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黄月英的到来,让嬴战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中国历史上被埋没的人才太多了,生不逢时的人实在数不胜数。黄月英分明有着令墨门上下惊叹的才华,却偏偏出生在术法式微的三国时期,在那种贫瘠的土壤上都能留下诸葛连弩和木牛流马这两样近乎传说的事物,她在墨门这块肥沃的土壤上,又能成长到什么地步呢?
嬴战不知道黄月英的止境,但是嬴战知道,黄月英已经展现出了她那惊世绝艳的才华,第一代的诸葛连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黄月英吸取嬴战的教导,又和墨门中诸多前辈高人合力完善提升,将工匠手段的诸葛连弩发掘到极致,也简化到极致,真正达到至简至美的地步。这种诸葛连弩铸造时需要很高的技术手段,不是寻常小作坊就能完成,但是拿着现成的零件拼装修理却是受过培训的工匠就能胜任。
那些使用诸葛连弩的精锐士兵只是花了半天的功夫,就了解了诸葛连弩中的每一个构件,更是能够熟练的拼装拆卸,而且,这些士兵发现,所有诸葛连弩的零件竟然都是通用的,同样部位的零件竟然一模一样,没有半点区别。一时间,所有士兵都激动不已,对眼前这种武器更加热爱。
只有他们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兵才能明白这其中的意义。如果战事不利,后勤困难,士兵手中的机弩全都出现了故障,有的人机括损坏。有的人弩身破裂,有的人弩臂断裂,而且全都因某个部件损毁不能使用。如果是其他国家的机弩,只怕全部都要报废。射不出一根弩箭。可是换了这种同一型号的诸葛连弩,就能将所有完整无损的部件拆卸下来组装,十架报废的诸葛连弩还能够拼装出七八架完好无损的诸葛连弩来。
不要小看了这种细节,历史上很多惊天逆转都是从小细节引发的。
虽然构造简单,可这个简单是对于拼装来说的,而不是制造,实际上,这几个零件都复杂无比。对于各方面的工艺要求都十分高,许多材料甚至都是特殊手法熔炼出来的,而这些熔炼的手法,只有墨门知道。外界想要凭借几件模型仿制,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诸葛连弩定型之后,墨门开始发挥起巨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一批批诸葛连弩被生产出来,通过墨门修建的大路发送到大秦国各个部队中。镇守北疆的蒙恬大军首先换装,原本的弓弩手全都开始使用这种诸葛连弩,等到士兵能够熟练掌握之后,蒙恬带领大军在草原中寻找匈奴部族。几番决战之后,匈奴以往仗以逞凶的骑射本领根本没有半点用武之地。面对诸葛连弩那恐怖的火力,只有吃草的份。根本不等他们近前就被射成了刺猬。
弓的有效杀伤距离150米,匈奴人的骑射本领出众,能够再提高一些,不过诸葛连弩的有效杀伤距离达到了四百米,是匈奴骑兵的两倍还多,而且一弩十发,箭雨铺天盖地,连大魏国那种钢甲面对诸葛连弩都不能完好无损,更何况匈奴人这种皮革的铠甲,绝对是沾到就死,碰到就亡。
草原上,身穿黑衣黑甲手端诸葛连弩的大秦国士兵有条不紊的排成横列,面对匈奴人的集团冲锋,他们不慌不忙,不骄不躁,丝毫没有步兵面对骑兵的紧张和急迫。
前队士兵蹲下,后队士兵依旧保持站立,所有人同时瞄准,机括轻轻触动,十支弩箭如同一条线般泼洒出去,笔直的射向匈奴骑兵。
第一排匈奴骑兵如同遇到绊马索似地,飞奔的身形猛然一滞,好似有无形的障碍物撞在了他们身上,竟然连人带马碎裂开来,诸葛连弩的弩箭威力之强竟然达到了肢解人体的地步。
几乎在同一瞬间,匈奴骑兵的第一排就割麦子似地齐刷刷倒下,不等他们落地,第二排、第三排的人也都浑身飙血的向前扑去,仅仅一个呼吸的时间,原本嗬嗬有声的匈奴骑兵们就全都变成了一具具支离破碎的尸体,寂静的趴在草原上,和多年来被他们杀死的中原百姓一样,缓缓用他们的血液滋润着身下的土地。
“打扫战场,准备回营!”
