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警戒之民国 第350章 兽性下的难民潮

作者 : 华丽的虚伪

中华缅甸铁路,从出发点密支那开始,经过曼德勒抵达终点仰光。夹在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之间,全长一千多公里。

铁路周边宽五公里的范围内,都属于中华国土。在曼德勒和仰光,更是划出了近千平方公里为中华国土。十四年的时间,这条铁路从开始测绘到施工开建,直到现在成为整个东南亚最繁忙的交通线。

十四年过去,这里原住民的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当年陈绍并没有驱逐这些原住民,而是直接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子民。因为他清楚,为了长久的事情考虑,必须让努力让缅甸原住民真心接受中华,自觉去拥戴中华。

这绝非做不到,东南亚原住民生活比当初中华百姓还要困苦。陈绍没有去打压他们,给他们公平的待遇,一样享受各种普通公民的权利。不管是种田还是种植果林,种子和树苗,政府一力承担。

修建中小学,办起手工坊,建立轻工业,开办技术学校,招收青壮入伍。

当年有不少人对陈绍的举动感到很疑惑,到了三四年后,那些疑惑的人都明白陈绍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在用美好的生活吸引着他们,并且用文化悄悄的同化着他们。让那些原住民渐渐的接受成为中华公民事实,并且用富足的生活,吸引境外更多的原住民甘愿来加入中华国籍。

这就是陈绍在东南亚地区建立试点城市的目的,比起将那些原住民屠杀殆尽。这种方面来得更加的彻底和有效。毕竟屠杀免不了有漏网之鱼,并且也会激起东南亚各族反抗的决心。以后中华在东南亚的道路将会寸步难行。同化,这种方法虽然费时间,但效果很好。不管历史上哪个时代(历史上,不包括未来),哪个民族,只要让他们能吃喝不愁,他们就会拥戴你。野心分子也找不到支持他们的人,只能被同化。

如果是非洲那种地方。陈绍估计也不会搞什么试点城市,因为那实在是太难了。而陈绍在东南亚搞试点城市的原因有很多,这些原因都有利于他的计划。第一,东南亚地区从古至今有许多华人迁移到这里安家落户,并且开枝散叶,懂华语的原住民不少,方便华语教育。也更能让原住民接受。第二,华人以前也有着和他们同样的遭遇,并且不是以殖民者的身份看待他们,这点更能让原住民接受。第三,红警兵营,这个时空中最大的bug。让陈绍掌控起来,十分方便。只要原住民青壮到兵营待个两年,就能得到一批战斗力不俗的士兵,更能带动原住民归心的速度。如今不管是在缅甸,还是东南亚其他地方的试点城市。普遍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这里面最大的功臣。便是红警兵营。

在原住民慢慢的把自己当成中华的一员时,陈绍并没有去制止他们自己的传统,反而鼓励原住民保持那些优良的传统。这点也让原住民更加容易去接受自己新的身份。

良好的结果,越来越富足的生活,也吸引了诸多周边地域的原住民前往,对那些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中华是来者不拒。春来秋去,如今的缅甸铁路边和东南亚各个试点城市,已经成为整个东南亚人口最密集的地方。这里面有华人,也有加入中华国籍的东南亚各族,在政府的帮助下,生活得很融洽。

而这些地方,也成为整个东南亚地区最安全的地方。没有殖民者的压迫,不用担心什么时候要被拉去当苦力,也不用担心哪天莫名其妙被打死。生活无忧,这才是成功的秘诀。

要想做到这些,也绝非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刚开始时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所幸困难都很快过去。都说天高皇帝远,可陈绍的眼睛始终盯着这里,他最担心民族间的冲突,或者有官员懈怠,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可能便是因为陈绍始终如一的关注,他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一切都很平和。

不过这种和平的生活,在这半个月来被打破了。日本人进攻东南亚,英法盟军被打跑了。比起日本人,以前的英国人和法国人可以说是仁慈无比。简直就像是蝗虫过境一般,什么东西都没了,只留下燃烧中的房屋和遍地尸体。

从日本实行军国主义以来,日本国内的经济到现在已经几近崩溃,社会矛盾十分严重。好不容易战争开始了,可以利用战争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但经济方面还是很不起色,所以在当初制定进攻东南亚地区的时候,日本军方就发布了一项命令。

