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孝恭这次迎击颉利可汗之举,萧枫不是很看好。
但是,萧枫也是无法选择,只能随着李孝恭出征。
以萧枫此刻判断,若是大唐果然如颉利可汗之要求,最终拱手对刘武周让出洛阳城,虽然可以保得一时平安,但是大唐的国力,必将严重受挫,更主要的是,李世民这个被萧枫现在寄予一定希望的人,将会失去最后的依托。
失去了李世民的大唐,还会是大唐么?
若是当真如此,萧枫又要依靠哪个势力,才能对抗那个华夏民族最大的敌人?
当然了,萧枫也可以肯定,李世民这次之所以能“力排众议”,说不得就有李建成一派的不良居心在内,在任何人眼中,这次李世民带着四万精兵迎击突厥二十万骑兵的事情,无疑是以卵击石。
在李建成一派看来,若是李世民再次输了,他们虽然不可避免地会失去洛阳城,但是依仗关中之地,再加汉中、川蜀等地,李唐还有雄视天下之力。
而且在李建成一派之中,或许还存着这等看法,那就是失去洛阳,对李唐不一定是坏事,尤其是将洛阳交到刘武周的手中。
现在李唐之所以和北面的刘武周,东面的窦建德,东南的杜伏威,南面的萧铣都有接壤之处,存在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只是因为大唐占据了洛阳城。
若是大唐失去洛阳城,此后大唐所要正面面对的敌人,就只有两个,唯有北面的刘武周和南面的萧铣而已。
想必,这才是李建成一派,肆无忌惮地想要放弃洛阳的主要原因,失去洛阳,对此刻的大唐,并不是致命打击,但是对于李世民,却是致命的打击。
仅此而已。
※※※※※※※※※※※※※※※※※※※※
两日后,洛阳城外的大校场,四万精锐唐军,在充满悲壮的气氛中整装待发。
现在,从长安而来的李建成,还没有赶到,刘武周的大军,却是已经一路逼近,但是李孝恭已经无法等下去了,等到颉利可汗的二十万大军,逼近长安之后,只怕长安真的会做出放弃洛阳的决定。
所以,在后世历史上,看起来极为可笑的一次军事布局,便是在这种微妙的情形之下发生了。
用洛阳之兵迎击突厥骑兵,解长安之危,再以长安之兵,救援洛阳,天下还有比这个更可笑的军事行动么?
偏偏此时的李唐势力就是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谁都心里清楚,这一战,基本决定的是李唐未来的政治走向。
高祖虽然英明,但却垂垂老矣,面对眼前这复杂的情势,他的身体渐渐有了吃不消的势态,究竟有谁能替了高祖,掌握这李唐的未来?
是那名正言顺的太子李建成,还是被高祖曾经寄予厚望的秦王李世民?
