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风云 11.第六回 战浙东官僚荒唐 保家园民众仗义(上)

作者 : 若愚

第11节第六回战浙东官僚荒唐保家园民众仗义(上)

第六回战浙东官僚荒唐保家园民众仗义(上)

浙江前线连吃败仗,一月之内丢失了三座城市。消息传到北京,在清朝统治者中引起了一场大乱;有人惊慌失措,有人痛心疾首,也有人幸灾乐祸。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心怀叵测,每接到一次清军战败的奏报,便眉飞色舞,高兴不已。奇怪!朝中宰辅大臣闻败即喜,岂非咄咄怪事?要弄清其中原委,就必须从清代的官场说起。

清代选官大体有三个途径。其一是享有特权的满清贵族;他们即使目不识丁,菽麦不辨,甚至昏聩无能,寡廉鲜耻,但却能世代袭爵承勋,坐享高官厚禄。其二是通过科举考试,博取功名入仕。读书人先以童生的身份参加每年一次的县级考试,合格者即可录取为秀才。秀才方有资格参加三年举行一次的省级考试——乡试,其合格者录取为举人。而后,举人再参加全国性的会试,或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成绩优秀者即录取为进士。进士中之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常被授予显官高位;此即所谓科甲出身之“正途”官吏。第三条途径便是“捐纳”。清政府为了开辟饷源,把卖官鬻爵作为正当的财政收入,并设有隶属于户部的“捐纳司”专掌此事。清政府把道、府、县各类官职以及佐杂、下僚、贡生、监生等职位分成等级,明码标价,任人“选购”;公开鼓励地主、绅士、富商、巨贾花钱买官做。而且花钱越多,买得之官职亦越大。这种公开买官的行为,被美其名曰“捐纳”,捐得官职的人便称为“捐班”出身。凡是没有得过科举“功名”的人,只要肯出钱,便可从贡生、监生出身捐起,一直捐到道台;有“功名”的举人,为尽快谋取一官半职,更可出钱捐个官作;受过革职处分的人也可以靠捐纳得到起复,重新做官。

严格地说,捐官者所买到的只是一个空头的官衔,于是就又出现了“候补”现象。捐官者先把银钱交到户部“捐纳司”以领取“官凭”,再持官凭到吏部铨叙司去抽签,以确定分派到某省去等候补缺。由于卖出去的官额太多,大大超过了全国官吏编制的限度,因此,买到官衔的人并不能马上就得到“实缺”,还须等待遇缺补授的机会,故称“候补”。候补,往往一候就是若干年。因为捐钱买官的人太多,所以,即使遇上个“缺”,还得论资排辈,或靠走门子,或再出高价行贿才能抢到正式补授的位置。既然他们花了高价才捞到一官半职,上任后的首要“任务”,当然是拼命搜刮、勒索,除了捞回成本,还得赚够一笔财产;这已成为清代官场通行的“做官之道”。

在“千里做官只为财”的清代官场上,捐官之目的完全是为了发财。捐官者之所以放弃原来的营生而捐官,是因为他们知道:普天下之买卖,只有做官的利润最好,做官是真正的一本万利。曾有个富商捐了个知府,引见时皇帝问他:“既然经商可以致富,尔又何必捐官?”富商回答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经商获利虽多,但终不如做官获利优厚;而且当商人也不如当官体面,所以我才弃商捐官。”此中道理,皇帝亦非常清楚。道光皇帝曾对身边大臣道:“朕最不放心者,即是捐班。此辈不读诗书,将本求利。欲使其廉洁,诚为难事。”

由于捐官者以发财为直接目的,并为此投下了血本。因此,一旦当了官便毒如蛇蝎、狠如虎狼。捐纳的官吏是如此,科举出身的所谓正途官吏,从念书、科举、中进士到身居官位,所下的本钱并不比捐纳者少;故其搜刮、勒索的手段也决不在前者之下。于是,就形成了朝中大员营图私利不择手段,衙门吏役贪婪残酷更是肆无忌惮。只要能捞到银钱,什么横征暴敛、贪污受贿、敲骨吸髓、乃至草菅人命,各种苛毒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只要能捞到银钱,什么国家兴亡、民族安危都可以置之脑后而不顾。时人曾有诗刺之曰:

食禄乘轩着锦袍,不知民瘼半分毫。满斟美酒千家血,细切肥羊万姓膏。烛泪淋漓冤泪滴,歌声嘹亮怨声高。群羊付与豺狼牧,辜负朝廷用尔曹。

当此之世,何种营生发财最快?惟走私、贩卖鸦片耳。早在林则徐禁烟之前,大官僚百龄出京赴广东巡抚任时,向人借钱作路费。几年以后,他升任两江总督,动用夫役两千多人搬运个人财物。此外,他还购置了房产六处,良田五千多亩。如此暴富,全来自鸦片私商行贿。事实上,因此而发财者,也绝非百龄一人。在鸦片走私活动中,英国鸦片商不惜以重金贿买清朝的官吏兵丁,勾结中国烟贩,建立起从沿海到全国各地的贩毒网点。一些在沿海缉私的巡船,竟暗中与英国鸦片商约定:每箱鸦片收五至十元的贿赂,便免于检查,立即放行。更有甚者,发展到官商勾结、通同作弊、按股分赃、包庇行私。许多地方官吏和兵卒名为缉私和查禁鸦片,实则收受贿赂,反成了烟贩的耳目和帮凶。他们再以送礼纳献的形式把赃银层层分润,贿赂其上司。这样,上至朝廷王公大臣,下至地方官吏兵弁,层层串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鸦片受贿集团。直隶总督琦善、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便是该集团的头子,也是该集团最大的受益者。是故,琦善投降卖国,穆彰阿反对禁烟、每闻清军战败即欣喜若狂便不足为怪了。