随着蒙恬的号令,立刻分出一队队士兵去回收弩箭,收刮战利品,匈奴人身上的弯刀弓箭都是他们的目标,上好的皮革也被扒了下来抖干净血液,甚至有些士兵直接肢解战马,将一块块马肉放到运送辎重的车辆上。
这是蒙恬平时训练他们的,深入敌后,一切的给养都要自己解决,只有这样才能走的更远,战的更长,虽然他们只是在匈奴草原上打打游击,并不是长途奔袭,可是该收缴的战利品依然一样都不能少。
大秦国士兵扬长而去,趁匈奴人没有跑远,去追击他们的部族,俘获他们的人口,收缴他们的牛羊。至于这些死去的青壮,自然是无人过问。
渐渐有闻到血腥的鹰隼豺狼出现,虽然那些血淋淋的血肉十分诱惑,可是空中那种如若实质的杀气挥之不去,凝滞如山,这些野兽都惊骇的避让开去,不敢靠近。辕门帐前鸟雀惊,那些军营大帐前杀气凝聚,寻常鸟类老远的就会避让开来,根本不敢从前面经过,虽然大秦国的士兵仅仅在这里停留片刻,却已经留下了如此的威势,就连豺狼都绕道行走。
蒙恬依仗诸葛连弩的犀利,频繁出击,将河套地区周围徘徊不走的十几个匈奴部族尽数剿灭,三万大军月余时间斩杀匈奴青壮二十多万,俘虏匈奴老幼妇孺四十余万,缴获牛羊马匹百万余。
十几场战役,固然有诸葛连弩的犀利之处。可是蒙恬从容指挥布局也功不可没,匈奴人迂回包抄埋伏诱敌,种种手段都使尽,可是这一个个计谋都被蒙恬识破。更是将计就计一步步扩大战果。
十几场血淋淋的教训,终于让匈奴人知道了蒙恬的厉害,他们终于赶到恐惧,开始放弃河套地区丰美的水草,举家阖族的迁徙,向东、向北,只要能远离大秦国,远离蒙恬。哪怕是啃冰吃雪他们也愿意。而在嬴战的刻意宣传下,“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句话也成了蒙恬功绩的概括。
大秦国河套地区再次向外扩张,蒙恬开疆拓土的功绩令大秦国上下都记住了他的名字。许多士兵都将蒙恬引为偶像,“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句话成了无数受过匈奴欺凌的中原人民的梦想。
对于这些俘虏的匈奴人,嬴战并没有赶尽杀绝,如果真有这个必要。蒙恬也不会辛苦的把他们带回来,直接在外面砍了了事。
虽然对匈奴恨之入骨,但是不容否认,匈奴的人口极多。除非将他们全部杀掉,种族灭绝。否则就只能进行民族融合,将他们同化到大秦国子民中。
对这些老幼妇孺。大秦国官府将其打散重编,分入内地各个郡县中,或是耕种或是放牧,或是成为皮匠之类的杂工。让他们离开了大草原,就好像进了卷的野狼,只能被一点点磨去野性,逐渐成为看家护院的忠犬,他们的儿子、孙子等后代将缓缓成为土生土长的秦国人。
而随着北疆的胜利,诸葛连弩的威力被越来越多的大秦国将士认可和重视,不但嬴战着重培养的那些精兵开始日以继夜的刻苦训练,就连大秦国各郡县的巡捕们也开始锻炼使用机弩的本领。对于诸葛连弩,大秦国并没有刻意封锁,甚至是公开销售,所有大秦国子民均可购买,但前提是身家清白,没有重大违法记录,购买后的机弩上要篆刻使用者的姓名。
和当年秦始皇收缴全天下的兵器尽数熔毁不同,嬴战刻意让诸葛连弩流入大秦国各个阶层。一个健康良性的官府,不应该惧怕子民手中拥有武器,如果这个官府治国有方民众安居乐业,武器只会成为子民保家卫国的用具,而不是反抗官府的凶器。如果外敌入侵,大秦国的子民只能人手一把菜刀和烧火棍去抵抗,那样的大秦国将是嬴战的耻辱。
而且,大秦国律法严苛,民众守法意识极高,武器的传播并不会增加违法乱纪。毕竟真要违法杀人,菜刀斧头也一样可以,甚至赤手空拳也可以。将武器看做犯罪的根源进行严厉的管制只能说是官府的懦弱和无能。
