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锦商 156也自产自养

作者 : 靓

)

买下了庄子,那两百多亩田地便不能空着,好儿家立即买来谷种进行育秧。

至于水塘,差不多两亩宽大,水深有一米八,原主因有意转卖庄子,已经停了大半年不养鱼。

黄炳看过后,说这水塘太久了,水质过浊,最好把塘底的淤泥清理一次,进行消毒后,再放水进来养鱼。

温氏便让庄里的孟大兴到附近村落请工,由黄炳指挥带领人手清理水塘。花了三天时间才清理完,买来生石灰三百斤进行消毒。

“炳叔,这水塘要养多少条鱼?”明笙儿好奇问道。

“两千到三千尾吧。”黄炳答道。

“哇!那么多啊!”明笙儿惊叹。

怎知黄炳却笑说道:“笙儿小姐,这么大个水塘,放养这个数是极少了,这水塘之前养了多年,后又搁置很长时间不用,经过清理后,跟新挖的鱼塘有点接近,一下放养太多,容易出现死鱼,所以我就建议东家,先头养少些,等明年再增加养鱼量。”

“炳叔,那这个水塘以后可以放养多少条鱼?”明笙儿又问道。

黄炳道:“这水塘差不多两亩大小,混养能放养上万尾鱼苗。”

“哇!好多啊!”明笙儿再次惊叹,上万条鱼,她得数多久才能数完这个数字?

好儿忙问道:“炳叔,那咱们要养什么鱼产量高,来钱快?”

“小姐你问这个,可问到点子上了。”黄炳笑看好儿一眼,转向温氏说道,“东家,你想要养什么鱼?”

“我对养鱼是一窍不通,这大水塘,还得靠你这个养鱼能人。”温氏毫不避讳自己不懂养鱼,如实说道。

黄炳便说道:“东家,小姐,我这两天琢磨来着,我们就一个水塘,养鱼以混养为好,要把鱼养肥,鱼肉好吃,产量又高,我倒是有个不错的放养搭配法。”

说完,黄炳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齐整的纸,递给温氏道:“东家,我说的放养搭配法,都写在上面,您先看看合不合适。”

好儿和明笙儿都凑小脑袋过去看,只见纸上端端正正写着:白鲢八百至九百尾,鳙鱼一百尾,草鱼两百八十尾,鲤鱼八十尾,团头鲂一百八十尾,鲫鱼两百六十尾,青鱼六十尾,鳊鱼八十尾。

好儿看着这个养鱼搭配方,想起在空间的小书店里所看到的相关内容,不由得暗暗赞赏,这黄炳果然是养鱼能人,先前让他料理菜园真是浪费人才,没用到刀刃上。

黄炳在旁解释道:“东家,这个放养搭配方,虽然不能将所有的鱼都养成优厚的肥鱼,但胜在鱼种成本低,风险非常小,再加上精心照料,鱼的成活量是非常高的。”

好儿听得暗自点头,这个黄炳是真的用心去对待这个新水塘呢,也从中可看出,他对东家的诚实本分。

“娘,炳叔这个放养搭配方挺好,就照这个去买鱼苗。”好儿说着拿过那张纸,重新放到黄炳手中,含笑道,“炳叔,这方面你是能手,你有一双火眼金睛,采购鱼苗就交给你啦。”

“定不负东家和小姐所托。”黄炳呵呵朗笑起来,火眼金睛他知道,不就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吗。最近小姐给了文成峰一本西游记,那家伙晚上看得不想睡觉,空闲时,就给大伙讲里面的故事,听得大家恨不能一下子就认全所有的字句。

原本擅养鱼的那户人家走了,留下的孟大兴、张全两户,并不专长养鱼,温氏便让黄炳留下照料一段时间,教他们一些养鱼的防患知识,等放养的鱼情稳定了再返回落日村。

好儿、明笙儿跟着温氏在庄子里住了三天,好儿在深夜偷偷爬起,跑到水塘边,把早已备好的空间湖水,倒了一个小酒杯的量进水塘里。

清出来的塘泥搁在鱼塘边上晾晒太阳,等到把山坡的土进行一次翻松,再把干透的塘泥运过去,跟坡地的泥土浇湿混匀,能让坡地土壤变得肥沃。

坡地要种什么为好呢?这是好儿母女一直思考的问题,不过温氏很快就没功夫去思考了,因为秧苗育出来了,她得从落日村赶去北封县的庄子,人手都从当地雇请人插秧,除工钱外,包一顿中饭。孟、马两家的妇孺负责做饭。

两百多亩的田地,有个水车来取水灌溉,非常方便,这也是好儿当初看到这个庄子的第一个欣喜。但是山坡这边,如果种了作物,要如何解决浇灌问题?

