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大秦 第一二三回 不速之客提定国策

作者 : 血染大秦

“末将安南将军帐下典军中郎赵佗,特来应大王之邀议事。使用138看书网阅138看书网,完全无广告!”帐外这一声高喝,中正平和,确又显得大气磅礴。

“哈哈……好……有请。”不想事到临来,确还仍有如此变故,尚还有如此英才而埋没于军伍之中,此刻亦被他李显给发觉而出,李显不由得颇是开怀的哈哈大笑不已。

帐外虎贲得令,放这赵佗入内,诸人以目视之,确见得这赵佗,虽年不过二十三四,然确已是一高八尺余之壮汉,虎背熊腰,双臂津肌条条粗壮如蛇舞,一看便知乃是熊虎之士也。

只光这外像,看得便让李显满意不止,当下点头轻笑道:“赵将军且先安坐,先听听黄将军之言如何?”

“诺。”在听得李显让他入坐后,赵佗脸色平静,脚步平稳而有力,确并不曾见得有几分偶得赏识的喜悦之情。

“中正平和,不焦不燥,沉稳有度更谦喜怒不形于色,此大将之姿也。”见得这赵佗如此,李显双眸中更见得几分欣喜。

不想今日一翻密议,确是让他李显识得这般一个大将,此诚可喜也。

“禀大王,末将以为,此番我大秦大胜一场,关外九路诸侯,实以名存而实亡,百万大军,当不足为虑也,乘此时,我大秦当尽起三关精兵并蜀中精锐,兵分三路,一路出蜀路三山关,一路出京畿虎牢关,一路出晋西北河。三路精兵,挟大胜之余威,同伐于赵,楚,齐。此天下必可一战而定也。”黄羽此刻,意气风发,谈笑间,确若有那无穷自信于内。

正如黄羽所说那般,今日这虎牢关外这一场大胜,关外这九路诸侯,其实力已是被秦军十去其七八之数,可谓是大伤了关外九路诸侯的元气,再挟此等大胜之威,兵分三路,一路从蜀中之地,发精兵出三山关,过夷陵,巴山,直入荆襄之楚国月复地,以断联盟之后路,一路从魏,晋,韩,三国十州之地处,由蒙恬发精兵北渡大河而上,直抵燕,赵之地,燕居偏远幽燕之地且不说,然世居赵地的赵国,从魏,晋处发兵,过大河,朝夕可至,赵国精锐大军皆屯于这虎牢关外,赵国,当蒙恬兵至时,必可一战而定。

一路兵出虎牢关,不求有功,但求能拖住关外九路联盟之回援,如此足矣。

有此三路精兵,分发而定,天定尽可再得半数矣。

“此不然也。”黄羽言末落,边上那杨龄确接口道:“末将以为当此大胜之机,关外联军外无强援林立,内有内讧祸乱之嫌,当是时,当北联蒙恬将军陈兵于彼,合兵一处,一鼓作气,尽破此百万联军于一役,重挫众路诸侯,至时,我大秦之国力,将独傲于世,攻城拔寨,当如摧枯拉朽般,不费摧灰之力,大王大军所指之处,无有不降也。”

杨龄的意思也很明白,关外九路诸侯齐聚于此,他们几乎都是集结了国中大半以上的兵力至此的,都想着是能够一举而拿下秦国,好瓜分秦国的。

然而,因着这一战,几乎让他们把带来的兵马死就死伤了过半之数,正如杨龄所说那般,此刻关外九路诸侯之间必然是兼隙重重,隔阂早生,所谓的内讧祸乱之嫌疑,当是指如此,再加上因着大败了一场,而使得众路诸侯联军的士气低度低落,如此一来,只要北联蒙恬,兵出洛城,与这虎牢关处的大军,形成夹击之势,当可尽破此诸路联盟,而重挫于诸路诸侯国,如此一来,秦国之国力,当是这天下众路诸侯中之最,独傲于世间,至时,只要秦王想要攻打哪里,哪里就必会举城而降矣。

杨龄此计,比之黄羽亦是各有秋千,算是在伯仲之间,李显暗自点了点头算是作肯定之色,确并不吭声指点,而是只把眼光瞟向了这新进来的这位速之客,安南将军帐下典军中郎将赵佗道:“赵中郎以为当如何?”

确见得那赵佗躬身而起,以他那平稳的口气,确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般道:“禀大王,末将意以为,我大军该当此时,致书于关外九路诸侯,罢兵言和而休生养息于民矣。”

“哦?”李显对于赵佗这话,确是让他大感意外,刚于夜宴之上,李显就定下了调论,是继续挛战于虎牢关外,还是调转兵峰而乘着关外九路诸侯无气大伤之时,而平定塞外之乱。

毕竟,塞外之地,除了那已经被大秦所灭的乌恒,大宛二国外,其中比较强大的,尚还有北匈奴国,南匈奴国,以及楼兰国,其它如乌丸,鲜卑,东夷,夜郎,邛乍,南越,东胡龟兹,于真,康居,乌孙,疏勒,夫馀,高句丽,车师,东西羌族,羝人,羯人等,虽皆是撮尔小国,但若不除,以这般儿化外蛮夷之狼性,比及三五八年之后,亦可为中原之大患也。

