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隙 第六节 铭文研究法

作者 : 八宝饭

周无忧很是有些无奈,不由一阵苦笑。因为灵力总量的限制,他每日里便只能修炼两个时辰,而且照杨先生所说,甚至可能是每两天才能修炼两个时辰。这种速度,他要想进阶的话,所需时间将八倍于杨娃子。而且这还是理想状态,因为岛上可不止他周无忧一个人修炼,照杨先生的说法,凡是在岛上的修士,金丹以下都必须每日里抽出一个时辰到亭中修炼,直到他们突破至金丹为止。

一切都是这该死八个丹田,他如今对自己的八个丹田是又爱又恨,可以说感觉非常复杂。就着这个问题,周无忧又向杨先生请教了许多。

关于岛上修士的来历,杨先生的回答是,大部分都是自愿前来清泉岛的,这些修士的共同点就是——狂热的爱好着阵法一道,对阵法的钻研甚至超过了对修炼的重视。在这些修士心中,修炼到金丹期的原因仅仅只有两个,一是因为很多阵法的布设需要金丹期以上法力才可施为,这也是这些修士要求后辈弟子修炼至金丹的最重要原因,还有一个则是因为金丹期有四百年寿元,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精研阵法。当然,除了自愿前来清泉岛外,还有少数人是被岛上修士外出时带回来的孤儿,筑基期的那九人中,便有七个是如此来的。剩下的两个,则是一对双修夫妻在岛上所生。

而当周无忧问起,为什么上岛之时和现在所见岛屿形状模样大为不同时,杨先生笑了,他告诉周无忧,那根不就不是一个岛,看上去当然也就不一样了。确切的说,那座岛是清泉岛的外岛,在海上,常人是看不到清泉岛的,因为整个岛被一座大型迷踪阵所笼罩,外人来到清泉岛的位置,实际上登上的则是外岛。同理,清泉岛上的修士想要到外界去,也必须通过传送阵法先到达外岛。

将整座岛屿都遮蔽起来的阵法,是何等浩大和艰深,周无忧听得不住吐舌头。杨先生有些怅然道:“布设这座迷踪阵的前辈早已仙逝,否则真想拜在其人门下,好好用心苦学一番。”

清泉岛便如世外桃源一般,若非灵力无法满足周无忧修炼,他还真有些留下来的念头。至于如何离开这里,倒也不须发愁。离此向北约数百里,有一座芳羽礁,那里离海船日常途径的航线并不远,每年三月时,都会有海船到那里中途停靠,以避春季风暴。清泉岛上有什么日常所需的,也是那时到芳羽礁寻船交换。而每十年,杨先生等人便会经此乘船到达乾州大陆,或是换购所需之物,或是寻找年轻弟子。如今正是四月,算下来,周无忧尚需在清泉岛上等待十一个月。

既然左右无事,杨先生便让周无忧也一并到他的竹亭处,学习一些阵法的基本常识。杨先生的课程内容很多,除了阵法外,还有许多修炼中所需要掌握的东西,周无忧干脆便决定一并去听一听,他从未系统的学习过这些知识,仅仅是在百花门的典阁中自行查阅过一些,对他来说,正是恶补知识的好机会。

杨先生的竹亭分为两间,一间较小的他自己居住,另一间较大的便作为学堂。清泉岛上共有九名金丹以下的修士,其中四人都已是筑基后期,按照周无忧前世的说法,早已毕业,此刻学堂里还有五人,现在加上周无忧,便成了六位。除周无忧和杨娃子以外,剩下的四人都已达到筑基初期,年岁最大的五十多岁,最小的也有三十多岁了。

为了照顾周无忧这个初学者,杨先生将这一个月的授课方式作了改变,以学生提问、先生回答为主,杨先生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解答时从最基础的方面入手,对于周无忧来说,这种教学方式最是合适。他一开始一个问题也听不懂,过几天后便已能自己提出一些问题,等一个月结束时,他已经基本能够跟上其他人的学习进程,当然,若是这些问题再问得更深入一些的话,他就会被打回原形。

