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寇 第一百三十四章  抱残守缺

作者 :

古风被抓到南日岛做工之后,每个月是开的有工钱的,这些工钱他在南日岛也用不上,所以每个月,海狼会派人把钱送回到他们岸上的家人手中,以免他们家人失去生活来源。

古风通过海狼的人,得知了小儿子身染重病的消息,急的是只想跳海,最后于孝天得知了这件事,吩咐人把他小儿子从陆上接来,因为海狼的医馆实力还是相当强的,这里的医官们的水平甚至比陆上城里面的药铺的医生水平还要高不少,所以把他小儿子弄来在南日岛医治,活命的机会更大一些。

古风那时候算是有病乱投医,把希望都寄托在了于孝天的身上,跪着连连磕头,求于孝天一定要救救他小儿子,对于能否救活他儿子,于孝天当然也没有把握,只是尽一下人事罢了。

但是没想到海狼医馆居然最后还真就把他小儿子的病给治好了,其实他小儿子的病并不是多大的病,但是却遇上了庸医,一直没有找准病因,结果是越治越重,后来差点丢了性命。

到了南日岛被这里的医官们会诊了之后,马上就找到了病因,对症施药之后,很快就出现了好转,没多少日子,病便痊愈了。

可是古风不懂这个呀!还以为是于孝天想了很多办法,救了他的儿子,于是从那时候开始,便死心塌地的也留下开始为于孝天干了起来。

本来他的年纪就大了,快没人用了,可是在海狼这里,却受到了重视,工钱给的也高,吃的也好,本来有些虚的身体,居然渐渐的又硬朗了起来。

而且古风是家传手艺,跟郭复差不多,都是祖上传下的造船手艺,而且在手艺上,古风的经验十分丰富,比起郭复的技术,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在郭复调往淡水船寮去之后,这里南日岛船寮,便交给了古风来负责。

于孝天到船寮的时候,古风正在这里带着几个徒弟还有工匠们检查这两条大夹板船,看到于孝天过来,赶紧给于孝天请安。

“大当家怎么也过来了?您身体尚还没有完全康复,这海边风大,也热的很,大当家怎么如此不爱惜身子呀!”古风知道于孝天对他们这些工匠平时很客气,看到于孝天的身体还有点虚,脸色也没有以前那么好,赶紧劝道。

“没事了!让古师傅你们担心了!呵呵!我这身体情况我自己清楚,现在已经没事了,再不出来活动活动的话,恐怕骨头扣都要生锈了!放心吧,我于某的身子骨没你们想的那么软,这次要不是我自己不小心的话,也不至于闹到这种地步!呵呵!

怎么样?这泰西人所造之船,你们看手艺如何?”于孝天摆摆手笑道。

古风连连点头道:“刚刚小人带着这些伙计们,一起到船上看了一番,这泰西人的船匠,确实手艺精湛,这船造的着实不错,用料足,接缝也做的不错,有不少奇思妙想之处,倒是让我等开了眼!要不是亲眼见到的话,有些地方还真就想不到,可见这些泰西人工匠,着实不能小觑!”

于孝天笑着接着问道:“其实很多东西,很可能他们是从咱们中国人这边学去的,不过他们也有所创之处,这就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呀!这干腊丝人纵横大海已经百年有余了,他们善于总结经验,不断的改造他们的船只,所以这些年来,倒是把咱们中式的船只给超越了!

要是当年郑大官下西洋之后,朝廷不封海的话,以你们这些工匠们的技艺,不见得就输给他们,可惜呀!

可惜朝廷封海,以至于当初建造宝船的技艺不少已经失传,加之我们大明的工匠们太过守成,缺乏创新的勇气,只抱着以前老祖宗留下的一些造船手艺,不敢逾越,靠着吃老本过活,所以这才让泰西人超过了咱们的手艺!

你们也不要不爱听我这话,现在咱们不得不承认,泰西人的造船术确实有其独到之处,特别是这些大船,更是造的坚固耐用,可经得起大海之中的大风大浪,纵横万里大洋之中,假如我们还继续这么抱残守缺下去,再过些年头,估计我们拍马都赶不上他们了!

但是现在有我在,就不能眼看着咱们中国人的造船术这么没落下去,你们要帮着我,加紧创制一些新船,让咱们赶上他们,让这些泰西人也都见识见识,咱们中国人并不笨,能造出比他们更好的船!

