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散布150万军队并躲过敌人的炮击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在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散布15万军队并躲过敌人的炮击就是一件麻烦事了——只要我们够坚决,不惜弹药和补给的消耗,对喀琅施塔得进行猛烈、坚定、持续、不加区别的火力准备,再辅之以装甲部队迟缓、累赘、尾大不掉的补给休整进度,我相信,梅列茨科夫大将一定会感受到我们‘真正’的决心的。”
这是一场只有几名北方集团军群最高层的将领和参谋参加的作战会议,会上,莫德尔上将如是说道。
“我们不掩饰我们想要攻下喀琅施塔得的决心——对于梅列茨科夫,我向来都是以真心示人的。我也不掩饰我想要让我的装甲集团军建功立业的决心——这一点我也是一向以真心示人的;只不过,关于我们是否是想用‘喀琅施塔得绞肉机’这个噱头提前把梅列茨科夫的精锐一批批吸引到这个小岛上来屠杀掉,那就是梅列茨科夫自己脑补的东西了。”
当然,绅士而严谨的莫德尔上将口中是绝对不会爆出“脑补”这个异次元单词的,但是很可惜,为了把当时他口中说出的那个德语单词连同其语气、神色都翻译得惟妙惟肖,也就只好借用这个汉语单词了。
“看起来,这一步我们成功了——干得不错,如果我们可以彻底夺取芬兰湾两岸的话,一定记你首功。”勒布元帅这几天一直皱着的老脸开始舒展开来,“不过你什么时候变得——嗯,我是说,研究那些揣摩人心和心理恐吓的战术手法了,这可不是正道。我原本还期望你会成长成一个可以当元帅的人呢。”
德国元帅自然是个个用兵老辣,可是说到诈术和情报欺骗,显然都不是他们所长,他们的长处是堂堂正正的阳谋,是那种敌人识破了还是被揍趴下的战法。就像冯博克元帅那样明明已经用同一招在明斯克、斯摩棱斯克两次歼灭苏军大兵团,但是苏军将领仍然不得不在不远的将来于维亚济马-勒热夫再次倒在同一招之下,直到不走正路的朱可夫算清楚究竟需要预留几倍的预备队才能堵住德国人的獠牙铁钳捅出来的窟窿为止。
这是德国人谋定后动的天性导致的,层层的参谋,层层的规划,把所有战场上的情况推演完善,却不懂的投机取巧。
勒布元帅这个老派的德军元帅显然有一点这样的弊端——可以说,在他和梅列茨科夫大将做对手的时候,他会用现在的战术出招。而如果苏军这一战区的司令换成一个别的什么元帅或者大将的话,勒布还是会使用这种战略,在他眼中,只有正确的战略——正确的战略就是基于敌我双方现有的天时地利外加人员装备补给情况对比后得出的唯一标准答案,而不会随着对手指挥官的变化而变化。
“元帅阁下,很遗憾。如果您说的成为一个合格的德国元帅需要的品质就是您刚才所述的话,那么我实在是让您失望了——从我在萨尔布吕肯给维勒安.蒙斯克部长当参谋长阻挡法国人的入侵的时候,我就从那个年轻人身上学到了很多,后来在巴尔干地区和中东,每次我都可以学到更多。他教会了我学会思考揣摩敌军指挥官心理特点的价值——这绝不是投机取消,而是确有其确定性科学道理的。
