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岁月天长天 第五十八篇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作者 : 江南一水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春天,月风被安排到经济开发区工作,我和几位工作人员第一次到开发区视察,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长满杂草的荒山,那有什么工业园区?

这个开发区面积17000多亩,从县城到郊区。他们选择离县城13公里,离市区9公里的平头岭做工业园区,这里南边有出海港口,东边有飞机场,北边有高速公路,土地平坦,是办厂造业的好地方。于1991年自治区批准建设该开发区,不出几年,他们把土地全部卖给他人,只办有几家小企业,由于诸多原因,没有把这个园区办好。

他们选了建园区后,本着“模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的办法推进。那时,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公路边上随便哪个地方插块牌子就可以叫做工业园。此种粗放模式带来的低档配套,难以适应更高层次开放的需要,而且极易造成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等弊端。

二十世纪末,当汹涌澎湃的资本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上充分涌动,寻找最适宜快速健康生长的“洼地”时,构筑各类园区,为资本筑一个“暖巢”,就成了摆在地方政府面前一道抢答题。我们派出了自己的遇水搭桥逢山开路的开路先锋。到深圳、苏州招商。这是块“试验田”。全县人民的希望,刚刚诞生的、没有任何包袱、负担的民营工业园,能够在一片荒山中走出一条新路来。仅仅经过十个月,就是这批不负众望的拓荒者10个人模清了整个工业园的土地流向,建立名册,记录占有土地业主的联系电话,并走访了一批业主,他们都愿意退还土地,有的要求来办厂。启动了“当年规划、当年建设”的奇迹。工业园的成功开发,不仅仅带来一连串喜人的数字,更弥足珍贵的是为全市园区经济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性经验:以地换基础设施,变筑巢引凤为引凤筑巢,变开发招商为招商开发的理念。

在这奇迹背后的经验我们发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兴建工业园的市场之路:政府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化宏观规划和指导等职能,弱化、淡出作为投资主体的具体操作行为。用政府规划、财政投资等“无形之手”,调动和激发全社会投资工业园的兴趣和热情。

经过多少次的深入细致的调研和殚精竭虑的谋划,2002年初,确立了“缩短战线、集中投入、滚动开发、扩大成果”园区发展思路,规划开发“一区八园一长廊”。“一区”即平阳塘经济开发区。“八园”即民营工业园和7处重点乡镇工业园,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应。他们利用自有的独特区位优势,更快更好地接受市工业园区的龙头辐射。在成功启动一期建设基础上,民营工业园以北海大道为轴心,重点向北、向西进行二期开发,一次性开发荒山、荒岭5000亩,实现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连片对接,进而沿北海大道形成10公里工业长廊的组团式开发格局。同时,选择廉州的烟楼、马安、插龙、乾江、中站、泮塘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7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财力条件较好、招商能力较强的重点乡镇工业园设立配套区,统一政策、统一规划、重点开发,形成了30平方公里区域整合为东部工业区。按照"统一规划、整合完善、提档升级、膨胀规模"的要求,对东部工业区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推进。一个基础整合、功能整合的东部工业区,与老城区、新城区共同构筑起“一城系四区”的中等城市框架。

纸上的规划要落到地上,需要的是动辄几亿元的资金。在县政府的一份《关于加快民营工业园区建的实施意见》,激活了各园区乃至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在配套资金上,《意见》倡导“六个一块”的融资方式,即政府拨一块、政策引一块、土地换一块、社会筹一块、建设单位垫一块、银行贷一块,加大开发力度。为有效解决各园区贷款难的问题,各重点园区成立开发建设公司作为园区投资开发的主体,由县财政对园区基建贷款进行贴息扶持,各园区开发公司以地抵押,有效筹集了建设资金。在基础配套日益完善的基础上,园区配套投资回收快、风险小、收益高的特点为社会各界特别是投资大户普遍看好。政府适时加强政策引导,对水、电、热、厂房等有偿服务性配套建设给予一定优惠政策,鼓励有关单位垫资投入,以地换路、以地换热,以地换绿,着力提高基础配套档次。廉州工业园吸引社会资金3000万元,新建了县城至烟楼新区一条水坭路专用线和烟楼大型市场,物流集散功能明显增强。青岛碑酒厂有限公司采取“自己建设、自己管理、自己收费”方式,投资3000多万元,建立了工业园第一家碑酒厂,科红制革有限公司以135万元的投标额与工业园达成置换20.5亩非耕地的协议。该园区内的33%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用非耕地置换的。廉州镇私营大户惠利机械有限公司建起了1万平方米通用厂房,引进了先进技术制造小型拖拉机。目前,县财政贴息等各种优惠政策引来各园区20多亿元的基础设施投入,七个工业园实现了“五通一平三化”,建成通用厂房一批。(续)——

作者有话说——>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悠悠岁月天长天最新章节 | 悠悠岁月天长天全文阅读 | 悠悠岁月天长天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