这是李唐势力之中,所有臣民极为关注之事。
此战之后,基本便能看个分晓。
※※※※※※※※※※※※※※※※※※※※
六日后,萧枫随着大军,晓行夜宿,来到了临汾郡,隔着汾水,对面便是突厥的大营。
这次颉利可汗逼近长安,走的路子,却是异常耐人寻味。
他可以说是绕了一个大远路,从刘武周的定襄郡入了中原,然后从马邑郡经过,此刻已经攻占了原本属于大唐的汾水和黄河之间的文城郡,龙泉郡和绛郡,大肆劫掠一番之后,听得李唐四万援兵来到了汾水对岸的临汾郡,他们便是调转方向,直逼临汾郡而来,在汾水对岸扎下密密麻麻的帐篷,连绵十余里,和李孝恭隔岸对峙。
至于刘武周的大军,则是包围了洛阳外围的长平郡,日夜围攻之中。
洛阳东面的窦建德,也是已经在向黄河沿岸的东郡集结兵力,具体军力不明,似乎目标就是洛阳的东大门荥阳郡,但是也可以看得出来,窦建德是抱着浑水模鱼的心态而来的。
此番,突厥二十万骑兵,直指大唐的长安,窦建德虽然意图染指洛阳,却也知道,只凭他的实力,终非得了突厥之助的刘武周可比,于是,他此时便是打着到时候能捞一把,就捞一把的念头。
就在这等风起云涌之日,萧枫看到了他最想看到的那个人。
这人,便是李世民,后世赫赫有名的大唐明君唐太宗李世民。
若是放到没有被改变的历史之中,此时的他,想必已经是经历了“玄武门之变”,登上了大唐的皇位,而整个大唐,在他的励精图治之下,开始进入“贞观之治”时期,整个大唐,乃至整个华夏民族,将会再次崛起。
可惜的是,那终究是没被改变的历史而已。
所以此时的李世民,是极为失势之人,他带领而来的三千“玄甲精骑”,虽然都是精锐之师,却也终究只有三千人而已。
就在李世民和李孝恭汇合的当日下午,萧枫被李孝恭引荐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这六日下来,萧枫一直以“客卿”的身份,随在李孝恭的身边,却也让李孝恭对他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或者说得更直接一些,便是李孝恭更为认可萧枫的为人和实力。
所以,方才有了今晚萧枫和李世民见面之事。
其实,名义之上,李孝恭还是这支军队的统帅,只不过,李孝恭是认了李世民这人,所以,他在和李世民汇合之后,便主动地将自己摆在了从属之位,将这统军之权,拱手让给了李世民。
李孝恭本身是李渊的堂侄,年纪比李世民大了将近十岁,算得上是李世民的堂兄,但是他却深知李世民的真正能力,在六年之前,他又和李世民并肩作战过。
虽然李世民当时被窦建德击败,但那时李世民终归只有八千精兵,而面对的窦建德,却有十万大军。
那时候,也正因为李世民出兵迎击窦建德,方才给李孝恭足够的时间,将洛阳城周围的李唐军队,全部聚集到洛阳城中,集合了两万精兵,加强了洛阳的防御,最终替大唐守住了洛阳城,更在窦建德被迫退兵之后,将洛阳城周围的数十个郡县,全部收入了大唐的囊中。
也因为深知其中奥妙,所以李孝恭并没有在李世民被窦建德击败,失去李渊信任之后,而放弃了李世民。
也恰恰是因为李孝恭和李世民之间的亲密关系,所以当李孝恭向李世民举荐萧枫之时,李世民当场就在这大帐之中,和萧枫见了面。
于是,便有了萧枫和这当代,他心目中最为“伟大”的人物,共坐一席,高谈阔论之时。
萧枫和李世民的见面,用后世的一句话形容,那就是“火星撞地球”。二十年后,野史的小说、戏曲之中,便多了一个剧目,名为“双龙会”,讲的就是萧枫和李世民这次相会之事。
不说李世民对萧枫的感觉了,那必然是用“惊艳”两字来形容的,就连萧枫,也是忍不住对这当代最“伟大”的年轻人,生出极为惊讶之情。
须知,萧枫可是来自后世之人,是了解原本的历史发展走向的,所以他才能对金镇东和高丽王朝的这番布置,有了如此深刻的见解。
但是李世民毕竟是当代之人,他居然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整个李唐势力的最大敌人,不是那认贼作父的刘武周,不是那出身草莽的窦建德,不是那坐拥江淮之地的杜伏威,也不是那占据了比大唐更为辽阔土地的萧铣,而是雄踞东北,虎视中原的高丽王朝。
虽然高丽王朝和大唐王朝现在没有接壤,但高丽王朝确确实实就是大唐最大的敌人。
而且李世民对诸如“福贵烟之祸”,“买卖奴隶”等事,还有占据了整个中原工商业半壁江山的高丽商人,都有一个极为清楚的认识,更是隐隐对高丽王朝的“以中原之力,养高丽王朝”的政策,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当然,他对于这些事情的了解,终归没有萧枫这样经历过后世华夏民族历史之痛的人,来得更为直接一些,但是他能意识到这点,确实不容易了。
李世民身为历史上的一代明君,确有成为一代明君的资格。
只以这点,萧枫便是知道,若是将整个大唐交到李世民的手中,比交到那碌碌无为的李建成手中,要不知道好多少倍。
但是,通过今晚和李世民、李孝恭三人敞开心扉的长聊,萧枫更是清楚认识了李世民此刻所面临的危机。
确实,这一仗,是李世民最后的豪赌,李世民输不起!
