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第六章生离死别(四)
韩晶玉的病有了好转,她终于能够下地走动了。
她的病不仅缘于水水的死和吴斗满的失踪,还缘于那个义军首领被杀。
第二早上清兵带着大胡子首领游街示众,然后在村外江边把他枪杀了。韩晶玉是被永强和灵秀搀着出来观看的。官府有令,所有的村民都要出来观看,不可回避。当然元强是例个的,因为他是个疯子。
大胡子首领边走边大骂清政府卖国,号召人们起来斗争。他的话引起很多村民的同感和对他的同情。
他最后喊出的那句“九九八十一个子孙”的话使李家人一震,这话是元强疯后常喊的,这句话几乎成了李家人的标志性的语言,李家人认定,凡是说出这话的人,一定是李家人。
可是这个大胡子不姓李,姓孔,叫孔木子。
韩晶玉眯缝起眼睛细辨他,她觉得他的长相中有像李家人的成分。突然她叫出一声,因为这个人的脸很像他的公公的脸。二十多年了,这张脸上刻满衰老、沧桑的皱纹。她细细再看,不是她的公公,不是的。他应该是她公公的一个弟弟,比较小的那个,或许是最小的那个,叫李学春。
应该是的。他们既然逃跑了,肯定是要埋名隐姓的。孔木子,木子合在一处,难道不是“李”吗?
有人窃窃私语,说是看他面熟,只是一时半刻想不起来,还有人说那晚幸亏他来了,不然整个村子都给毁了……
永强轻声问韩晶玉,除了李家人,还会有别的人喊“九九八十一个子孙”吗?
韩晶玉摇头。
“那么他是谁?”
韩晶玉仍然摇头。
几后,韩晶玉的猜测得到证实。离家出走的永光写信回来了。
信的大意是这样的:
他一路漂泊辗转,来到齐齐哈尔附近的一个镇子。为了生存,他给镇子有钱的一个人家打工。但是有一,镇子给土匪洗劫了,他只好逃离了那个镇子,往别处去。半路上,他与沙俄兵遭遇,被抓去修筑铁路,成为修筑中东铁路十余万中国劳工中的一员。
他们吃不饱、穿不暖,整在枪刺和皮鞭的威逼下超负荷地劳作着。劳累、冻饿、疾病,一批批劳工命丧黄泉。很多人寻机会逃跑,但是成功的不多。凡是参与逃跑的,只要被抓到,就是死路一条。
那个晚上,他与二十多个人经过精密策划,集体逃亡。当然他们不是简单的逃跑,而是去投奔农民起义军。他们中有两个人就是起义军的成员,是混进来招募战士的。他们别无选择。那晚发生了激烈的枪战。二十多个人中逃出去的只有八个,其他的人都死于乱枪之下。
接下来他们参与了一系列的反击活动。先是捣毁了一段一百多米长的铁轨,几后又把俄兵的木材厂付之一炬,之后又在俄兵运粮路上实施伏击,击毙了十几个俄兵,抢夺了三军车粮食……
由于清兵与俄兵狼狈为奸,起义军常常处于月复背受敌的不利局势,有时也会出师不利,伤亡惨重。
为给清兵一个教训,起义军总部决定发动几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战斗。叫他骄傲和自豪的是,这次前线的总指挥不是别人,正是李家学字辈成员中的李学春。不过,为了不牵累家人,他已改名为孔木子。木子合为李字。他是当年外逃学字辈成员中唯一一个还活在世上的人。
李学春亲临前线指挥作战,起义军一路攻下好几个县镇,并在呼兰城大败清兵,震动了**的清政府。
但后来在清兵和沙俄兵的合力围剿下,起义军失败了。失败并不意味着完结。起义军化整为零,分成很多小股队伍,继续战斗。遗憾的是,他一直没得机会跟李学春相认,现在,李学春自己带领一小股队伍不知去了何方,见面的机会更加渺茫了。
最后说他现在在哈尔滨一带活动,一切安好,叫家人不再挂心。
信的末尾有一行小字:阅毕请将此信即刻烧掉!
韩晶玉抖索着手把这封宝贵的信塞进火炉,烧作灰烬了。
之后,他叫来永强、永兴和永福,让他们偷偷到江边寻找李学春的尸体和遗物。尸体早不见了,被挂在树上示众了一就给丢到江里去了。遗留下来的只有几颗沾着他的鲜血的沙石。兄弟三个把五六颗血沙石给韩晶玉带了回来。韩晶玉叫他们把它们埋到李家墓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