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没有你 第七章 娶妻第二节

作者 :

这并不是他们母子自己准备的年货,而是临近年底了,他打算让米福来去陕北看看那没过门的媳妇去,东西多少是个意思,也符合礼数.

又过了两天,陈氏把二斤腊羊肉均匀的分成了两份,一份用纸包好,再把那块新衣料和一包点心又重新包好,然后配上了一小包秋天自己和村妇们结伴从山里采摘的野柿子晒成的柿子饼,凑成了四样礼,让米福来给准儿媳妇送过去了.

在打点好米福来出门以后,陈氏把剩下那一斤腊羊肉又分成了两份,一份留起来准备过年的时候和儿子尝尝鲜,另一份包好准备送给见礼就笑的张媒婆.

一来是答谢人家给自己找了这么一门好亲事,二来也结下这个走东家串西家的沟通桥梁,说不准以后还会有什么事情要求人家呢,过河拆桥的事情是坚决不能做的.

想到以上的种种情况,陈氏向张媒婆家里走去.

见了面总是要客套的哇,尤其是送来这么贵重的礼物更是喜笑颜开了,陈氏应和着张媒婆八卦了一下谁家生娃了,谁家娶媳妇了等等琐事,就回家去了.

心里盘算着,米福来再有两天估计也回来了,年前还得给祖先和贾四儿上坟,然后就去杂货铺买了一应的用品,等着儿子平安归来.

话说这米福来见到了周桂香两人自然是含情脉脉的把话拉了.

周桂香比米福来小三岁,但是人小鬼大,是个古灵精,第一次见面就认准了她能掌控米福来,要不然也不能那么痛快的答应结婚,而且婚期还能向后推一年.

米福来可能是因为从小颠沛流离的生活早就了不爱说话,只爱埋头苦干的性格,虽然他表达不出来,但是他内心是十分喜欢周桂香的.要不然在买好了母亲交代好的礼品后,也不能偷偷的给自己的心上人还买了一枚小巧的小发簪,虽不贵重,但是周桂香心里明白他心里有她.

为了犒劳远道而来的米福来,周桂香亲子下厨给他做了一大碗的扯面.

做这个面是很有说法的,在陕西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就是如果那女第一次相亲后,然后吃饭的时候如果女方说要吃扯面,就意味着她很同意这门亲事,看上了这男的,扯面暗指拉拉扯扯的意思,就是女的原意继续的一种表白.

如果女方说要吃一碗片汤揪面片,那估计这男的就悲剧了,因为人家妹子已经很明白的告诉你了,给你一碗片汤吃完后,有多远走多远去吧.

虽然他们不是第一次相亲,但是是米福来第一次自己上门,所以周桂香也再次借机来表明自己的心悸.

不过看着米福来埋头大吃的样子,也不知道这个木讷的人懂不懂她的弦外之音呢?

米福来在周家歇了一晚后,第二天早上就告辞回家了,在出周家之前,周桂香偷偷塞给米福来一双鞋垫,鞋垫的正面绣着鸳鸯,反面绣着一组组的祥云.

鸳鸯大家都明白啥意思,可是祥云就有点奇怪了,事情是这个样子的,在当地女子一般在鞋垫上秀这个图案给自己的心上人、老公、情人什么的,就是希望他们穿上这鞋垫赶路的时候能够脚程快点,外出的时候能早点赶回家里来,寄寓一路顺风、一路平安之意.

米福来风尘仆仆的赶回到了家里,母亲问了一下路上是否顺利,周家的简单情况.由于到家都是下午了,不能去上坟,所以就在家里帮陈氏打扫房子除尘准备过年.

第二天他们早早的起来那上祭品去上坟了.

回来以后陈氏打发米福来去省城简单买点年货准备过年.

趁着年底了,也没什么人打家具了,米福来就用零零碎碎的木料开始添置自己的新房了.

又一季春来到的时候,米福来的新房桌椅板凳,衣柜都已准备齐全了.

收了新小麦,磨好了面粉,猪圈里的小猪也长大了,可以用来塞牙缝了.

忙里偷闲的,又让张媒婆从中传话,两人一块领了新中国后和奖状一样的结婚证.

大红的喜字贴起来了,米木匠终于要娶老婆了.

新社会的婚礼是不需要花轿的,只是请左邻右舍的相亲们吃一顿,热闹一下.

陈氏母子是外来户,今天终于扎根了,由于米木匠出来混的时间比较久了,加上张媒婆的张罗,村子里面的老老少少来了不少.

新人拜过毛主席、拜过高堂、礼成后就热热乎乎的招呼来客吃好喝好了.

婚宴上除了五十年代经典的招牌菜:馍馍像锅盖、豆腐头道菜、番茄炒鸡蛋、粉汤泡米饭,还惊喜的出现了碗蒸肉,虽然少的可怜,但是每人还能吃上一口.

由于陈氏提前一年就准备婚礼了,自己喂养了一头猪虽然那头猪长了一年,可是由于没有吃过粮食,只能吃野菜所以既瘦又小,不过那也没有办法,好歹也是点肉啊.

待大家都酒足饭饱热热闹闹的离去后,这个小院恢复了平静.

一对新人进了洞房.此处省略一万字,大家自由发挥想象.

而此时的陈氏,却悄悄的跑到了自己房后祖坟前面汇报情况.

“列祖列宗啊,我陈氏总算是苦尽甘来,没有辜负你们啊,我总算完成了我的任务了,奔波了半生,总算让米家有了希望,现如今唯一的愿望就是等着他们赶紧生个娃,我就是死也明目了哇!”

一番痛彻心扉的倾诉,真是听者伤心、闻者流泪.