大兴媳妇说,以前在山坡种过玉米,但是玉米长得瘦小,质量不好,前东家就不让种了,山坡一直搁闲,她们就在山坡种了点儿红薯或大豆给自个吃,因为来回挑水实在太费力,其他活儿又多,他们后来连红薯大豆也不种了。

“那翻车造价高,前东家可能是不舍得再造一座翻车吧。”大兴媳妇如是说道。

好儿跟明笙儿在庄子附近转悠了两天,发现后山有水流,从山上直流下来,形成一个很大的水坑,再蜿蜒流向当地的文秀河。而据庄里的人讲,文秀河最终是流向彤台河。

水田靠文秀河近,可以建造翻车取水灌溉,山坡距离远,且地势比水田高,好儿仔细勘察过后,心想若换成自己,也不会在这建造翻车使用的,虽然最近的地方有那个大水坑,却不足以为翻车使用。

那么,能否人工开挖一条渠道,把大水坑的水流引过来呢?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是得先把山坡规划出一垄垄来,而垄地之间,就挖成渠道,再用水泥砌封,水渠里常年有水,浇灌就很方便。

好儿对比了下大水坑和山坡两者的高度,相差不大,挖渠道引水应该不成问题。她当即把想法告诉温氏,温氏又跟着实地察看一番,觉得可行,带人把山坡规划成若干垄地,中间留出足够的宽度做水渠,固定好渠道的路线。在当地雇了十多个人来开挖。

五月的天气,逐渐变得炙热,今年的端午节,温氏因要带人插秧,无暇包粽子,更无暇带娃儿们去观看龙舟赛。

不过,临走前,温氏嘱咐了付秀梅和东信媳妇,领几个丫鬟包粽子,温家上下所有人,每人四只粽子,另送常四叔、万永林、徐大才、吴二伯、黑五爹等几家,每家送八只粽子。酱泡菜作坊的工人,每人发一只粽子。馅料分两种,一种是猪肉兰豆,一种是猪肉绿豆。

好儿则带了明笙儿主仆、自家的几个丫鬟及小松,由万永林和黑五爹驾车,再载上村中五六个男女娃儿,前往易安县观看龙舟赛。

今年的龙舟赛依然竞争激烈,精彩纷呈,抓鸭子那一节是最娱乐大众的段子,明笙儿主仆及几个小丫鬟都没看过这么比赛的,回来了两天还在讨论龙舟赛情景。

好儿继续思考山坡该种什么为好。红薯玉米这些作物,寻常人家都种有,市场供需稳定,种这个显然没前景。好儿就又想到了甘蔗。不过,好儿还是希望能把甘蔗种在家附近。

都说山中好乘凉。在马全家的二小子马隼的陪同下,好儿和明笙儿去爬庄子后面的山,平卉和依春跟在后面,四个小姑娘一路唧唧歪歪,马隼面对四个小姑娘,则显得沉默拘谨。五人不知不觉走到山顶,将整个庄子及周边的地貌一览无遗。

之前她们也爬过这山,走到半山腰就下来了,这还是第一次上到山顶。视野的开阔,山风的凉快,带来无比的心胸舒畅感。

在她们家的庄子左右两面,数过去,视线可及内就有五六个庄子,紧挨着好儿家东面的庄子看起来最大,里面规划得挺漂亮的。

“那是谁家的庄子?真漂亮!”好儿指着那处大庄子问马隼。

“小姐,那是大善人胡老爷的庄子。”马隼顺她手望过去,说道,“再过去的两个小点儿的庄子,也是胡老爷家的,听说是去年买下的。”

明笙儿倒吸一口气,“那什么胡老爷可真大手笔,连着三个庄子都是他家的啊。”

“胡老爷是我们这最有名的富绅,听我爹说,胡老爷当年中了进士,却不当官,只热衷经商。”

马隼说到这,略微停顿,“胡老爷是天底下最好的人,他虽然有钱,却不仗势欺人,城里的泽方药堂,是胡老爷开的,穷苦人家买不起药,大都是去泽方药堂赊药,有的一赊就是好几年也还不上钱,胡老爷从来不追债,只说有就给,没有就算。”

“马隼,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明笙儿惊讶地问道。

马隼默了默,望向那处大庄子轻声道:“十年前,我家乡涝灾,什么都没有了。我爹带着我们一家通过牙侩来这里,当时我四岁,水土不服染了风寒,高烧不退,我爹娘没钱买好药,听说泽仁药堂可以赊药,就抱着一线希望去求药,当时胡老爷恰巧也在药堂,当即让大夫给我看病,又给我抓了两副好药,分文不收,还说如果好转了,要继续来抓药,没钱没关系,治好再说,什么时候有钱就什么时候还上。”

马隼说,后来他病好了,家里省吃俭用,一年后攒够了药钱拿去还,又遇到胡老爷,马隼和父母当即给胡老爷下跪磕头感谢。

好儿想起那个声音,忙问道:“胡老爷长什么样?”

平卉想当然地说道:“小姐,都叫老爷了,肯定是很老很老了。”

马隼瞥眼这小丫头,嘴角微扯了扯,“胡老爷一点也不老,十年前看起来比我爹年轻得多。”

马全四十出头,照这么说,那大善人胡老爷不就三十多岁而已?好儿诧异,十年前就这么有钱,并利用自己的优势做善事,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这份胸襟和情怀,着实叫人钦佩敬重。

“快看,有人上山来了。”陈小安忽然指着山下说道。(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隆重推荐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农门锦商最新章节 | 农门锦商全文阅读 | 农门锦商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