再者,眼下的诸葛连弩只是普通工匠手段就能完成的,更高深的机关术还没有应用到其中,即便要严格管制,也该是未来的那些机关术作品,而不是眼下这种。
诸葛连弩不但在大秦国内部销售,还向外出口,许多国家见识到诸葛连弩的厉害之后,都急切的渴求,希望购买,大秦国自然是与其讨价还价,获得了无数好处之后达成一笔笔订单。反正也不怕他们仿制,出售给他们也无所谓。而他们用诸葛连弩武装军队之后,自然不是拿来做仪仗队的,肯定会用到兼并攻伐之中,而大秦国就可以靠着贩卖军械从战争各方获得利益。
墨门本以为给大秦国官府制作诸葛连弩会是赔钱买卖,顶多也就是从嬴战哪里再敲到一些南海奇精来,却没想到嬴战允许诸葛连弩对外国销售。成品的出售可不是论斤卖,每一架诸葛连弩的定价都极其昂贵,可是即便如此,那些国家也都趋之若鹜,让墨门赚得钵满盆满,当然,给大秦国上缴的赋税也十分不菲。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诸葛连弩铸造和使用,运输力的不足越来越明显。
虽然大秦国搭建了许多传送阵,可是传送阵的开启和维持需要灵石,或者修炼者灌注真元,无论哪一种都是十分大的消耗,是以,目前大秦国的传送阵仅仅是提供给官府公文传送,官员来往,有时候还会用到军队调集,可是从来没有应用在货物的运输上。大宗货物传送需要耗费的真元极其庞大,许多天都无法复原,除非是极其贵重或者极其紧缺的物品,普通货物还都是车载马运。毕竟运输的成本和盈利在那摆着,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用航天飞机去运大白菜,绝对是亏到姥姥家的买卖。
针对这种情况,嬴战首先想到了木牛流马,不过想了想,被传的神乎其神的木牛流马充其量也就是机关兽的一种应用,以眼下墨门机关兽的水平,木牛流马好像有点不够看的。
“那就发展马车吧,反正大秦国道路桥梁四通八达,又靠近匈奴、义渠,牛马来源极多,发展车运意义极大。”
当初墨门在河套地区修路架桥的时候,宁肯付出十倍艰辛也不让道路出现半点弯曲转折,时至今日,大秦国上下总算明白了这其中的意义。
日行千里,如果放到其他国家那种七扭八拐的路上,也许走完这一千里,舍弃拐弯绕路不说,有效距离仅仅是三五百里,换句话说,所付出的辛苦,仅仅走了一半的路程,想要完成一件事情,却要无端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努力。
而在河套地区,所有的道路都是直来直去没有半点弯折,日行千里就是日行千里,不会走半点冤枉路。而且,支线道路也省去了车夫们识路认路的辛苦,根本不存在迷路的可能,十分方便省力。
鉴于墨门需要将大量的物资运送往大秦国各郡县,许多富余的劳动力都购买车马开始从事运输,将各郡县中的货物运往北地,又从北地运来各种货物。除了墨门生产的诸葛连弩等军械,还有草原上的种种特产,皮革、兽筋、兽骨、药材等物都是中原各地的抢手货,只要头脑不太笨,这一来一回的差价就足以发家致富。而且来往运输极其便利安逸,根本就是坐在马车上捡钱,一时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车马运输。
和其他国家人们一辈子圈死在老家周围百里的境况不同,大秦国的子民都十分热衷于走出去,走到千里之外,去万里之外寻觅财富和机遇,而这种冒险的进取精神也一点点形成大秦国特有的意识,并且深深融入到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中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