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办公室出来之后,李云峰就沿着电视台门口的人行道漫无目的的走了几个路口。浪客中文网舒榒駑襻沿途上学的孩子、上班族都是行色匆匆,拥挤的大公共汽车像一条吃饱了的蛇,随着红绿灯的指挥,在拥挤的人流中艰难的爬行着,只有晨练归来的老人悠闲的散着步,聊着天儿,仿佛这忙碌的一切跟自己无关一样。
李云峰走着看着,想想刚才的一幕,他笑出了声,这个胡飞可真能搞啊,一大早也不闲着,把个小姑娘弄起来一起做“早操”,这小姑娘也是,守着青春活力四射的男朋友,还感觉不过瘾,非要找个成熟型的慰藉下,看来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啊。想到这儿,不由得想起了张颖,想起了丁旭,想起了贝贝,这些都曾经和自己有过肌肤之亲的人,现在都一个个少有了联系,不错,有过一次也无憾了。他又想起了苏颜,这个you物现在像块儿口香糖一样,任你嚼来嚼去,就是咽不下去,但也不想吐出来。每次节目录制前或者是中场休息时间,在演播厅的化妆间里,他都会特地前去关照,叮嘱这个,叮嘱那个,实际上就是想瞅机会和苏颜腻一会儿,苏颜也不反对,反而很乐意这样的关照。一定得抽时间把她给办了,他边走边想。感觉时间差不多了,就开始往回赶。
往回刚走过一个路口,突然听见背后有人喊自己名字。扭头一看,原来是朱刚编辑。“云峰,这么早?难得啊,呵呵。”
“今天儿太热,睡不好,就早早赶来上班,先去吃了点儿早饭。”李云峰解释着放缓了脚步,等朱编辑赶上来后,俩人一起同行。
“最近怎么样?”朱编辑关心地问。这个老编辑性格虽然温顺,但刚直不阿,对一些不顺眼的事儿,总是还以新闻人的职业道德去批评打击,一些前卫的同事们都说他是一个古板的新闻人。
这个“古板”的新闻人是凭借新闻操守成长起来的,也是被仰仗的新闻职业操守给束缚的。他年纪轻轻就凭借一手好文章,进了电视台新闻部,从一个小记者做起,一步步做到了新闻部值班编辑。他的业务能力全台人都佩服,每年的省级优秀稿件评比中,总少不了他的手笔,这一点比章总编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就是不服软,不爱阿谀奉承,不善溜须拍马,用当下的话就是“不活到”,太死板,所以总是得不到领导的垂青。表面上领导对他的业务能力、敬业精神大加肯定,鼓励新进人员要像朱编辑学习,实际上一到关键时候,领导们个个不给他说话,嘴一歪,好事儿都没戏了。
那是做新闻记者的时候,朱编辑负责跑当地一个县,也就是当时的驻站记者。他没有像其他驻站记者一样,要求当地配车配房,而是自己租了一间房子,县里有大的活动时,当地宣传部门就会通知他去,没事儿的话,他就到处闲逛,去主动发现新闻线索。当然,作为驻站记者经常是采写一些正面新闻,去为当地政府唱唱高调,捧捧场面,但是他不。正面新闻,他给予报道,负面新闻,他也来者不拒。这样以来,当地宣传主管部门不高兴了,你就是我一个喇叭,怎么能随意吹呢?刚开始时候,面对一些证据确凿的负面报道,当地政*府还会主动承认错误,找他通融,送卡送钱、吃饭喝酒、桑*拿*按*摩等,什么招儿都用了,他是软硬不吃,就认准一个理:有错必改。他只想着为民伸冤,抱打不平,坚守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新闻信仰。有一次,县里一家工厂排污,把当地农田都给污染了,有人反映给了他,朱编辑扛着摄像机就到了现场,看到深褐色的污水浸染着枯黄的玉米苗,一大片一大片的,看到坐在地头儿痛哭的农妇,看到企业负责人推诿扯皮的解释,他本能的新闻正义感油然而生,拍了一个片子,然后联系当地环保部门请给予解释和管理。环保局一听有记者曝光,赶紧赶赴现场,解释说,平时我们是怎么严格管理的,今天这个事儿事出偶然,回去一定严查,请朱记者高抬贵手,网开一面。最后,环保局长还特意把他叫到车上,偷偷塞给他一个鼓囊囊的信封,并告诉朱编辑,这个厂子是县里一个副县长的亲戚开的,自己也有难言之隐啊,况且副县长和市里领导都很熟,包括你们电视台领导,所以请您一定不要对外宣传。环保局长想着靠钱靠关系能轻松摆平朱编辑,他想错了,朱编辑哪里吃他这一套啊,把信封硬塞回了局长怀里,然后起身下车走了。第二天,市电视台新闻节目播发了这篇报道,并强调对于事件的进展情况还要做跟踪报道。
这事儿在该县引起了强烈反响,主要是县领导层:这怎么能行,驻站记者都不听话,怎么做好我们这儿的宣传?于是,由宣传部门出面,强烈建议市电视台更换记者。当时台长张明还是总编室主任,他找朱编辑谈话,意思是说,在下面驻站,要和当地部门搞好配合,要补台,不要拆台,要学会“与人为善”,别没事儿老是给当地政府添乱。朱编辑没等张明把话说完,就用新闻职业操守的理论把他的话驳斥的体无完肤,然后愤然离席了。
当然,胳膊扭不过大腿,没多久,朱编辑就被调换到了相对清闲的“农口”跑线。台领导意思是在这条线上,看你还有什么施展的。谁知朱编辑不仅没有消沉低落,反而发挥自己优势,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贸市场,采访出了很多“沾地气”的新闻。吉人自有天相,他被当时一位主抓农业的副市长关注了:这么好的记者,这么好的稿子,这么好的宣传,在关心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上,太需要了。他把这个建议告诉给了宣传部长。宣传部长把意见转达给了市电视台。有了领导的关注,总得给个回复吧。于是市电视台就在全台开展了“向朱**学习”的活动,把朱编辑怎么深入基层,怎么勤劳敬业,怎么任劳任怨,怎么默默无闻,弄成事迹报告会,让全体职工学习,同时,破格把他提拔为新闻部副主任,主要负责新闻稿件的编辑整理。名为提拔,实际上是让他离开了展示的土壤,你不是爱负面的吗,我给你找个清闲的差事,你不是业务精领导重视吗,我给你个位置,让你见不到领导、下不了基层。
他曾经不止一次的怀疑自己的性格和行为,难道自己错了吗,难道新闻职业操守只有在学校课本里才会有的吗?难道自己一直遵循的也是被社会公认的职业操守,就那么不被领导和同事们接受吗?如今年过四十了,依然在这个岗位上,毫无提拔的意思。朱编辑也知道自己的不足,但这是爹娘天生给的,自己也改不了,看到一些人为了晋升、为了个人利益,丧失新闻职业道德,做一些违心的报道,跟在领导后面唯唯诺诺的时候,他就感到浑身不自在,觉得恶心。(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