里责怪自己,真是考虑不周,还当这里有水龙头开关,一扭一转就能彻底关闭了?可是挖坑储水……好儿看了看菜园,除非推掉几条菜垄,不然还真没地儿挖。

常四叔道:“大侄女,推掉几畦菜地,影响大不大?如果影响不大,就把这几畦菜地空掉,挖个大坑储水。”

温氏在水管四周围的菜地转了几圈,这些菜都还在生长期,就这么推掉她心疼得紧。其实不止她这么想,大家伙看着绿油油的菜地,长势那么好,心道谁舍得就这么推掉呀?

陈六声道:“东家,前院那还有一些空地,不妨移栽一些过去,剩下的,就移栽到靠果园的地边上,差不多能放得下。”

温氏想了想,也只有这么办了,当即大伙拿来工具,一部分人去前院松土,一部分人去果园地边上松土,温氏从作坊叫来几个村妇一起,小心翼翼地挖移菜。

直到傍晚时分,才将三畦菜垄的菜全部移植完毕。趁着天色还早,大伙儿又一鼓作气,铁铲锄头铁锹全上场,在月牙儿爬上天空时,挖出一个大坑来。

温氏要进屋取工钱,一个在作坊干活,过来帮忙的媳妇说道:“慧娘,大家一条村的帮工,算那么仔细做啥?这天都晚了,你就招呼大伙吃顿晚饭得了。行子,你们说是不是?”

被点到名的汉子就笑着点点头,其他人亦纷纷出声,说不要工钱,吃顿饭就行。

好儿看着这些村民的笑脸,此刻那里面没有精打细算,没有眼红嫉妒,有的只是淳朴热情和善良。前世的京剧脸谱在脑海浮现,好儿也跟着微微笑起来。

吃过晚饭后,大家伙踩着清亮的月色,各自家去。田野里,河岸两畔,山林中,路边,秋虫奏鸣一片唧唧,好不热闹。

萤火虫在月色下飞,身上的荧光也变得淡了许多,偶有飞进院子来,仿佛天幕的星星不慎坠落人间,在空中悠悠飞舞,一点也不紧张害怕。

夜风微凉,温氏和付秀梅闲话,陈小安时而插话几句,陈六声和龚桂子每隔一个时段就去巡查园子,陈小福有时跟去,有时逗汤汤圆圆玩耍。

好儿躺在竹椅里静静观望这一切,目光停留在温氏柔和的脸庞,温馨宁静在心中无声流淌,就这样慢慢长大,守着家人,守着这份浓浓亲情和爱,就这样一辈子在此生活到老,直至有一天化为虚无。

九月,好儿家买下二菜园边上的十亩荒地,准备建造青砖大院。

蔡家嫂子带着女儿秀云来温家玩,得知买地起房,赶紧恭喜。两个已婚女人唠嗑,秀云便跟好儿说话。

秀云今年十二岁了,面相长得很像蔡家嫂子,容易博人好感。她给好儿带来一个荷包,荷包上绣了两尾小鲤鱼,绣工挺不错。

“秀云姐,你绣得真好,像真的一样。”好儿夸赞道,立即就把身上携带的荷包取下来,把里面的二十来个铜板转到新荷包里,把旧荷包收起,塞进衣柜里。

秀云见自己送的荷包这么受重视,心里非常高兴,对好儿更添喜欢。“好儿妹妹,你去过北封县吗?”。(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农门锦商最新章节 | 农门锦商全文阅读 | 农门锦商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