梅列茨科夫大将是斯大林在1939年大清洗完成后、战争爆发前提拔起来的4大将之一。在北方战区婬浸多年,突破过芬兰人的曼纳海姆防线。开战以来,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凡不是他预选的战场和准备充分的筑垒地带,他就不会冒险投入过多兵力去死守——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北方集团军群在战争刚开始的第一两周命名推进得比中央和南方集团军群更快,但是到了现在却陷入了乏力的原因之一,这也是我们北方集团军群一直没能打出大规模的包围歼灭战的原因——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分析出,梅列茨科夫是一个得意于在预设筑垒地带进行攻防战的传统将领,同时比其他苏军传统将领多了一点点斯大林的信任和自作主张,可以不怕斯大林的‘不许后退一步’命令机动调整,不该守的地方绝对不守。”
莫德尔上将侃侃而谈,声音之激扬澎湃,让每一个人都深受感染,随着分析的突然中段,谁都忍不住想要问一句“然后呢?怎么对付?”不过很快他们就反应过来了——是啊,怎么对付,莫德尔将军不是已经安排过了么,利用梅列茨科夫特有的思维定势,强化他“德国人终于学乖了,知道在筑垒攻防战中靠坦克投机取巧是没有前途的,利用优势炮兵集中打击敌人才是正途”的想法,这样的话,对方很容易就会自己觉得德国人是故意诱敌让他把炮灰部队送到喀琅施塔得岛上供德国人屠杀的,随后,就是矫枉过正。
当然,这句话不用说出来,说出来的话,就扫了勒布元帅的面子了。有时候真正的高手过招,就不是看战场上有多少花俏的虚招,往往在筹划已定后,剩下的就是倭刀一闪,居合完成。
…………
最初的三天热度过去了,苏联人白白做了不少无用功,在德国人展开火力覆盖之前匆匆运上岛的援军又屁颠屁颠的借着夜幕的掩护分几夜滚了回来。德国人的轰炸烈度开始逐日下降,但是仍然维持在足以阻止苏联人从地洞里钻出来连夜修复工事的程度,在几次打算连夜抢修却额外付出了几千条人命后,苏联人终于怠惰了下来,似乎没有每隔十五分钟落一波炸弹下来就顺不着觉一样。
反正距离冬天海湾结冰还有一个多月呢,急啥。
9月26日,4台“猛犸”臼炮和15门K5/K7列车炮在几天昼伏夜出的准备后终于从东普鲁士拉到了圣彼得堡外围,在罗蒙诺索夫地区连夜展开。一直不曾弄险进入芬兰湾深处的“俾斯麦号”和“提尔皮茨号”战列舰也如同乌黑的大鲸鱼悄无声息地伴随着德国空军炸弹的轰鸣和烟雾和苏联人的要塞擦身而过。
南岸,非常安静,安静到所有苏联人的哨探都不可能存在,几天的准备让这片地区被德军肃清到绝对宁静的程度。两艘战列舰尽量贴着主航道南侧往东行驶,在擦过岛屿的时候,伟岸的舰体距离海岸炮台只有不到4公里的距离!苏联要塞炮兵如果喝醉了发酒疯试一炮,说不定就能击中德国人的战列舰(当然,305mm等级的火炮就算是超近距离击中俾斯麦级也是打不穿的)
只可惜岛上已经一座完好的探照灯塔和简易雷达站都没有了,几天的连续轰炸摧毁了一切浮于表面的监视设备和防御工事,航空烟幕弹散出的烟雾幕墙,让德国人在苏联人完全没有想到的地方完成了这次偷渡,随后继续离岛屿远去。
喀琅施塔得和圣彼得堡有18海里的海路路程,也就是说,只要德军战舰继续往圣彼得堡方向行驶,很快就可以驶出苏军要塞炮的高效率打击射程。
“根据地形回波,已经驶过了卡拉琳娜角,已获取对卡塔林那角3处炮台的射界。”
“保持沉默,继续前进,让陆军炮兵展开第一波打击。”
“嘭!嘭!!”沉闷,滞重的喧嚣给德国人的轰炸机交响乐加入了一些新的活力。320mm和420mm的列车炮炮弹在短暂的时间里连续排空而去,打响了德军火力准备的高氵朝。艺高胆大的德军列车炮兵们把大炮架在了距离苏联人的炮台不足10公里的距离上,完全依靠连续多日的航空侦查所获取的地形数据来指挥自己的炮击,而苏联人在没有有效的远程炮兵观察哨的情况下,要想反制显然有很大的难度。
