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02-14
穆彰阿从上书房出来时,恨铁不成钢地叹了口气。当初琦善签下虎门条约的时候,道光就动了撤换他的心思了,要不是极力周旋,恐怕在一年前他就要滚蛋。
谁知道一年以后,原本在广东安安生生过日子的琦善突然发神经闹出了这么一出来。璞鼎查说的很明白:总督琦善罔顾两国之友谊,欺侮打压我国商人,使我国商人积怨越深,此次又起大火烧毁我国货物约近百万两……
穆彰阿背手在宫墙之内锁眉慢走,这件事情太过蹊跷,琦善这个人他最了解不过,虽然有些能力,但是他对洋人忌惮害怕之心颇深,怎么又会去“欺侮打压”洋人呢?想不通,他甩甩脑袋,却听到有人在旁问候道:“中堂大人,这是哪里去呢?”
穆彰阿一看不是耆英是谁?他见左右无人叹了口气:“回府呢。琦善被撤职查办了……”
耆英面露惊讶:“这是怎么回事?”
穆彰阿将事情的原委一一道来,耆英听完之后模着下巴道:“为何下官从中嗅到了一股子阴谋的味道?”
“哦?”
“中堂大人你看,这火灾发生的时间恰好是在琦善态度大变之后半个月,也就是说这半个月时间洋人的怨气只会越来越重,而大火更像是最后一击呀。”耆英本身就是玩阴的好手,他这么一分析,穆彰阿倒是想起了自己一直没有注意的地方,那就是时间。
“没错,如果照这么说,期间还有两个个最大的疑点:第一琦善为何突然态度大变?其二就是谁会阴谋扳倒琦善?”
耆英想了好一会也不知所然,摇头道:“第一个问题只有等琦善回到京城之后再当面问了,至于谁会设计,那再明显不过,谁获利最大,那八九不离十就是此人了。”
“你是说他?不会啊,他可是老夫的学生,难道会做出冒官场大不韪的事情?”穆彰阿虽然口头质疑,但是心中也非常赞同耆英。
“只有等琦善回京再问了……”
广州总督府内,琦善与曾国藩相对而站。只是曾国藩的官服已经换成了二品的补子,而琦善却是一身青色长褂,身无长物。
道光的圣旨已经到了广州,琦善接旨之后自觉地摘取了顶戴花翎,随旨而来的官兵给了他两天时间收拾物品,再押回京城。
曾国藩拿起一杯茶水:“大人,在下以茶代酒敬大人一杯,预祝大人一路顺风,化险为夷。”
琦善接过茶杯,突然哂笑一声,想在两个月前自己还是曾国藩的上峰,到如今却已经是阶下囚了。他把玩着手中的茶杯,低声道:“如今你已是两广总督了,无须对我这个待罪之人如此多礼。”
“大人何处此言?在下虽蒙皇上错爱,当了这个总督,但是在我心中,你永远都是我的老哥,都是我的上官。我也不知皇上为何会做此决定,但是如今我是如坐针毡,着实不知道如何应付,已经数天没有安眠了。”曾国藩指着自己的黑眼圈道。
琦善低哼了一声,在他看来这谦虚的话语就像在打自己脸一般,他将茶一口喝干,扔到地上,抱拳说道:“想我琦善为官数十年,却不知道后生可畏的道理。你这三十岁的总督在大清朝是头一遭了,但是走之前,我还是要说一句好自为之!”
说完之后,他转身就走,押送他的官兵已经在堂外等候,虽然不用戴那沉重的木枷,但是一路上他还是要坐那四面透风的囚车,而且眼看寒冬将近,这一路有得他熬了。
曾国藩也不在意,从地上捡起茶杯,擦去了灰尘摆会桌上,他看着这大堂之上的总督座位,心中也不由激动起来。琦善说的不错,三十岁就登上总督宝座,他着实是头一位,这比历史上他升为湖广总督还早了十几年。
从此,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琦善此次败的不冤,奕忻与曾国藩对他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首先曾国藩与奕忻配合就给了琦善对奕忻的错误判断,然后在不停地宴请,更是让琦善觉得奕忻与曾国藩不过是来广州嬉戏游玩的;但是每次酒宴之时,奕忻都在酒中下了些药,又给他准备好美娇*娘彻夜欢愉。
可琦善毕竟年过半百了,过度的房事之后,身乏神虚,处理事务起来相对以往更加地毛躁,再加上奕忻那道矫诏,使得琦善陷入了深渊不可自拔,洋人的积怨也越发重了。最后十三行一把大火,彻底点燃了洋人的火气。
穆彰阿虽然一手遮天,但惟独洋人的怒火他不敢承担,配合上庆叔搜集来的证据,他也只能让琦善灰溜溜地从广东走人。
琦善输就输在轻视奕忻与曾国藩,又对洋人的怨气没有充足的估量,他以为只要讨好了道光,自己这个总督宝座就稳稳当当,却不知道道光根本就没有对他下过这道命令。
他本来也可以发信去穆彰阿那询问,但是奕忻的宴请与药将他的精力掏空了大半,每日处理完事务之后,他休息都还来不及,哪有想到去和穆彰阿联系?