现在咱们的飞字号快船,就是个例子,这船虽然不大,但是就算是拿到他们泰西去,也不算掉份!眼下能跑得过咱们这飞字号快船的船,包括泰西人,也不见得有,所以只要咱们愿意干,愿意多琢磨,没啥做不成的!

好了,说说吧,你们看罢了这两条泰西人的大夹板船之后,觉得能修不能?”

古风听着于孝天的话虽然觉得有点扎耳,但是却也没话可说,眼巴前这泰西人的船就放在他们面前,他们看过了才知道,人家的手艺确实比他们的厉害,让他们来做的话,怎么也想不出用这些办法来造船,造出这样的船,所以不行就是不行,这也不能怪于孝天说话不好听。

但是好在现在他们也造出了飞字号快船,前些日子还改造出了那条三桅大福船的炮船,也不能说他们就一无是处,以前他们不敢说能造的出来这泰西人的大夹板船,那是因为他们见都没见过。

现在事情好办了,有两条泰西人的大船,就摆在他们眼前,从里到外由着他们随便看,随便学,除了有些工艺可能一时间不太了解之外,这船的结构他们很快就可以模清楚。

只要记下来之后,以后他们就也可以比葫芦画瓢,学着造了,以前他们缺乏创新意识,抱残守缺,只会造那些老旧的船型,这也不能怪他们不想琢磨造更好的船。

而是环境决定了他们不能随随便便的改动船型,因为他们是船匠,必须要按照客户订造的船型,来造船,人家说要什么样的,要多大的,他们就得按照规矩造,要是随便修改的话,人家到接船的时候,看不是他们要的那样,不要了还索赔,他们这些船匠难道把银子赔给人家不成?

所以没有需求,就没有创造的动力,船寮的掌柜的没事不会拿出银子,折腾新的船型,工匠们自然而然也就不敢乱来,而且中国的海贸,一直以来都习惯于仅仅跑南洋,就可以了,走的航线也多是临近岸边的航线,起码航道上要有一些岛屿作为标志物才行。

基本上没有人驾船远渡重洋,跑到几千上万里的辽阔海面上,去开拓去寻找发现新的机会,所以中式船只在明中期郑和下西洋之后,技术进步就停滞了下来,失去了继续发展的动力,加之大明封海的政策推行,造船技术彻底停滞不说,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倒退。

最起码现在怎么造几千料的大宝船的手艺,已经彻底失传了,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这么长的龙骨,怎么拼接起来,还要保证结构强度,使得大海船可以在狂风巨浪之中,保持结构坚固,而不会发生折断和解体,这一点已经没有人知道了。

而中国的造船工匠们,多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他们学艺靠的是口口相传,手把手的教和学,大部分人目不识丁,自然也就不会留下什么技术资料,或者文献之类的东西,有限的一些文字性的东西,也是一些看似内行的读书人留下的。

而这些读书人是不齿于和这些船匠们为伍,泡在船寮之中真正的学习造船技术,所以他们留下的文字资料,多是一些所道听途说一鳞半爪的东西,许多东西根本就是想当然或者是皮毛,甚至于干脆就是似是而非的东西,后人根本无法从中借鉴什么有用的东西。

另外中国人也没有发展出系统的制图手法,根本不知道比例图纸是什么,有些读书人绘制一些船图,但是比例失调,也没有结构图,根本无法承载更多的信息,以至于后世之人,想要根据一些文献资料或者图纸复制一些古船,也没有可靠的资料。

这也是后世船模之中,大部分都是西式船只,中式船只却极少,或者干脆就是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

中国的船匠们,全凭着祖上留下的手艺,在一步步的吃老本,相互之间又敝帚自珍,生怕自己的手艺被人学去了之后,砸了自己的饭碗,更使得很多很不错的技术,渐渐的泯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而西方的造船师,却是有相当社会地位的,他们在大航海时代开始之后,因为有需求,所以更乐意创新,不断的修正以前船只存在的问题,不断的创新一些新的船型,模索建造更适合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型。

另外目前他们已经发展出了相对较为完善的制图学,造船师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亲自去造船了,而是逐步的成为了造船的设计师,他们绘制出图纸,制作出模型,经过试验之后,交给船厂的工人按照图纸进行建造。

这些都大大的推进了西方造船的发展,更加上欧洲诸国,都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大海,想要从这之中分得一块巨大的蛋糕,所以相互之间又有竞争,少不了在海上大打出手。

是由会员手打,更多章节请到网址: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大明海寇最新章节 | 大明海寇全文阅读 | 大明海寇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