可是只以四万精兵,对抗对方的二十万大军,即便是李世民和李孝恭说起这事,也是心中没底。
须知,这不是二十万普通士兵,而是二十万来去如风的突厥骑兵。
而且更主要的是,李世民耗不起这时间。
虽然李唐从长安派了五万精兵支援洛阳,但是领兵之人,却是太子李建成,你能指望他尽心尽力地替李孝恭守住洛阳城?只怕他到时候没有捣乱,便是不错了。
守住洛阳,唯有指望那李孝恭手下最为得力的李靖,可惜的是,李靖终归只有不到四万精兵,面对的却是刘武周的十万大军,刘武周这十万大军的统帅,可非常人,而是同样名闻天下的宋王宋金刚。
更何况,除了这宋金刚的十万大军,同样还有蠢蠢欲动的窦建德,若是机会允许,窦建德是不会放弃任何图谋洛阳的机会。
所以,李世民选择了最强大的突厥势力,作为打破洛阳艰局的突破口,必须要体现一个字,那就是“快”。
击败突厥,必须越快越好!
李世民能认识到这点,颉利可汗岂会看不出这点?
这次颉利可汗入了中原,倒真不是想要去长安周围逛荡一圈。
关中乃是李唐的根基所在,李唐宁愿失去洛阳,也不会失去关中,颉利可汗知道,他真要西渡黄河,直指长安,只怕真会激起李唐的全力反扑,再怎么说来,李唐的军队,还是五大势力中最强的一支。
所以,颉利可汗只不过想来中原富庶之地掠夺一番,更顺便扶持自己的走狗刘武周,刘武周现在虽然夺取了原本属于李唐的发家之地晋阳城,又夺取了涿郡,从涿郡沿着大运河到上党郡这一线,也基本已经落入刘武周之手,但是在几大势力之中,他终归还是最为弱小的一方。
不过,若是刘武周能取了洛阳,那便不一样了,刘武周的实力,可以上升到一个新层次,完全不惧窦建德、杜伏威之辈。
而且这次颉利可汗如此大张旗鼓地南下,也正是吃准了李唐势力之中,对于洛阳的暧昧态度,所以他才要逼得李唐主动放弃洛阳,颉利可汗相信,若是他的军队摆出要渡过黄河,直逼关中之势,想必就是李唐要考虑放弃洛阳之时。
因为现在李唐势力之中,得势的李建成一方,根本不在乎区区一个洛阳城,以他们看来,失去洛阳城,既能彻底打击李世民的支持势力,又同时让李唐避免陷入多面树敌的境界,何乐而不为?
也不得不说,李建成的目光短浅,确非李世民可比。
这么一个位于中原核心之地的洛阳城,岂能如此轻易失去?
以上这些原因,才是李世民和李孝恭此刻拖不起的真正原因所在。
这些原因,萧枫心中也是极为清楚。
战,不一定能获胜,拖,更是拖不起,那李世民应该如何是好?
就在萧枫和李世民、李孝恭三人的详谈之中,一个极为大胆的计划,逐步在萧枫心中形成。
这计划,确实大胆!
萧枫为什么这么大胆?
因为,通过下午这一席之谈,萧枫已经决定,要将大唐交到李世民的手中。
六年前,金镇东让李世民失去了原本属于他的一切,六年后,萧枫要帮助李世民取回他应该得到的一切!
萧枫觉得,李世民的能力,值得他如此寄予厚望。
整个李唐的势力之中,看来也只有李世民才值得他如此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