到了最后,他撤职的结局就定了下来。
曾国藩做到座位上,开始拿起堆积的公文细看,但是看了没几行,他又放下了,此时他心中还记挂着另外一人——奕忻!
奕忻自从得知庆叔被曾国藩毒死之后,已经将自己关在府中半个多月了,曾国藩多次去见他都被他让张贵开赶了出来。
曾国藩叹了口气,今日他正是接任总督,还是需要去奕忻那里和他商讨一些事情,特别是奕忻之前交代他的事情,他虽然已经办妥,但是也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这些计划也只有奕忻心中知道。
想到此,他立刻让人备了车马往奕忻府上去了。
此时的奕忻正把自己关在书房之中,拿着鹅毛笔不停地抄写。张贵开在旁捧着一杯茶水心疼道:“主子,您停下来喝口茶吧,都半个月了,您就没见到过日头。”
“不急。”奕忻下笔不停,他的左手侧摊开了一本书籍,显然他是在抄写其中的内容。但奇怪的是他却没有回头看那本书,只顾自己在写。
张贵开欲言又止,只得将茶放到了奕忻的手边。
“好了,九十九遍完了。”奕忻将鹅毛笔放下,拿过茶水饮了半杯。他心中道,庆叔一百遍的金刚经我快抄完了,等抄好了之后,我便烧给你,只希望你在天之灵得以安息。
他将自己关在房中半个多月,一直在抄写经书。庆叔被曾国藩毒死的消息对他的打击很大,这是第二个因他而死的人了,而且两个人都是忠心耿耿,对他帮助良多的人。
卓秉恬的死他尚能将仇恨记在英国人身上,但是庆叔的死他却难以释怀了。虽然理智上他告诉自己曾国藩这样做并没有错,但是作为一个现代人,他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这种杀害自己人来自保的方法,这也是他给曾国藩吃了半个月的闭门羹的原因。
期间娥纶也来问过庆叔的下落,他只得搪塞了句回京有事了就仓皇逃走。他看得出来娥纶与庆叔之间的关系,如果让这个小妞知道曾国藩害死了庆叔,那以后这个府上安能有安宁之日?
所以这半个月他一直逃避与娥纶接触,抄写百遍经书,一来以此来祭奠亡灵,二来他发现在抄写经书之时他的心灵才有能半刻的宁静。
休息了片刻之后,他开始了第一百遍的抄写。说是抄写,其实他已经差不多将经书的内容背了下来,基本不用回头去看原文。
过了一会,张贵开又进来禀报道:“主子,曾大人来了。”
“让他等着。”
曾国藩在书房外忐忑不安,就怕又被奕忻驱赶。不一刻通报的张贵开出来了:“大人,主子让您稍候片刻。”如此,他才安心地出了口气,稍候,嗯,有名堂了。
他拒绝了张贵开让他去前堂等候,直接在书房外垂手而立。
等了一个多时辰,书房的门才打开。奕忻抱着一个黑色的大包裹出来,冷眼看了看曾国藩:“跟我来。”
奕忻让张贵开备了马车,与曾国藩一路就出了广州城,一直到了白云山下,麓湖之畔。
马车在麓湖边上一块树林前停下,奕忻抱着包裹跳下了马车,径直到了一个土包前面,土包的土色很新,有一些幼草冒头,却是一座没有墓碑的坟墓。
奕忻将包裹放到坟前,蹲下来拔去了坟头上的杂草。曾国藩此时也跟过来了,只是他脚步十分沉重,因为他知道这座土坟之中埋着的正是庆长河!
“庆叔,委屈你了,我不能让你风光大葬,甚至不能让落叶归根。好在这里的景色还好,你躺在这里可以吹吹清风,看看湖景。等过几年我再亲自陪你回家。”奕忻叹了口气,将包裹打开,一百本折子整整齐齐地叠成了两摞:“这是我给你写的金刚经,你拿去看看也好,送人也好,聊表我的一番心意。”
他从怀中取出火种,将经书一本本点燃,冒起的青焰宛如十三行的大火,烧出了庆叔最光辉的时候,也照应了出了英雄的末路。
曾国藩已经在奕忻身后跪下,静静地看着火苗飘渺,纸灰四散……
奕忻将百本金刚经烧完,又对坟头鞠了个躬,冷声问身后在磕头的曾国藩:“你知道错了吗?”。
曾国藩沉声答道:“我知道了。”
“记住,我与其他人不一样,我们以后建立的队伍也和其他的不一样。在我们的队伍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包括你自己。你们没有义务为我而死,也没有权利为了我去剥夺我们队伍中任何一人的性命。除非,他已经月兑离或者背叛!”
曾国藩闻言却不知道说什么,自古为皇者哪个不是盼着自己的下属可以为自己去死,为自己去卖命,他既然站到了奕忻这边,他也做好了以命尽忠的准备。而奕忻这番话却告诉他,尊重每一个人每一个为了共同目标去打拼的人的生命,这是在他多年的教育中没有接受到。
只有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哪有君王如奕忻这般?
他只得再拜道:“是,我记得了。”
“好了,我叫你办的事情都办好了么?我们要抓紧了!时不我待啊……”——
各位情人快乐!
可是我却在今日……哎……晚上心情极差,只有这一章了……诸位敬请包涵,要去喝酒解愁了……抱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