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锦商 189长河书院

作者 : 靓

)

农忙一过,除了种种菜,田地需要歇息一阵时间,也就是要入秋后,才开始种冬小麦,因此这段时间大伙儿比较清闲。

建设学堂的工程,依然找梁开仁这支造房工队。七八月高温天气,太阳白晃晃的暴晒大地,为避免工人中暑,中午最高温时间段,工队会歇息一个时辰。好儿家隔个三四天就给工队煮绿豆糖水或红薯糖水,有时候送西瓜等瓜果,这些吃食有部分放井中冰镇过,有部分则是放家里的冰窖冰冻过再取出。村里一些人家也经常往工地送一些汤水果蔬。

“大少爷,万村长,我梁开仁带队以来,去过无数地方给人造房,给的待遇也不错,可都没有在你们村这里来得舒坦啊。”

晚上,梁开仁和副队长被邀到温家吃饭,阿旺请村长、里正、常四叔爷孙及邱老爷子作陪,饭桌上,梁开仁感慨地说出了内心话。

“你们村能齐心造福后代,将来,一定会人才辈出。来,我向你们几位先干为敬。”梁开仁说完,举起酒杯一口喝净。

万友田举起酒杯,哈哈一笑道:“梁师傅,承你贵人贵言,将来这学堂大门前的石碑上,也会刻记下是哪支造房工队所建造。我也祝梁师傅带的造房工队,越来越壮大,生意越来越红火。”

其他人纷纷笑着举杯喝下杯中酒。梁开仁又看着阿旺,对万友田道:“万村长,你落日村是个福地,善举招来善报,大少爷中了举人,羡煞这十里八乡。你说我那村咋就没个遇上大少爷家这样的。”

万友田伸手拍拍常四叔肩膀,道:“这你还说对了,当初要不是四哥家的小乐子,书良家还真就不成我落日村的人。四哥,我得敬你一杯。”说着就举起酒杯碰了常四叔的酒杯,仰头一干为净。

常四叔笑道:“出门在外行走,讲究的就是一个互相帮扶,小乐子只做了他该做的,可没想那么多。要说起来,还是慧娘会教导孩子,阿旺从小懂事,特别能耐苦,才能有今天。”

阿旺看着几位长辈真切的笑容,诚挚地说道:“梁叔说得没错,善举应有善报。若是没有乐叔叔,没有四爷爷、村长伯、里正大伯的大力帮助,就不会有我家的存在。我家扎根在这里,也遇上了很多善心热心人。这杯酒,我敬在座的几位长辈。”

举杯喝完,又给自己倒一杯,起身朝着内院方向,双手举起酒杯,深情地说道,“这杯,我在这敬我娘和弟妹。”

邱老爷子看着阿旺,想起了年轻的自己,说道:“许多年前,我曾遇到一位秀才,那时我刚开始做小生意,两眼一抹瞎地,啥都不懂。我被人坑过,心灰意冷之际,那个秀才对我说了一句话。”

四儿问道:“邱爷爷,秀才说了句什么?”

邱老爷子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香扑鼻来。”

阿旺动容。四儿啧奇道:“好诗啊!”

邱老爷子道:“当时我不懂,觉得秀才酸透了。后来旁人就解释给我听,我才明白这两句话的内涵。从此严寒酷暑地辛苦奔波,才有了我家人现在舒适的生活。”

顿了顿,看着阿旺,感慨笑道:“书良,在你们一家身上,我仿佛又看到了年轻的自己。你母亲,是个值得敬佩的好女人。”

阿旺一直对小货郎家是敬而远之,中秀才那会,小货郎家派儿子过来贺喜,中举人时,小货郎即邱老爷子,则是亲自携礼道贺吃酒。阿旺便不太喜欢这样的为人做派。再加上邱老爷子的大媳妇张华曾对温氏出言不逊,与王月兰交好,私底下还背着放冷箭,让阿旺对小货郎家实在没什么好感。

但今晚邱老爷子的说话,尤其最后一句话,让阿旺对邱老爷子有了个新的认识和改观。阿旺想起了妹妹说过的一句话:放眼古今,富不过三代。

夜深人散去。阿旺喝得有点微醺,满脸通红,在小厮搀扶下,回到内院。温氏早备好醒酒汤,阿旺喝下一碗,和家人说了几句话,只觉眼皮儿沉重想睡觉,温氏忙唤来小厮,搀扶阿旺去东厢房歇息。

初秋时分,学堂雏形已成,村民们三不五时就过去看,其他村的人也过来瞧新奇。待到学堂建起,门前宽阔平坦的道路,就跟那通往镇上的道路一个模样。那长长的雪白高墙,气派的大门,宽阔的庭院,明亮的课室,以及新栽种下的整齐有序的树苗和花草,学堂后院偌大的空旷活动场地。以及伫立在学堂大门一侧的长形石碑,上面刻满了所有出资人的姓名及银两数目。

这一切都看得叫人兴高采烈,笑不拢嘴。他们落日村,终于有一座气派上规模的学堂了!