但是,道光皇帝极不高兴。浙江前线连吃败仗,使道光皇帝怒火中烧,他怎么也不甘心。一个泱泱大国败给了一群海盗,并且是只出动了四千名海盗,便把天朝上国的大军打得丢城失地,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为了挽救浙江前线的败局,道光皇帝决心再打一仗;于是,任命他的另一个皇侄奕经为扬威将军,偕参赞大臣文蔚等,征调各省军队一万三千多兵力,驰赴浙江收复失地。

与此同时,英国侵略者在占领了浙江沿海数城后,就打算在此地过冬。璞鼎查从香港调集的大批援军也已赶到定海,增强了英军的实力。由于双方兵锋所向,浙江便成了军事中心,一场大战将在所难免。

道光皇帝对奕经寄予厚望,在召见时明确表示:“汝乃我爱新觉罗氏之后裔,亦是朕之股肱,此次赴浙退敌,事关社稷安危。朕翘首东南,日盼捷音之至也。”奕经叩头有声,道:“臣当竭忠尽智,报效朝廷;杀退英夷,为皇上分忧。”奕经嘴上说的确实动听,然而,在行动上却极其昏庸。他和奕山一样,是清朝统治集团内愚顽腐朽的典型代表。他挂帅出京以后,不像要去打仗,而是像去休闲旅游。一路之上盛设仪仗,擅作威福,恣意纵欲享乐,尽情游山玩水。随行的侍卫、司员、幕僚皆纨绔子弟,所到之处驱使地方官员征集歌妓舞女,勒索供应,飞扬跋扈,滥施婬威。三个多月的时间,才走到苏州。又贪恋苏州供帐之隆、饮食之丰、声色之悦,整天沉溺在花天酒地之中。屯兵月余,逗留不前。主帅如此,其所带之兵亦不像兵。这些从各省临时征调来的兵,全是些乌合之众,在营中公然酗酒赌博,吸食鸦片;纪律败坏,无异于土匪;兵将不和,毫无斗志可言。每到一地便勒索商贾,敲诈银钱,劫掠百姓,胡作非为,直闹得鸡飞狗跳,民怨沸腾。

在苏州住了一月有余,奕经日则逍遥于太湖山水,夜则醉卧于烟花妓馆。虽说每日快乐胜似神仙,但也难免日久生厌。一日,酒饱饭足之后,正思何以消遣为乐。左右报道:“浙江省官员求见。”奕经命进。只见三名官员近前跪拜道:“新任两江总督牛鉴偕浙江巡抚刘韵珂、浙江总督佘步青叩见大将军。”奕经道:“起来吧。”借起身之际,牛鉴抢前一步,从袖中取出一张三十万两的银票,呈到奕经座前道:“我等的一份孝心,请大将军笑纳。”奕经接过银票,嘴上说道:“让你们费心。”牛鉴道:“卑职听说大将军一路辛苦,特意从浙江赶来迎接。”奕经道:“也好,本将军在苏州也住腻了,那就换个地方,去浙江。”就这么非常随意而草率的一句话,便成了部属开拔的命令。随从侍卫即刻收拾行装,摆开仪仗,奕经起身上轿,鸣炮启程。

这批纨绔子弟,一路悠哉游哉,十多天后到达浙江嘉兴。轿马颠簸实在辛苦,奕经下令在此休息。牛鉴忙前跑后,催逼地方官员进献美食、美酒、美女,竭力伺候。是夜,奕经大醉,高卧于锦帐之中,黎明时分得一奇梦。梦见英军纷纷上船,窜出大洋,仓皇逃命。奕经大喜,即刻召集随军官员圆梦。奕经眉飞色舞地讲完自己的美梦,赢得了众官员的一片喝彩。牛鉴道:“大将军吉人天相,此梦主上天保佑,大吉大利。”刘韵珂道:“卑职原来以为英夷船坚炮利,不可战胜,只能求和。现在看来大将军贵人神助,示以吉梦,此行必然马到成功,兵不血刃即可大获全胜。”奕经闻言喜不自禁,道:“以前作战连吃败仗,那是你们汉人无能,不会打仗。要说打仗,还是我们旗人最棒。想当年,我们八旗铁骑横扫半个中国,所到之处攻必克,战必胜。”众人连忙附和道:“大将军所言甚是。”文蔚道:“大将军文韬武略,料敌如神。又是皇家贵胄,福至心灵,早已胜算在握,方有此神灵托梦,昭示吉祥。”被众马屁精一阵恭维,奕经喜笑颜开,即刻下令大军开拔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晚清风云最新章节 | 晚清风云全文阅读 | 晚清风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