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新梦 第一百八十六章 超常扩股

作者 : 金哨本无路

自从茅耿大暴新科技以来,赵晊君臣意识到茅耿所创的有些技术是应该严格保密的,于是特别设立了限禁条款,其中水泥和时表,就是朝廷第一批的严禁技术泄密的项目.

之后的火药,地雷制造技术,当然,还有大炮技术,理所当然也进了朝廷禁止外泄的清单.之后,又加上了铅印设备.

朝廷将铅印设备列入禁止外销的清单,完全可以理解,这种铅印技术太神奇了,原本需要以月计算的印刷,它在两三天就可以完成,这种机器竟至于每天都能印刷出一份报纸,更是令人不可思议.这样的神器,赵晊君臣不希望金国拥有,那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赵抦既然认为外销铅印机没什么了不起,有赵抦上奏解禁作为正面突破,再在侧面做点工作,韩侂胄有信心在不久之后解禁.

对于韩侂胄来说,飞剪船忽然之间就涨价五成,这无论如何都要在别的方面找回来,韩侂胄在心里暗暗打定主意,铅印设备一旦解禁,狠狠杀一下买家是必须的.

韩侂胄有点郁闷地走了.

韩侂胄一走,赵抦来到了书房,姜昂和赵抦的另一位幕僚唐舆实已经在那儿等了一会了.

赵抦劈头就问:

"如何?把认购股份的情形跟我说说."

唐舆实在赵抦的幕僚之中,以掌管账目见长,口才也不错,因此被赵抦委任为东方造船股份的招股负责人.

"报告国公,五十万股的股份,对外招股三成,十五万股,此前担心难以足额认购,但如今看来,认购十分踊跃,几乎是在抢购.要不是规定一家最多只能认购一成,光是吴家,就能认购两成,大食的商人也争相认购,剩下的两成还不够他们认购的,遵照国公股东务要分散的指示,也只给大食商人一成,其他的一成,多为泉州商人认购.十五万贯暂拟如此分配,行与不行,还请国公示下."

东方造船在年后要扩股,采用公开募股的方式,这是年前就定下来的,其中七成的股份,大宋官府占三成,台宋海贸占两成,特区集团也占两成,其他三成则公开募股,如今看来认购的行情不错.

唐舆实说这番话的光景,姜昂在一旁心情显得很愉快,自从飞剪船造出来之后,姜昂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多数都是冲着飞剪船而来的.

赵抦点点头.但在留意到姜昂一副得意的表情之后,赵抦便问道:

"谷长啊,你觉得,认购股份如此踊跃,是不是皆因这飞剪船的缘故?"

"那是当然,国公,这飞剪船航行如飞,只有我们独家能造,自然要受到追捧."

赵抦摇头道:

"谷长啊,此言差矣!我跟你说,无论我们造甚么船,铁船也好,飞剪船也好,哪怕就是再寻常不过的老式船,我们的三成十五万股股票,也照样能热卖.这么说吧,人家才不管我们造哪种船,甚至,造不造船他们都不在乎,这些人呐,我算是看清他们的嘴脸了,他们认定只要将来能够在特区证券交易所上市,就能大赚特赚.谷长啊,是不是这个理!"

姜昂一想,的确是如此,目前在特区证交所上市的三只股票,最少都涨了好几倍,人们自然会想,下一个上市的肯定也会张他几倍.如此看来,无论造不造得出来飞剪船,人们一样都会抢着认购东方造船的股份.

看到姜昂有点感到丧气,赵抦觉得打击得也差不多了,于是笑道:

"话虽如此说,不过呢,造出飞剪船终究是锦上添花,对于认购者来说,我们造船造得越好,越是盈利,股票涨得就越高,他们也赚得越多.所以,造出飞剪船,终究是一件大好事,我们的股票这么俏,也有你谷长的一份功劳."

唐舆实赶紧送上一个马屁:

"国公说得再也不错,罗兼跟属下也是如此一个说法,不过还没有国公说得透切."

"哦,这个罗兼也这么说么!明天去将罗兼请来,我要听听他的意见."

姜昂是实干型的人才,对证交所这种投机的事物有写不大惯,罗兼那家伙是出名的夸夸其谈,国公不要被他忽悠才好,于是姜昂谏道:

"国公,罗兼此人之言,不尽不实,国公不可轻信其言."

赵抦哈哈一笑道:

"谷长啊,你知道我意欲何为么!我在想啊,既然认购如此踊跃,不如趁机多募集一点股份,我的初步想法,五十万股还是不太够,才五十万贯,钱不够花啊.我打算在台北也建造一个与高雄同等规模的造船厂,多募集的三十万股就是准备用来在台北建厂的.我找罗兼,是要了解一下,公开募集三十九万贯,会不会有何不利之处."

赵抦这些天一直就在想如何布局,毕竟台北是自己选定的首府,高雄这里只是一个行辕,自己不可能一直呆在这里,那成何体统!所以赵抦想在台北建造一个新船厂,完全可以理解.将来去了台北,仍然不耽误自己亲自将造船这件大事抓起来,将来也能常来特区,但那时候也只能是打着巡视的名义,小住一段时间则罢,长期赖着不走显然不行

,!"对对对!国公真是远见卓识,台北那里建造一个新船厂,当然是再好不过,像飞剪船这样的快船,当然要多造,造得多多益善,国公定下八十万股的盘子,依属下看,完全不用担心认购,别说三十九万贯,哪怕是一百万贯,属下也敢打包票,三天就能认购一空."

唐舆实也很是为台北那里饿发展发愁,很显然,如今来台湾的人,几乎都是奔特区来的,台北那里也有人去,不过多半是冲着采金而去,但目下采金是官营,掘金的主力还是以原来的厢军为主,慕名前去捡金子的移民不久之后多数都感觉失望,转头往特区来了.

所以,王季仁的建议就是,要放开民间采金,估计台北那边由此就会人气鼎盛.但此事须得朝廷通过,不是赵抦可以说了算的.

另一个办法,就是也创办一些盈利不错的工厂,能够带动人气,其中船厂就是理想的一个选择.

"可是,国公,台北那里,未必有特区这么好的条件吧!"

姜昂可不愿意离开特区,离开了特区,就得不到茅耿的亲自指点了.

赵抦笑道:

"谷长啊,你不用担心,你不用去台北,还是在这里干.台北那里,我自有安排.谷长啊,我们造船,还是一定要重视保密,虽然有专利保护,在大宋范围内没有人敢于剽窃和仿造我们的新式船舶,但金国还有海外番邦,他们没有任何忌讳,所以呢,我们就得好好防范,特区这里什么都好,但商人云集,鱼龙混杂,船厂又恰巧就在港口,不便于保密啊!台北那里,设一个船厂的话,至少在保密方面,就比这边强得多.我心意已决,谷长你不必多说了."

a

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a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大宋新梦最新章节 | 大宋新梦全文阅读 | 大宋新梦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