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英杰的事情过去好几天了,从那天晚上肖老太太在晚饭时说的那番话,肖桐音也不指望肖英杰能够有多大的惩罚。
就让他这么躲过一劫,肖桐音心里多少有点不甘。
不甘归不甘,祖母大人的决定,没有人敢去忤逆。况且这时候,她父亲肖亦儒和三叔肖亦农分别掌管起整个肖家。祖母话是说交给他们两个人管理,实际相当于交由两家人。只是肖桐音了解祖母的性格,她一直不喜欢母亲,想让她当着众人的面说将肖家交由两家人共同打理这种话,明显是不可能的。
能做到这样的让步,肖桐音清楚,经过肖英杰这件事,在权力方面已是逐渐放开。
这种情况,肖桐音不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古语有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
祖母今天已是耳顺之年,在此之前一直都想管着整个肖家,如今放权,往后恐怕也不太想管肖家的事。
如果肖家是让她父亲一个人管,肖桐音一点不担心,可多了一个三叔,她可不敢保证。
三叔三婶两个人的性格,几乎全镇人略有耳闻。一个潇洒过度,一个吝啬刻薄。
对着肖家正房的人三婶倒不敢做得很过份,换作偏房或者远房亲戚,什么话都说得出来。像表叔一家的情况,肖桐音也不是第一次见到她当面数落他们。
肖桐音对三婶陈氏的厌恶程度,并非用一两句话就道得明。可厌恶归厌恶,陈氏到底是长辈,在肖家祖训当中,对长辈不敬,必定要受到责罚的。
肖英杰自从东窗事发后,就算逃个一劫,这几天倒也安分守己。老夫子已被辞退,东西最终没找回来,而那块青花石同样没下落。
前天肖桐音去找个蒋伯考询问情况,也没有什么消息。按照老夫子的口供,那几件字画和翡翠早在一年前就当掉,青花石他当时觉得没什么大用,在前不久的一次典当中,附送给当铺。
根据老夫子说的那家当铺肖亦儒派人过去询问过,得出的结果还是很不巧。在前几天有一个从外地路过的客人,当时拿了一件东西过来寄存,同时对方看到那块青花石,就以刚兑换的钱买下那块青花石。
那个外地人寄存的东西还没来赎,掌柜的说是寄存一个月。满一个月若是没回来,东西让当铺自行处理。那是一件和田玉,价值不菲,如今时间已过了半个月,当铺掌柜当然是希望对方被什么事情缠住,来不及回来赎。
当铺是以和田玉的三分之一价格当下来的,一旦客人没再回来,白赚三分之二的钱,这种生意,谁都愿意做。
肖桐音这几天一有时间就跑当铺那里留意,看有没有陌生人过来赎东西。不过留意好几天,进出当铺的都是镇上的熟面孔。时不时也有几个外地人,却不是那个买走青花石的客人。
今天肖桐音也准备出去的,可正走出门口,倾盆大雨就下起来。
突如其来的大雨,完全打乱她今天的计划。
在昨天她就和谭子石他们计划好今天要给他们上课的,因为青花石的事情,肖桐音也有好几天没好好给他们上课了,就想补回来。没想到,天公不作美,计划泡汤。
不能出去,陈静宜今天表叔那边也有事情做,她没过来。
肖桐音又不想与肖桐清、肖桐莲、肖桐晨她们一块玩,百般无聊,她决定去书房看会书。
老夫子前几天辞退,这几天家里还没有找到新的教书先生。肖桐音和肖桐清她们不像肖英豪、肖英杰这两人,除了平时可以在家里上课,有时间还要上私塾。毕竟在读书识字方面,男丁在一些家钱人家还是比较看重的。
肖家虽然没落,让小孩上私塾这点钱还是有的。不过女孩子也没全然不理,肖老太太对孙子的偏心大家都知道,但她未嫁入肖家时是一户不错人家的小姐,从小上个私塾。在她看来,女子往日是应该相夫教子,然而识几个字,总归不是坏事。
之前一周会安排老夫子上来三天,现在老夫子辞退掉,新的教书先生未过来,不用上课肖桐清她们自然欢喜。肖桐音倒无所谓,之前老夫子所教的,她早就懂得,只是为了不让人觉得她是一个天才形的怪物,便配合着老夫子的教学。