周无忧在杨先生的学堂上表现开始抢眼起来,因为他见多识广,所以提出来的很多问题都很有水平,实用性也比较强,对于其他几个从小生活在岛上的弟子来说,因为经历的缺乏,这些方面是他们从来不会去思考的。周无忧的经历丰富而复杂,所以看问题的角度往往与众不同。他提出来的问题或多或少也能启发其他人的思路,杨先生对此非常赞赏,因为他甚至可以通过回答周无忧的问题小小的炫耀一番他学问的渊博和广大。

杨先生讲解阵法时告诉大家,阵法的构成有三要素:材料、铭文和灵力。关于材料,那种能够很好的沟通灵力的材料制成的阵盘,比如岛上的碧金竹,往往能够最大程度发挥阵法的威力。周无忧忽然想起百花门典阁中的记载,这种碧金竹世上极为罕有,几乎可以与灵玉等值交换。他便在课堂上问杨先生,为何清泉岛上会有如此之多的碧金竹。杨先生便将碧金竹的栽种和成熟条件告诉大家,然后很有些得意的宣布,除清泉岛外,栽种有如此之多碧金竹的地方,世上别无分号。

在讲到铭文时,他要求弟子们将铭文一一默写记诵下来,因为铭文是构成阵法的基本要素,每一个铭文都代表一个固定的意思,若是记错或者写错,阵法便不能有效运转。目前已知的有效铭文一共有一万三千七百多个,全部收录在清泉岛编纂的一部《铭文通典》中,岛上研究阵法的修士中,便有七位专门主攻铭文,而且他们的研究成果很大,几乎每年都会有新的有效铭文被记载入《铭文通典》。之所以强调“有效”二字,是因为铭文的构造十分复杂和繁琐,书写铭文时稍有差池,便会写错,写错的铭文看上去也像铭文,实际上却是无效的,只有能够确保阵法运转的铭文,才是有效的铭文。

对于铭文的记忆,周无忧感到很苦恼,在他看来,这些弯来绕去的笔画构成的铭文,实在相似得很。连续记忆了七天,满脑子都是那些游来游去的蝌蚪,而真正记下来的铭文,才不到三个。相比起那些同样死记硬背的弟子来说,他在铭文上的学习成绩就实在有些惨不忍睹了。连年纪最小的杨娃子都已经可以流利的背诵和书写七千多个铭文了!

“杨先生,我的天分可能有些……呃……差,”周无忧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实在记不下来,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杨先生,有没有什么好一点的、简单一点的记忆方法?既然《通典》是刻印在玉简中的,要不干脆请杨先生以灌顶的方式传授给我吧。”

杨先生的知识渊博来自于他治学的严谨,对周无忧这种想要妄图走捷径偷懒的学习态度很是有些恼火,他语重心长的劝导了周无忧很长时间,告诫他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更加勤奋和更加坚韧。然后,杨先生耐心的解释,他对周无忧所提的灌顶传授方式也听说过,但那似乎是属于上界大神通的仙人们所掌握的方法,真灵界无人能做到,所以他劝周无忧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周无忧诺诺的点头答应,却还是不死心,随即问道:“杨先生,这些像弯弯曲曲的比划是什么意思?”

杨先生一愣,看向周无忧手指的地方,想了想,道:“这些细枝末节不要去纠缠,古人先贤传下来的铭文本身就包含了这些笔画,没有笔画,怎么构成铭文?”

周无忧无奈的回去了,但他不甘心,这些小蝌蚪在脑海中跳动了那么多天,已经无法将之清除出去,他干脆取过纸笔,开始耐心的将这些构成铭文的小蝌蚪一般的笔画摘录下来。熬了三天三夜,他终于将《通典》最前面罗列的三千个铭文分拆完毕,然后惊讶的发现,构成这三千个铭文的小蝌蚪,一共不过三十七个!他振作精神,继续将后面的铭文进行拆解和统计。有了前面的三千个铭文拆解的基础,后面的铭文拆解工作就容易多了,又过了七天,周无忧终于将《通典》中记载的一万三千七百多个铭文全部拆分完毕。

通过拆解铭文,周无忧得到了四十九种不同形状的蝌蚪符号,他将这些蝌蚪符号按照在铭文中出现的次数从高到低进行了排序,得到一张表格。然后,他卡在了这一步,他不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做。于是,他携带着这张表格,再次去找杨先生。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鸿隙最新章节 | 鸿隙全文阅读 | 鸿隙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