学堂的名字,自然是请辛老先生亲笔题字。辛老先生是翰林院前主修,学识渊博,声名远播,能得他题字,是落日村的荣耀。

辛老先生回到书房,思忖片刻,挥笔写下“长河书院”。字迹苍劲浑厚,大气磅礴,阿旺、小树、四儿及好儿旁观,忍不住拍手喝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辛老先生放下笔,念出学堂取名的出处。

阿旺兄妹对视一眼,彼此心中都有一种微妙的感受。他们眼中的辛老先生,身体健朗,精神头好得很,跟明陆二老下棋打牌,兴致高昂能一整天坐着不动。那么辛老先生的告病辞官,是真的因为身体抱恙而退隐吗?

从来朝堂如大海,表面风平浪静,内里波涛暗涌,往往无声无息之中,便能致人绝路。好儿突然为哥哥的将来担心起来。

万友田看到辛老先生的笔迹,激动得连声叫好,亲自拿去找人装裱好,蒙了红布绸,待吉日那天,全村老小齐聚学堂大门前,就连其他几个村子的村民也过来瞧热闹。吉时一到,万友田和阿旺两人,亲自把牌匾悬挂上去,拿下红绸布。鞭炮声噼啪响起,舞狮队卖力表演,热闹欢乐声被风传送老远老远。

学堂建造期间,招聘夫子的事也没有落下。前来咨询的人可不少,皆因招聘开出的条件诱人,家境好的秀才举人自然不会放在眼里,来报名的都是寒门学子,能教书养家念书两不误,谁不想啊。

不过,辛老先生这一关可不好过,报名者五六十人,最后只录取了四名夫子。这四人中有三人已有家室,一人单身,都是其他县镇人士。被录取后,四人分外高兴,忙着回家做准备,待学堂一建设好就举家搬迁过来。

这么大一间学堂,不设一间阅览室,实在对不起“书院”二字。阿旺采纳好儿建议,从明家书局批订了两百本书籍,把一院的一间课室改为阅览室,书架全部靠墙摆设,所有书籍分门别类摆放,在书架上贴标签明注类别,方便寻找要看的书。

为保护这些书,所有进阅览室的人,只能在里面看书,不允许带书出去,不管看不看完,都要把书放回原位,可以抄写书的内容,禁止折、撕、扔等任何有损书籍的行为。一旦发现,将作出严重惩罚。看书护书的管理制度,就贴在进门处,只要一走进阅览室,就必然会看见。

长河书院交付使用,正好是秋季入学时间。好儿家是主要出资人,阿旺又是举人身份,家中还有个不凡的辛老先生。万友田等人就把书院的一切事宜,都交给阿旺制订安排。

好儿私底下交给阿旺一份书院安排策划书。内容大致为,一年可分为两个学期,春季、秋季为入学时,过年前后为寒假期,可放二十天左右的假,暑假期在农忙时节,可放一个半月的假期。理由是这两个阶段皆为最寒冷和最酷热,从保护孩子的角度出发,不至于太受冻生病,或是发生中暑,暑假时逢农忙,农家孩子也能帮衬家里干活儿。而教学的夫子也有更充足和集中的时间看书学习。这时候夫子们要出远门拜访师友探亲等等,也丝毫不影响到教学。

此外,书院应安排教头,教导学生们一些健体强身的基本功。

好儿的策划书里说,不主张孩子们死读书,最后读成个生活白痴,如果一个人因为读书,读到连基本生活常识都丧失了,或是因为读书而疏于日常劳作,变得五谷不分,生活低能,变成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人,并且瞧不起农民,那么这样的人就算读遍天下所有书,他也就是一个读书木头人,这样的人是极其失败,是可耻的。

最后,好儿还写到,女孩子也应该入学念书,学防身功夫。不为考功名,只为能识文断字,不至于被人骗了还不知道,将来长大嫁为人妇后,能对孩子的启蒙教导起一定作用。再一个就是识文断字,能开拓女子视野和思想,今后与丈夫能更好地相处,可加深夫妻感情。

阿旺看到最后,不禁笑了,他这个妹妹,小脑袋瓜里咋那么多鬼点子和奇怪想法?阿旺觉得妹妹这份策划书很赞,虽然知道妹妹私下交给自己的想法,但他并不愿意那么做。(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隆重推荐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农门锦商最新章节 | 农门锦商全文阅读 | 农门锦商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