尽管有着前世记忆做为支撑,肖桐音在学习上不敢怠慢。活到老,学到老,她不会仗着自己目前肚子里有点墨水就沾沾自得。
三岁开始,她经常出入父亲的书房。她也会翻看里面的书籍,当然在她父亲和母样的眼中,她只是觉得新鲜。
殊不知,肖桐音是对书中的内容觉得很新鲜。
这四年当中,她看了不少古籍。她记忆中的历史知识并不多,在这几年倒是有一个突飞猛进的提升。毕竟她现在是生存在这个年代,对于当朝的情况要有点了解才行。她是想要一种安稳平凡的日子,可很多时候,往往身不由己。
今日外面倾盆大雨无法出去,肖桐音进入书房随手拿出一本《山海经》看起来。
《山海经》她并不陌生,几乎远古的一些传说都可以算是从这本书籍先流传下来的。而后到了《搜神记》才呈现出鬼怪之说,接着便是后世的《聊斋志异》之类的。不过在这个朝代,肖桐音就是知道有这么一本书,也找不出来。真找出来,她会吓得很混乱的。
翻看了几页《山海经》后,肖桐音觉得没趣。这本书她这几年断断续续的看着,一直都没看完。可能是很多神话故事,对于她来说早不觉得新奇,无法看得进去。
把《山海经》放回去后,肖桐音在整排的书中抽出一本《吕氏春秋》。可能是因为家族是经营绸缎庄的,肖桐音对于“奇货可居吕不伟》这个人物还是挺感兴趣的。
一个商人,最终坐上秦国丞相之位,不管在历史上他的名声怎样,对于他的能力是不可否认的。
按照这个年代人名的想法,士农工商。
为官是最佳选择,而商人是在没得选择的情况下才选择。这可足以说明商人的地位在人们心目中并不高。现在在花田镇的三大家族,虽然有不少分支也是经营着生意,但他们背后都是有着官职不低的人在撑着。
肖家没落得这么快,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曾祖父那一代过后,为官者不多,一律经商。没有强硬的后盾支撑,没落是必然的结果。
肖桐音是想给肖家现在的绸缎庄的经营模式出点主意,不过她这个年纪,恐怕提出的意见是正确的,也没有人敢去采纳,哪怕是她的父亲也不会相信一个七岁的小孩子所提出的主意会有多大的帮助。
边看着《吕氏春秋》肖桐音微叹着,年纪到底是一个硬伤,至少局限了她无法按自己的想法发挥。
肖桐音看了看自己的身子,连发育的状态还谈不上。将书放在一边,这时她实在是看不进去任何书籍。
走在桌子上,摊开宣纸,麿好墨宝。
毛笔是一个很大气的书写工具,上一世她从来不会,这一世书写工具只有这种,而经过这么多年的练习,她写的字还是能够摆得上台面的。
肖桐音个人是比较欣赏草圣张旭的书法,不过她处身的这个年代与唐朝中间只是相隔一个朝代,张旭的名头还没有那么广人知。像东晋的王羲之就不同,中间经过几个朝代,如今在这个朝代,他的书法也让很多文人研究。例如她父亲肖亦儒也偏好右军体,书房里摆着各种临摹版的《兰亭序》。
执起毛笔,肖桐音小小的身子站在摊开的宣纸前,深呼吸着,然后在脑海里思索着要写什么。
大概一分钟后,肖桐音眼睛一亮,挥毫而下。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当最后一笔落下,肖桐音大舒一口气。
凭她这个年纪,写这么一着大气磅磗的词的确是不好把握。而且她笔下想表达的感情根本无法与词中之意匹配。
肖桐音虽然喜欢草圣张旭的字,却始终学不来。现在落于纸上的依然是像少女般娟秀的字体,每一笔一画都有规有矩。
这是一首后世人所作的词,肖桐音并未正在读懂这首词的本意。只是刚才在想动笔前,这首词在脑海里比较深刻,于是挥毫写下来。
或许并没有任何的意思,或许在肖桐音看来,她仅仅是喜欢整首词最后的那一句话。
“龙共虎,应声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