控制要塞港口区的卡塔琳娜角1号炮台在5分钟的密集射击中,连续被德国人8发320mm以上大口径列车炮弹直接命中,随后就在山体的崩裂中被彻底活埋了。后面3座南岸主炮台的攻击会麻烦一点,毕竟是在战斗过程中临时调整目标,没有那么多的准备时间。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海军的两艘战列舰在15分钟的时间差后加入了战斗——从苏联人最意想不到的方向,也就是圣彼得堡的方向开始了猛烈的炮击。
“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主炮口径和“猛犸”列车炮是一样的,不过射速嘛,就起码是前者的10倍了,再考虑到战舰的主炮门数,一艘战列舰顶100门列车炮用都是有可能的。
战备值勤的苏军水兵发了疯一样试图开炮反击,但是缺少观测哨的支持,让这些视界不良的隐蔽炮台尝到了恶果,一个个的水兵营试图进入岛上的制高点——那里原本是地面要塞的观测哨和简易雷达站(英国人援助的)可是这些地方缺乏坚固掩体的弊端在强大海空联合打击下就成为了绞肉的血窟,整营整营的苏军水兵被炸死在阵地上,也没能帮助岸防炮台耳聪目明。
历史会证明,要塞炮台这种东西,就是用来给人当成玩笑的。1个半小时后,喀琅施塔得南岸的苏军主要炮台统统化作了燃烧的废墟,被德国人的海陆空三维联合火力打击炸成了渣渣。
随后,一个SS空降师的部队开始在喀琅施塔得上空实行直升机低空降落,德军的空袭开始减弱,炮兵开始延伸。如同两年前的埃尔奥马尔要塞发生过的那样,已经被剃了光头的苏军要塞被德国人从它最脆弱的顶部凿开了一个落脚点。控制港区和南侧主航道的要塞区以及港口设施在德国人雷霆一击的快速展开下很快易手。佛晓之前,第4装甲集团军麾下第10装甲师和2个步兵师的部队在没有携带炮兵——当然,突击虎还是带了几辆的——的情况下依靠缴获的渡船直接通过了芬兰湾上那短短几公里的航程,踏上了科特林岛的地面。
抢滩成功,在喀琅施塔得最虚弱的时候。梅列茨科夫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他命令波罗的海舰队利用一切可以使用的小艇和轻型战舰运送援军上岛,等来的却是德国人的战列舰优哉游哉开着火控雷达封锁了整个海峡。一夜之间,超过150艘苏军运输小艇在抢运援军的时候被德国人的战列舰击沉,也有一些鱼雷艇是不忿敌军战舰的一边倒屠杀想要冲上去放鱼雷碰运气。结果没有1艘能够躲过德军战列舰巨量的中口径高平两用炮。
…………
9月28日,德军进攻部队居高临下拿下了北岸最后一座苏军岸防炮台,几十门280mm的克虏伯大炮回到了它们的制造者手中,苏联人终于放弃了无谓地援军增援计划。9月30日,苏军在喀琅施塔得要塞的一切地面防御都被肃清。第10装甲师的几名士兵在喀琅施塔得的制高点,卡塔琳娜角上插上了一面巨幅的帝国十字旗。
这张照片后来被传到了柏林,登载在包括《法兰克福汇报》在内的大多数主要报刊上,后面附录了大片的详细报道——当然,都是出自保罗.戈培尔宣传部长的亲自授意和提点——在文中,莫德尔上将被冠以了“喀琅施塔得征服者”的称号,这位将军也在后来被元首因为同一功绩提拔为大将(一级上将,翻译不同)军衔,只不过莫德尔没有亲眼看到这一幕,因为那时候他已经听从元首的召集令,带领着自己麾下的装甲集团军,从诺夫哥罗德出发直奔勒热夫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