第二天一大早,周桂香早早的就起来给陈氏叩头端茶.

陈氏自然是泪眼朦胧的和她倾诉家庭苦难史,嘱咐她以后和米福来,好好过日子,给米家开枝散叶,也别辱没了祖宗.

婚后的周桂香,立刻就进入了未来女主人的角色.

由于昨天的婚宴还剩下些汤汤菜菜水水,虽然那只可怜的小猪一顿就被吃光了,但是也还剩下些没能上席的猪皮、骨头、什么的边角料.

在那个吃糠咽菜的年代这都是不可常见的奢侈品,但是关中的天气却越来越热了,那时候也没有冰箱,送人也实在是可惜了.

周桂香立刻就展现了勤俭持家女主人的本领.

她建议陈氏把这些剩下的材料连同可用的剩菜做成臊子,留着接下来的日子吃臊子面用,多加点盐,也能多吃些天,把那些骨头也熬成汤用来下面或者做菜的时候用,还能省些油能.

然后就风风火火的开始行动了.

陈氏虽然是多年的媳妇终于熬成了婆,但是也不能袖手旁观,就在一旁打下手帮忙,同时也想看一看儿媳妇的手艺.

那么何谓臊子呢?其实就是吃面条时浇的卤儿,臊子是陕西的一种叫法.

陈氏陪着周桂香进了厨房,告知了物品摆放的地方.

其实那个时候每家的厨房都差不多,厨房里的用具及调理也无非就是那几种,菜油是必须得有的,然后就是盐、醋、还有最重要的就是辣椒了,他们家没有五香粉,但是有从山里才来的野生的花椒粒.

看到厨房里的东西还算齐全,周桂香信心实足的开始表演了.

首先,她非常麻利的洗好了剩余的猪肉皮和少许的肉丁,然后飞舞着菜刀,等陈氏把柴火生好了,锅也洗净了的时候,那些能用的材料和需要的材料也都改刀好了.

其次,把那花椒粒用擀面杖三两下就给磨成了沫,然后问婆婆要了一张纸,来回折腾了几下,进行了简单的过滤,放在一旁等着备用,如果现在做就可以用五香粉了.

然后,锅中加入少许菜油,并不是臊子要少放油,只是当时条件有限,每家的油都要节省着用,等油热了以后,把刚刚切好的肉丁放入锅里,开始翻炒,还不忘叮嘱婆婆要中火,不要太大,大概过三五分钟后,等锅里油的颜色慢慢变清的时候,再加入刚刚准备好的花椒粉、干辣椒、葱段,进行翻炒,然后又陆续加入了些昨天婚宴剩下的还可以食用的大杂烩菜,其实正宗的臊子应该加一些事先煎好的鸡蛋,泡好的木耳、黄花菜及西红柿等,没办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那时候有大杂烩都不错了.

再然后,翻炒了一会后,等肉吸收了调料的香味后,再加入陈醋,最好是岐山陈醋最好,醋要多放一点,然后再加入了比平时多的盐,因为这样可以多放几日,然后有加入了适量的辣椒面,等搅拌均匀后就出锅了.

以后每次吃臊子面的时候,把提前做好的臊子取出适量在锅里热一下就可以吃了,既好吃又简单省事.

看着一大盆油光红润、颜色鲜亮、香气扑鼻的臊子,陈氏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臊子面的臊子做好了,接下来周桂香开始做面了.

臊子面是陕西的风味小吃,品种很多,其特点是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薄、筋、光、汪、酸、香、辣的特色.

陕西的臊子面是在唐代的“长命面”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唐朝的时候,唐人过生日的时候,都喜欢吃汤饼,其实就是面条一类的食物,刘禹锡有诗曾云“余为座上客,举箸食汤饼”,这就是上面提到的“长命面”,至于日后“这长命面”怎么又改名为臊子面的,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版本:

很久很久以前啊,岐山有户人家娶了个,聪明、勤快、美丽、伶俐的媳妇,新媳妇过门的第二天为全家人做了一顿面条。全家老少没有不称赞她的面条滑爽、鲜美的,后来她的小叔子考中了官职,高兴之余就请了同窗好友来家中小聚.为了款待客人,就请嫂子做了最拿手的面条,吃过饭后所有人都对这面条赞不绝口,大家都说“嫂子面”好吃,后来就这样传播开来了,不过因为这种面得浇臊子啊,要不然白面是无法美味的,后来就慢慢的改称为臊子面了.

由于年代久远从,故事的真实性已经无从考证了.

但是,臊子面在陕西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每逢生日、做寿、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款待佳客都少不了他的身影,旧时陕西农村还有这样一个习俗:新媳妇过门的第二天,要在婆家举行一个隆重的擀面仪式,当着宾客和亲友的面,开始擀面,技术好的,擀出来的面厚薄均匀,又细又长,下到锅里不易断裂,这样的媳妇会得到大家的赞赏,讨婆婆的欢心,从而奠定了自己以后在夫家的地位,给婆家争了面子,如果技艺不好,就会被耻笑的.

今有一考定终身,那时候的女人是一擀定幸福啊,所以很多关中的女孩子从很小,还没有案板高的时候就踩着凳子开始练习擀面,为的就是结婚那天给婆家争光,给自己争光地位.

就在陈氏高兴的神游太虚的时候,周桂香一碗热气腾腾,晶莹剔透的臊子面呈现在她的眼前了,如果说周桂香从小在家里没有练习过谁信呢?那娴熟的动作,那心有成竹的神态,绝对是专业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幸福没有你最新章节 | 幸福没有你全文阅读 | 幸福没有你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