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家坪只有蓝天他们一家姓“蓝”。在当地,凡是姓“雷”、“蓝”、“钟”的人,都是少数民族中的“畲族”。畲族还有姓“盘”的,据说他们的祖先就姓“盘”,叫盘瓠,因帮助皇帝平息了外患,得以娶其第三公主为妻,婚后迁居深山,生三男一女,长子姓盘,次子姓蓝,三子姓雷,女婿姓钟,子孙逐渐繁衍成畲族。这个传说在畲族中不但家喻户晓,而且载入族谱,,绘成连环的画册,称为“祖图”,在节日里挂出来,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敬奉甚为虔诚。不过在当地还没有见过姓“盘”的畲族人。畲族人自称“山哈”或“生哈”,“山哈”即指居住在山里的客户,是历史随山迁徙,散居外地而得名。汉族人则称他们为“客家”。过去,当地汉族人一直都不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到“客家”去。一是轻视少数民族的思想在作怪,二是“客家”人生活比较艰苦,女人要像男人一样出畈劳作,他们舍不得自己的女儿受苦受累。三是汉族和畲族之间语言不同,风俗习惯也各有差异。其实,像蓝天一家,长期生活在汉族人中间,许多风俗习惯都同化了,到了后代,连他们自己民族的语言也很少使用了,跟汉族没有什么两样。
然而,白云的爸爸曾多次听爷爷讲过蓝天家中的情况,直到现在,他在心里还清楚地记着。蓝天一家本不是白家坪人,是一户移民。畲族的发源地在广东潮州凤凰山,隋唐之前在广东韩江流域居住,凤凰山是畲族先祖聚居地,畲族的盘蓝雷钟四大宗祠都建于凤凰山。
在1956年前,对畲族的称谓一直比较混乱,有称其“畲民”的,也有称其“苗瑶”的,有的地方志将畲族称为“瑶人”、“瑶族”。甚至连畲民中的不少人,对自己是什么民族也弄不清楚。有的畲族干部在填写履历表时,误将自己的民族填写成“苗族”、“汉族”。直到1956年12月中央有关部下文,确定统一的族称为“畲族”。使我国的民族从55个增加到56个。
畲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畲族以农业生产为主,狩猎经济为辅。由于历史的原因,绝大多数聚居在偏僻山区,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特点。现在全国畲族有七十多万人口,以聚居在广东、浙江、福建、江西、安徽为主。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畲族人民迫于生活,不断迁徙,有从广东迁徙到浙江的景宁一带,又有从浙江迁往江西的,还有从福建福州古田县迁到浙江景宁县叫山头村理树坪居住的。畲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与传承其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淳厚质朴的民族风俗、民族传统、民族歌曲、民族工艺品、民族服饰、民族语言,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畲族文化流传至今,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一般畲民都会两种语言,与汉族人交往时说当地汉语方言,在本族内部都讲畲语。同时,他们还有自己的隐语,是畲族先民流传至今的助趣或避讳之特色语言。如“吃饭”叫“撑船”、“筷子”叫“撑篙”;“喝酒”叫“水过路”,“吃干饭”叫“过燥路”。对歌叫“烧火灼”,结为夫妻叫“结头对”。这些属助趣性的。又如死了人叫“老了”、“过山了”、“去转”、“走掉了”;抬棺材路上歇一下,不叫停要叫“升”,这些属讳忌语。问是姓蓝还是姓雷,叫“钉角还是盖耳”。问辈份排行叫“一个毛竹破几片?”问成亲没有,叫“一个桔子分几离?”
很久以前,在洪秀全领导农民闹革命的那个年代,在兵慌马乱中,蓝天的太公离开家乡,外出逃难,他带着一家大小逃啊逃,来到了白家坪,村上的人见他们可怜,安排他们暂时在村里的祠堂大厅的一角歇脚。蓝天的太公见白家坪四周平坦,村民生活安康,就在白家坪留了下来。后来,在白家坪村民的帮助下,在村边盖起了三间毛草屋,一家人就这样在白家坪安顿下来了。开始,蓝天的太公以帮工为生,家人以做手工赚钱补贴家用。他们一家人生活相当刻苦,渐渐地积了点钱,就购置了几亩地,慢慢地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但这毛草屋不是屋顶漏雨就是地面凹凸不平,俗话说,四间毛屋三间漏,一间不漏垒灶头,真是一点不假。到了下雨天,将所有盆盆罐罐拿出来接雨水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蓝天的爸爸早就盼着盖幢新房子了,但手中没有钱,只能干瞪眼。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白家坪村有一半的人家开始造新房子。所谓新房子,只不过是一种简易房。墙是三合土夯成的,好多人家为了节省木料,将屋的大梁直接搁在三合土的墙上。后来,人们将那时造的房子叫做“简易房”。蓝天的爸爸看到别人都在忙于盖新房,再看看自己的子女一个个长大,心里也痒痒的。他东筹西借,七拼八凑,也着手准备盖房子。白家坪村边的枯塘原是古河道,这里就有砂石可挖,而且砂石的质量不错,所含污泥不多,据说用这种砂石夯成的三合土墙十分结实。蓝天的爸爸就发动全家人一齐动手,不分昼夜拼命地挖,拼命地运,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砂石在自己家的旁边堆成了小山似的,用来夯墙的砂石已经足够了。过了一段时间,地基也批下来了。后来,蓝天的爸爸又买来了木头和其他建材,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着择日开工了。
动工那天,除了请了两个泥水师傅外,各地的畲族亲戚朋友都前来帮忙。两个泥水师傅各带来一副墙师板,分成两个作业小组动手建墙。每个小组五、六人分工协作:拌料的拌料,装料的装料,有往上送料的,泥水师傅各带一人负责用木夯夯墙。做墙过程中,两个方面是关键的,一是拌料的要保证质量,同时料要拌均匀,由蓝天的爸爸自己把关;二是夯墙的样要放正,木夯用力既要均匀,又要夯实。
土建部分上马之后,木匠师傅也请来了,一下就来了好几个木工师傅,做门的做门,做柱子的做柱子,做椽子的做椽子,他们各行其责,共同为早日造好新房子出力。
这些来帮忙的亲戚朋友不仅不要工钱,每人还从家中背来了不少大米、谷物一类的粮食。这是畲族的风俗,凡亲戚朋友造房子、红白喜事等,都时兴那样。这样一来,为蓝天家节省了不少开支。在大家的帮助下,不到几个月的功夫,三间三合土墙的新房子就造好了。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大门口的空地太少了,仅有一条一米多宽的路,显得窄了点。新房子的前面有一块属于鬼头家的很大的宅基地,开工前蓝天的爸爸曾跟鬼头爷爷协商过,想他转让几平方米过来,提出用自留地换也行,付钱也可以,但鬼头爷爷死活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