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上古之时,只有修真,并无现在的修仙之说。”,赵胜说道,“修真说法,源自一位神通无边的老祖留传下来一部修真经书,上卷名为,下卷名为。这两部经书晦涩难懂,老祖传下经书时说道,如能参透和,就能练就老祖那样的无边神通。”
赵兴插话问道,“那位老祖有什么样的神通?”
赵胜一脸向往:“挥手间斗转星移,如意万般变化,上天入地瞬息飞行万里,能看到万里外蚂蚁打架。任何城墙都挡不住老祖的探查…”
赵政心里一动,自己的玄诀和四相神功不就是和老祖说的这些神通一样吗?只是范围达不到老祖那样的千里万里而已。想必是自己的境界还是太低的缘故。
“大长老,那修仙者不能做到透过城墙探视吗?”,赵政小心求证道。
“修仙者到了元婴境,元婴可以离体而出,借助元婴之力,可以看到远超普通人肉眼的景像,可是却无法像那位老祖一样看穿城墙,更谈不上听到千里之外的细小声音。”
赵政点点头,明白修仙者的仙力是不可以穿透物体查探的。从这点来说,自己修练的玄诀远胜修仙功法,只是不知和那位老祖留的和。
“但是自从老祖传下这两部经书以来,无数年来修练之人何止亿万,却无人能练成,连入门都没有过。”,赵胜说道,“于是便有人怀疑和>是否不适合普通人修练,更有人试着想要修改经书,以适合普通人修练。”
“数千年下来,竟真有惊才绝艳之辈,在这部经书的基础上,加以修改,这就成了后世的修仙之法。自此以后,修仙大盛,自然无人再去修真。”
“改过功法,人人得以修仙之后,众人又回过头来看那位老祖留下来的“连山易”和“归藏易”,越看越觉得这是老祖在消遣众人,给天下之人开的大玩笑。
因为按世上所有人的资质,竟连修真入门都做不到。反之修仙功法,虽然需要大量外物做辅助,需不断服用丹药改善体质,才能承受修仙吸收天地元气带来的反噬,但修仙好歹还是能够让稍有慧根的人修练,总算给了人一点希望。
到了周朝周穆王时,穆天子下令收缴天下所有和一炬。又命人重新编写了一部易经以混淆视听。和。周穆王改写的易经,就是你们启蒙识字时所用,现在称之为。”
说到此处,赵胜停了下来,看看正听得入神的两小孩。赵政一幅若有所思的模样,赵兴歪着头想了想,问道,“我听父亲说过,现在七国相争,其实是各修仙大派逼着七国开战,要争夺九鼎,据说是和一部经书有关,是和吗?”
赵胜微笑着一捋颌下长须笑道,“按和的功法修练,最多只能修练到元婴期,寿元最高仅达800年,元婴期后再无法寸进,自此,800年大限又成了修仙之人的最高寿元。要知道老祖可是活了无数年。”
“众修仙之人自以为是因为资源不够的关系。为了争夺资源,爆发了修仙门派延绵几千年的门派战争。
周朝后,随着困在元婴境的修仙之人越来越多,无一人能进阶至化神,春秋时,又有人开始检讨修仙之法和修真之法谁真谁伪,一时纵说纷云,争论不休。
但这时和。只有大禹统一天下后,曾留下九鼎,鼎文亦有上古文字所著经书一部,通传此经书即为。每一只鼎都铭刻了一段心法。
这九鼎总算因分散各地且周朝时诸王分封,保管九鼎的诸王未必肯完全听命于周穆王,未有人上缴九鼎,幸而未被周穆王毁去。
周穆王未收缴和,这两部经书并非稀罕之物,就如你们一样,大多数人家的子弟启蒙读物就是和。所以这铭在九鼎上的经文当时并未被人怎么放在心上。
春秋时期,检讨修真和修仙真伪之时,和,此时众人自然又想到这九鼎。
只是这九鼎一开始即被大禹分散放至九洲各地,只有集齐九鼎,才能凑齐这部功法。于是,自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之后,天下几大修仙门派围绕九鼎之争,又逼着各自所属的世俗七国开战,天下纷争俱为九鼎。”
“和的时候都是天下通传也无人能练成,那么现在天下门派如果将自己手上的鼎都拿出来,大家凑在一齐就能集齐经文,一起参习即可。又何必大家打得你死我活呢?”,赵政问道。
赵胜苦笑道,“敝帚自珍,这是天下之人的通病,如果在一开始就能按办法实行,自是天下太平,只是如今七国征战几百年,各派之间各国之间仇深似海,不到你死我活又如何停得下来,这场战争已经从最初的九鼎之争,变成现在的修仙资源之争,国土之争。仙人们要更多的修仙资源,世俗国家要扩充国土,到了今天这一步,已经不是哪一个人或者国家说停就能停得下来的了。”
“如今天下大势,三清观和秦国独大,六国须抱团才能对搞秦国,秦国处攻势,六国处守势,这十年间能得以天下太平,在于秦国在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也是元气大伤需休生养息,无力再战而已。一旦秦国稍恢复元气,天下又将再启战端!”