“凡是参加战斗的部队,给养必须自己负责,不够再由军部调拨。而收集到足够的给养,不用上缴,自己留下。”说白了,就是以战养战。

比起后世日本,这个时空的日本人更早便有了德国的支援,军事实力强大了很多,但在其他方面,远远不如后世的日本。主要是少了一个台湾和东北三省,在粮食方面和部队生活物品方面,就给日本增加了不少难题。

虽说后世侵华战争,日本也有以战养战的策略,但并不像现在执行得那么彻底。其结果便是,日本军人的野性在东南亚地区彻底爆发,真的就像是过境蝗虫。也就是那些被抓起来当苦力的青壮和女人外,其他人都倒在日本人的野性之下,越南版的三光政策。

不少东南亚原住民拉家带口逃离家园,来到中华边境,希望中华收留他们。

此时在试点城市外的边境线上,已经有不少原住民聚集在这里。要不是因为边境守军手上的武器,他们或许已经都冲近中华境内。而在远处,源源不断有原住民赶来。半个月以来,这里已经挤满了躲避兵灾的难民。

如果不是因为中华在边境线上修建了一道铁丝网,并且时刻都有士兵在巡逻,恐怕这些人都要偷偷入境了。毕竟留在这里也不安全,后面日本人正在赶来。

不少懂华语的原住民不断在这里叫喊着,希望让他们过去。但效果并不怎么样,毕竟他们人数太多了,要是一放行,一窝蜂涌入边境,那对试点城市的治安等方面,都有很多负面影响。

位于老挝和中华边境上,几条入境的马路上,都被铁拒马截断,并且在拒马后面,一个营的士兵严阵以待,防止难民冲关。而在远处,还有几辆装甲车,作为威慑。

“军爷,就让我们过去吧!不然我们留在这里,都要被日本鬼子杀死。”

“求求你们让我们过去吧!我们村里的人都被日本鬼子杀死了,就剩下我们母子,求求你们了。”一个妇女抱着小孩,哭哭啼啼的跪在中华士兵面前,不断的磕着头。

“军爷,求求你,我不过去,但让我儿子过去好吗?他才十岁,不能死在日本鬼子手里啊!”一个妇女搂着自己的儿子,期望对面的中华士兵让他儿子过境。

……

杜聿明此时就站在这条边境线上,看到眼前密密麻麻的难民,心中感受颇多。当初中华大地上,并不缺少这样的场面。

不过他并没有命令士兵放这些难民过去,有时候同情心也要看情况。好心办坏事的事情,他不想去做。

如果这些难民是华人,他连考虑都不用,二话不说,连请示都免了,直接放他们过去。但眼前的这些难民并非华人,也没有中华国籍,没有命令,后方没有妥善的安排,他怎么放行?就是放行了,这些难民要怎么安置?要集中到哪里?一句放行的命令很简单,但后续的问题很麻烦。

“司令,国防部的命令下来了。”杜聿明的副官急匆匆的从远处跑来,手上还拿着一封电报。

“有没有说可以放行了?”杜聿明对身边的副官开口问道。

“国防部的命令是让我们先放一部分人过去,至于放多少,该放什么人就由司令决定。”

听到副官的话,杜聿明抓过电报看了起来。看完以后,他摇摇头,心中瞬间有了决定。

“命令边境线上各个部队设一个检查点,只要华人后裔以及会说华语都放行,妇女儿童放行,有中华国籍的朋友或者亲戚者确认完毕,也放行,其他人暂缓。还有,命令炊事人员,熬一些米粥,发给他们。”杜聿明命令道。

“是。”

杜聿明对待敌人并不仁慈,但当初在军校时,有一句话,他始终记着。战争是军人的责任,军人就是为了守护人民而存在。

尽管眼前这些人不是华人,但面对那些苦苦哀求的难民,他毕竟无法真正的无动于衷。

在杜聿明看来,这样做也是为中华竖立一个正面的形象。试点城市建立的目地,他多多少少也知道。如今正式收买人心的时候,而这样做并不违背陈绍的初衷。

杀戮终归无法决解问题,潜移默化才是最好的策略。该铁血要铁血,该柔和时也要柔和。

ps:看到这里,请注意了,这章特地提到老挝,救的不是越南猴子。那些讨厌越南猴子的书友表激动,华丽也很讨厌,后续还有,别着急。还有,大家相不相信,日本会不会把越南猴子灭光了?

有关于二战后续走向,或者建议,也可以加企鹅群私聊华丽,群号在简介页面。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红色警戒之民国最新章节 | 红色警戒之民国全文阅读 | 红色警戒之民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