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02-17
不说广东这边奕忻和曾国藩终于放开了手脚,开始了一番大干特干,琦善也在一八四一年底回到了京城。
一路几千里,琦善在四面通风的囚车之中吃够了西北风之后,一到京城就大病了一场。原本道光是将他收入刑部的大狱,但念在琦善也是一朝老臣的份上,终于放他回家养病过年。
琦善在京城官场上名誉扫地,整天躲在府中以养鸟种花为乐。过了春节,京城开始转暖之时,他也终于等到了穆彰阿的到来。
穆彰阿拖到几个月后过来,一者是为了等风头过去一阵,二者也是因为想敲打敲打琦善。可不曾想到他这一拖,却将琦善的心拖得冰冷,以为中堂大人已经放弃他了,因而当穆彰阿到琦善府上时,琦善正在自言自语说一些不中听的话。
穆彰阿气不打一处来,出声骂道:“琦善,你在说一句,老夫转身就走,不再管你的腌臜事情。”
琦善回身见到穆彰阿,当时是千百种滋味一起涌上心头,连忙上前拉住了穆彰阿:“中堂大人,你可不能不管下官的死活啊!”说罢,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竟当着穆彰阿的面哭了起来。
穆彰阿将琦善拉到屋内,细细地询问了琦善广东的事情,琦善自然是知无不言,他是在家中老死还是有翻身的机会,全部寄托在穆彰阿身上了。
穆彰阿听完琦善所说,皱眉问了一句:“你说六阿哥和你说皇上有口谕让你如此对待洋人?”
“正是,否则中堂大人了解下官的为人的,下官也不敢用这种态度对待洋人啊!”琦善点头哭诉道,他这次明明是照着皇上的口谕办事,为何到头来却落得这个下场,这让他觉得自己简直是冤屈得足以六月飞雪了。
“可是,老夫怎么没听皇上提起过?”穆彰阿摇头道,“六阿哥是到了广州就当众宣布这道口谕的还是……”
“是私下跟下官说的,而且拖了将近大半个月吧。”琦善回忆道。
穆彰阿脸色突变,对着琦善斥道:“六阿哥这分明是矫诏,你怎么不动动你的猪脑子,皇上的口谕怎么会拖半个月而且是在酒宴之上私下和你说的?这分明就是他设计的计策。”
“可是……”琦善还要辩驳,穆彰阿抬手阻止他了:“哪怕你无法分辨,你也总可来信与老夫确认一下,老夫纵使不知道也会去皇上那里探得一点消息的啊!”
琦善闻言不由羞红了耳朵,他那个时候正沉浸在老树焕春的欣喜之中,哪会想到一个纨绔贪玩的阿哥会对他设计?而他也自负地认为在京城侍奉道光多年,对道光的心思也有琢磨的。
见琦善不说什么了,穆彰阿锁眉起身,在屋内来回踱了几圈:“如今老夫想不通的就是皇上为何对六阿哥如此纵容。照理说一个不到十岁的孩童封郡王且到广州这么一个关键地方去参习政事,以皇上的性子是不会如此的……为什么呢……难道是!”
穆彰阿想到其中关键地方,如今道光有三子,最年长的奕詝身患残疾,次之的奕誴却从来不得皇帝喜欢,唯有第三子奕忻深得宠爱,而道光自从庚子之祸之后身体一直很差,难道是道光为万岁之后的事情做打算?
想通了这一点,那么发生在奕忻身上的种种怪事都能解释得通了,而曾国藩以而立之年升任封疆大吏也是情理之中。而就在前几日早朝中,道光没有咨询他的意见就直接批准了曾国藩建立南华大学堂的奏折。
虽已想通,穆彰阿却感到一丝凉意从背脊升起。如果道光有意让奕忻接位的话,那他的处境就大大的不妙了。
当朝的皇上是离不开自己,凡事都会听自己的建议,但是帝王的心术却是有前车之鉴的。想想乾隆朝的和珅,就是被乾隆卖给了嘉庆皇帝,难不成自己也会步和珅的后尘?
穆彰阿为官数十年,还是有些见识的。历史上道光虽未传位给奕忻,但是奕詝上台之后还是第一个拿他开刀,他辛苦经营了数十年的穆党瞬间就土崩瓦解,成为了咸丰皇帝树立政治威信的牺牲品。
但是此时他想到了这一点,也不会坐以待毙。
他对琦善交代了几句,无非是让他安心在府中等待,不出两年就会让他重新出山云云。离开琦善府中,穆彰阿已经在月复中琢磨万全之策了。
到了府中,穆彰阿立刻对侍从低声交代道:“快去请杜受田大人来府上一叙。”在广东虽然能够培养一人的才干,但是掌握帝国命运的核心却始终在京城……
时间匆匆飞逝,转眼已经到了1844的春天,奕忻到广东来已经三年了。
这三年是奕忻起步的三年,但是诸事却十分顺利。
首先道光皇帝出人意料地对自己在广州的所作所为十分支持,他所要求的东西总是能够得到批复。因而在政治上,奕忻凭借着自己的身份基本上没有受到过诘难。
这里说基本上,是因为奕忻探得京城的朝风中,当朝军机首辅穆彰阿貌似对自己有一些小动作。但是奕忻很快就释然了,自己抢了人家的摇钱树,人家要不给他上点眼药那还说不过去呢。
其次制造局制造的第一批机械终于开始售卖,而制造局也获得了首批利润。看到了利润,奕忻与伍家的合作更加如鱼得水。只是在第一批的机械中,福布斯一个人就拿走了总货量的八成,而剩下的两成绝大部分是伍家自己消化了。
也就说广州其他几家富商对这个东西还是报以观望的态度,除了潘家象征意义地采购了一台之外,其他人仍然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做吃螃蟹的第一人。
虽然与奕忻设想中的情况有出入,但总是没有出现滞销的现象,让奕忻心中稍有宽慰,毕竟改变国人思想不是一年半载就能成就的。
第三个收获就是南华大学堂了。有了一百七十二个二世祖作为底子,南华大学堂的第一期招生异常地顺利。而在曾国藩递给道光的折子当中,将一百七十二人说成了自愿留粤,发誓报效国家的正面典型,这也让道光龙颜大悦,加上奕忻的密折南华大学堂就正式成为国营项目。
而在后续的招生当中,奕忻给出了极其优厚的待遇:凡是修满学分毕业者赐举人出身,如果留洋有成归来,则直接赐同进士出身,任两广官职。这使得当地的豪门大族纷纷想塞自家的子弟过来,连京城的那些个老家伙也偷偷地问曾国藩要学生名额。
就这样,南华大学第一期二百五十人名额爆满,后续而来的学生也被奕忻打发了半年的军训才得以入学。
到如今二百五十人已经修业两年,等待着毕业了。奕忻的手中又多了一批可用的人——
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浑身无力,晚上完全不在状态,四千多字,已经是极限了。
平淡很快就会过去了,奕忻面临的将是更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