赵政双拳一握,坚定说道,“要想天下彻底太平,只有天下一统。否则今日有三清观秦国独大,明日玉虚观赵国独大之时,谁又能保证赵国不对其余六国起觊觎之心?”
赵胜闻言一惊,一时之间竟觉得此言无从辩驳。他正眼看向赵政,看到赵政坚定的眼神,这是一个八岁孩童的想法?赵胜顿生出一种荒谬的错觉。他今日特意前来和赵政说起这些,未尝没有在赵政心里埋下一丝种子的想法,如今秦国朝局,子楚成秦国太子已经势无可挡,赵政做为子楚的长子,如无意外自是子楚之后继秦王位的当然人选,他只期盼万一有朝一日赵政回国能继秦王位之时,或能念在天下黎民之苦止兵休戈,没成想反而激起赵政统一天下的想法。是祸是福?
**************************
咸阳,秦国王宫**一处院落内,一名内待刚把赵国赵家的变故禀报给华阳夫人,当听到赵政被玉虚观接走,毫发无伤进,华阳夫人冷笑一声,“夏姬这个蠢女人,难怪不得不受国君待见,蠢女人却总自以为自己聪明,做尽蠢事!”,下首的内待听得一头大汗,哪里敢接半句?
“你退下吧。”,华阳夫人淡淡对内待说道,内待如蒙大赦,忙不迭施礼告退。华阳在房内踱了几步,冷笑道,“想得够长远的,子楚连太子位都未登上,你就想到替外孙谋划了。你韩系一裔,还想在咸阳翻出什么浪来么?”
她拍拍手掌,不知从何处蓦然飘来一黑衣劲装男子,双目如电一身肃杀,黑衣男子不发一言躬身行礼,“去三清观将公子启请来见我。”,华阳吩咐道。黑衣男子施礼后身形一动,已失去踪迹,宛如鬼魅。
华阳所言公子启正是熊启,楚王熊元之子。今年二十一岁,他十岁那年被秦国后面的修仙大派三清观选为正式弟子,现已经筑基期修为。
楚王熊元在秦国作人质时娶了秦昭王之女为妻,生子熊启,熊启称华阳夫人为姑母,华阳夫人未能生子,视同为楚裔的熊元为亲子般,熊元回楚国时,熊启被留在秦国,身世命运倒和赵政有得一拼,都是人质二代,不同的是赵政是被迫留在赵国,熊启却是自愿留在秦国。
其时秦国楚系势力如日中天,同样来自楚国的秦宣太后把持秦国朝政三十六年,自宣太后之子秦昭王的王后楚夫人是宣太后安排的,宣太后之孙安国君之所以能被立为太子,正是因为娶了宣太后安排的同是楚国的华阳夫人,到当代秦王,三代王后都是出自楚国。楚系势力在秦国根深叶茂,相比楚国国内其时正是纷乱不堪,熊元共有四子,熊启排行四,熊启不愿意回楚而留在秦国发展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第二天熊启来到华阳夫人的厅前,几句寒喧过后。华阳说道,“你那位在赵国的侄儿近期有麻烦了,我要你和你弟弟公子安一道,去趟赵国暗中保护他,直到他安全回到秦国。”
“我赵国的侄儿?”,熊启一头雾水。
“嗯,你表哥子楚在赵国所生的长子,名叫赵政。”,华阳解释道,“夏姬已经派人去过赵国意图谋害于他。”
华阳又叮嘱道,“这件事先不要让你子楚表哥知道,他现正处立太子的漩涡中心,不要再让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去烦他。”
“侄儿省得。”,熊启不再多话,行礼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