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也就是光绪六年的四月廿八日,忽有京城端王府一位姓王名永泰号兰亭的人,五十岁多点,奉差由京赴坨,从武清经过,因兰亭与李家乃世交,顺便到李宅看望李瑞东先生之父李小歧,并借宿于李宅。舒蝤鴵裻李小歧用名酒衡水老白干款待兰亭,下酒菜的精美的全家人的热情也让王兰亭感激不尽。晚宴后王兰亭与李瑞东燃灯闲话,二人偶然谈及拳勇,越说越投缘。李瑞东听说了以柔克刚、引进落空、舍己从人之类的技法,感到有道理而又难以信服,便要求与王兰亭一起到武书房大厅内一试身手。结果李瑞东三战皆北。想自己苦练多年,竟然一败涂地,李瑞东情绪十分沮丧,便问王兰亭所学何门,为何师所传。王兰亭便如实相告。
原来王兰亭乃太极拳大师杨露禅之大弟子。他早年学十二连拳周岳图,此拳为心意拳的一个分支,后随杨露禅学习太极门拳艺,得其真谛,禄禅师逝世后又于光绪初年拜董海川先生为师学习八卦门技艺。兰亭所练皆内家拳术,武功早已出神入化,但其深藏不露,为人谦和,待人彬彬有礼,从不与人谈论武技,还没有与人这么投缘过。
李瑞东便问:“京城有一最著名者杨班侯,不知您是否认识?”
兰亭答道:“他非外人,乃是我师弟,杨老师之次子也。”
李瑞东先生此时方知得遇真传,跪拜于地,欲拜兰亭为师。兰亭因两家为世交,与李瑞东同辈,所以不肯为师。想了想兰亭决定代师收徒,二人结为师兄弟。
此后,李瑞东随师兄进京,在端王府当了庄园处的官员,为从五品。因庄园处的公务为季节性,一年中仅有秋后一段时间忙一些,而平时绝大部分时间赋闲,所以李瑞东就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到拳艺中。
李瑞东吩咐家人准备酒席,并派人去邀李书文来共进午餐。
“何谓太极拳?太极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在运动中的阴阳转换、相克相生、相辅相成、互为弥补、共同生存的运变规律,太极拳则是人们按照这一不断发生运变的原理,来演示自然规律运变的载体,其目的是运用自然变化规律达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化解、互为对抗的技击运动。”李瑞东说。
当李存义询问太极拳练功的方法及其要点是什么时,李瑞东说:
“开势要保持神意清净,把自己融入大自然,立于天地之间并融为一体,心意中设想着事物的自然变化,并把自己作为与之对抗的载体,按照设想的事物变化,慢慢运变自己化解的方法;每一动作是用心意去催动身法运变,后脚跟踏地、下蹲,前脚下踩,体自然成反弯弓状,使劲力由脚跟慢慢催发身体每一关节达至手指尖;身法的运变神意要明,也就是说身法运变要达到什么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而使神意催动身法运变;头顶虚领、两胯松活、尾闾插地(成犁地势)、蹋腰落胯、蓄住劲势、腰脊松活而随势旋转、两肘下坠、两肩里合而下沉,两手如灌铅,后脚跟发力如抽丝,慢慢催动身体每一关节向前,指尖随势变化慢慢翘立,使手掌立向前;眼视远方,力达天涯。身体始终保持中正,变化灵活随意,进能攻、退能守;太极拳是以静制动,引进落空,化攻同时、化即是攻、攻也是化;化的同时,攻势已成,化中蓄劲,攻中发力。”
“京城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啊,有很多很多神奇存在!有一个董海川就是一位特别神奇的人物。我去年开始向董海川先师学过八卦掌。所以与董海川的弟子尹福、程廷华、刘宝贞等人以师兄弟相称,并且来往密切。但我因侧重于太极拳和心意拳,不是董海川先生的入门弟子,只是寄名弟子。
“为了练习八卦掌功夫,我曾用铁制钱串连,做成铁上衣一件,每于练习八卦掌套路时穿上,重达八十余斤的铁上衣穿在身上,我在练习八卦掌套路时仍能灵活自如。”
李瑞东于是给李存义表演。只见随着李瑞东的左右旋转,铁上衣犹如伞一样忽而转开,忽而闭合,十分壮观。而一般人穿上它别说练拳,就是行动起来都是困难的。
这时李书文来了,李存义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人物,竟然浑身枯瘦如柴。
酒越喝越觉得千杯都觉少,于是三人欣然结拜。
李瑞东一指李书文说:“你知道他武功多高吗,可是也败过。一会让他给你表演一下功夫!他修炼真传《易筋经》、《煅骨经》、《洗髓经》达到了炁入骨髓的境界,浑身枯瘦如柴却力大无穷。”
李存义于是欣赏到李书文用大枪挑起八十斤左右的大车轱辘摇风车似的呼呼转。
李存义也试了试,能挑动,但转了两下不月兑手了。
“有潜力,大有发展前途!”李书文高兴地夸奖。
“刚才说的那三本经,啥时候借我看看?”李存义问。
李瑞东回身以书架上翻出三本书,扔给李存义,然后借着酒劲念诵起其中的章节。
“他有过目不忘之能,又谝呢。”李书文说。
李存义借机赶紧探讨问题,他问:“谷道上提是为了虚领顶劲吗?”
李瑞东说:“人的丹田是个气泵,气管子皮钱向下压才能把气打出去,谷道上提是为了将丹田向上凑合,好让上面压下来的劲早点作用上。”
李书文也回答:“谷道上提是了身体紧凑利落,谷道上下坠如同拉拉着个包袱,包道上提后如同把包袱背起来,这样才能身轻腿快。”
李存义心想真是人各有各的练功体会,有时一样的体会表达出来也因人而异。
此后,李存义来北京时,就到李瑞东家里来玩。
一次,李存义竟发现李瑞东练起了少林拳。一问这事,李瑞东告诉了他事情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