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义回到家里,见姐姐回娘家来了。舒蝤鴵裻李存义叫一声“姐姐”,他姐姐高兴地答应一声,然后说:
“存义,我打算给你说个媳妇,说我婆家村的小丽。”
李存义听罢一下子身体旋转180度,然后疾步走出屋门、走出院子、走出大门、走出巷子,到了大街上,全身紧张得全部细胞要分离,整个身躯要变成一袋米了。女的,太让男的紧张了。
暴雨也有停的时候,狂风也有息的时候。约模过了一刻钟,李存义不太紧张了,怕姐姐笑话他没胆气,便惴惴地回家去,姐姐和母亲却什么也没有再说,可能是把那话题忘了,也可能是没发现或没重视李存义的逃离。
李存义跑到自己屋里练脊椎中正。师父说平时生活里不保持,形成不了习惯,总是心怀鬼胎低人一等似的股股凑凑地,耳朵不与肩对齐,鼻不与肚脐对齐,等比武时,仓促之下脊椎更不能中正,必然不能发力,比武必败。你脊椎端正地过一天,比武时就有了一份胜算。
他还记得脊椎中正的那个窍门,就是后脑勺与后脚跟对齐,脑袋不要前俯后仰。说事容易做事难,其实很难做到。李存义体会到练武之难不在于能不能流汗出力,而在于这些头发汗毛一样多的要领。师父说赤做不到便易使颈椎出毛病,颈椎与后脑骨咬合不佳,出拳力度必打折扣。有人一出拳就震得后脑痛,就更没法比武了。
正如师父所言,在日常生活里,头部后仰的情况不多,头不正,多数是前倾,李存义自己就是这样。他于是坚持挺直脖子,脑略后靠,与后脚根对齐,犹如一个人坐下,把后背稳稳地靠在椅背上——这就是师父说的“坐满后脑勺”。
他努力摆正脑袋与脊椎的关系,实现自身中气的“立身中正”,收获”一条线”。他找来一根细直木棍,恨不能用这根细直木棍从自己的下面实腿的三阴交穴往上扎,扎透到丹田,再扎透到夹脊,从而保证使这三点相连且成与地面垂直的一条直线。
他心想我的小月复原来是一个皮球。因为他师父说过丹田是产生中气之所,丹田产生的中气向上达夹脊(脊骨内侧),以致力由脊发,向下达实腿的三阴交。如果要把拳术的劲力、意气、神韵发挥得淋漓尽致,就要让中气以最快最捷径的方式贯穿夹脊与三阴交,两点间直线的距离最短。虽然练拳者的身体不是与地面垂直,不过此时这条三点贯穿的虚线却是与地面垂直的。只讲形体上的立身中正,没有中气的“立身中正”,久练不出劲也就自然。
用脑子动意念竟比月兑土坯、和麦秸泥还累还难!但用过多次后,他就感觉不怎么难了,容易多了,真是啥事也是习惯成自然,熟能生巧。
“娘,存义患啥病了,可能是吃鱼刺卡住喉咙了吧?”姐姐在说话。
“吃鱼?吃泥鳅也没钱买啊!”娘说。
她们这样说话,是因为姐姐看到李存义直咽唾沫。
她们不知道李存义是在复习师父讲的道家秘传伏气法。深吸一口气,发觉气息不能下沉,于是咽一口唾液,跟着这实体的唾液,气就下降到小月复丹田了。空气进入的是气管、肺部,唾液进入的是食管、胃部,空气和唾液走的根本是两条路线,关键是意念或说注意力到达了小月复,从而气贯丹田。
李存义又把脸埋进水盆里去呼气玩。
按师父所说,如果不咽唾液,就用鼻子将气慢慢呼出,呼到不能再呼时,小月复一松,自然凸出,小月复自发动地这么一动,你的注意力便入了小月复。注意力不入月复,便没有生理实效。很多人都是意想小月复半天,其实注意力还在大脑。呼气时要徐徐,即不是猛烈地一口气呼完,又要细微有声,即用力呼。小月复凸出之后,一吸气小月复就回缩了。凸凹小月复的注意法,锻炼了胸腔月复腔之间的膈膜。有人月复肌强壮得成块,但膈膜软弱,难有爆发力和持久力。膈膜很薄,却是发力的关键。在生活中,拉窗帘、拖地、抬家具,如果小月复松懈,一定使不上力。小月复发力至关重要,而隔膜比月复肌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