所以,李显打的主意其实就是要乘此中原诸路诸侯无力之时,而让秦国腾出手来,再次北出塞外,征服塞外之民。

但是他确不知道这赵佗竟然为何会突然有如此一说,所以李显才会大感意外。

然而,对于李显的惊讶,赵佗确是并末有任何惧色,反倒是继续道:“末将本汉州商县人,家有兄弟九人,但至今家中除末将外,只余一么弟。周遭乡里同末将家中者,亦捌,九不离十,家中虽因大王之国策而富足有余,确苦无人嗣矣。国中厌战之辈,比比皆是,往昔乃国势所至,不得不战,而今吾大秦威凌于世,末将肯请大王三思而罢兵休生养息于民,如此不出三年,大王再起刀兵,吾大秦必可强盛于此时百倍不止。”

言罢,却是以头呛地,磕头不止。

“唔……”李显双目定定,确是久久而不语。

他毕竟是身居于高堂之上,所见者亦是军中诸将士,平日里只见着诸将士们士气澎湃,战意高昂,只意以为军中之辈皆善战敢战之辈,而咸阳城中百姓,个个富足,更是支持着李显大战。

所以,李显就误以为这大秦之百姓,确是全都支持着他征战的。

然而,此刻,李显才发现,原来他确是错得离谱了,毕竟他常身居于高堂之上,确并不能够去了解那些升斗小民们的思维,而平日里又末曾有谁与他说起这些。

轻叹一口气,李显确是颇有些意兴阑珊。也确实,大秦国,虽然因着李显的以商业贸易为本而富国强民,但是,五年来的连番征战,确亦是使得大秦之国民死伤无数。

虽然还谈不上十室九空,但是正如这赵佗所说那般,一家九子,至如今已经是战死七人矣,如此而来,百姓们又如何能不厌战。

“汝之三人,意以为当如何?”让那赵佗归于一边后,李显确复又问起了白起,王翦,李斯三人。

毕竟,眼前这三人,才是李显乃至于这整个大秦国的真正支柱所在。

略一思索后,那李斯确是当先开口道:“斯意以为赵中郎之言甚善,大王当采纳之,然与民休生养息当行,但征伐塞外楼兰之势亦不可停。”

“如今天下,关东唯剩九路诸侯于世,我大秦独占半壁河山以坐守西南,前有大河相隔于外,侧有虎牢雄关于内,而今又有这虎牢之外一场大胜而大伤诸路诸侯元气,吾大秦自当坐守山河北岸,行那离间挑拔之计,以乱诸侯,尔后,乘此时,尽起马步军,攻伐塞外,灭蛮夷东虏,以去其隐患,保我河山不失。”

自李斯在东城外招贤馆处,被秦王李显直接提为黄门侍郎,尔后转而出任军师祭酒,再到现在的吏部尚书,一步步爬上来,虽只三五年时间,但是李斯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那个小小的上蔡胥矣,而是贵为一部尚书的人物,他的眼中,自然就会把升斗小民慢慢的淡去,转而只存在着这若大的大好山河。

对于升斗小民之苦,李斯此时之体会,已是大不如当年。

然而,此刻,经得这赵佗提起,李斯方才霍然惊醒。

百姓,厌战了。

然而,随着这两年的发展,在靠近于秦国边境处的楼兰王国,因为少了乌恒国和大宛国这两个同处塞外强国的掣肘而变得更加的如鱼得水,发展是颇为迅速,若是大秦再不予理会,再过得三五年时间,这楼兰国,怕又会成为第二个匈奴国,而变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楼兰国,确是到了不得不除的地步。

所以,李显早在很久以前就想着要出兵去剿灭于这楼兰国,可是一直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耽误了,而直到最近,确又出了关外九路诸侯并伐于秦之事,李显在狠心的扫灭了这一股威胁之后,楼兰之事,确已经是变得不得不为。

当然,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如今只在五年时间内,大秦国已经是生吞了包括魏,晋,韩,蜀,大宛,乌恒,这六国千万万里的土地与百姓。

然而,大秦国当中,各户吏刑部主官,确早有缺失,一直都是李显自已在操持着,那又如何能操持得过来。前朝武昭王李思留下来的那些个尸位素餐之辈,又如何能帮得李显?

然,比及吕不韦,百里奚,李斯,等治世之文臣而被秦王李显提拔于微末之间,重视于朝堂之上,显化于世后,方才算是稍微得让这政令得以通达也,然而,他们上得朝堂之上才有多久?

大秦国,侵吞得太快了,快到已经快有些消化不良的地步了。

所以,大秦国,也是该好好的休整休整了。

“公胜,博平以为呢?”李显又把眼看往白起,王翦。

白起,王翦二人相视一笑道:“末将亦以为,与民休生养息之策,当行,然北征楼兰之事,亦当迫在眉睫,当速行之,否则,以那楼兰之发展速度,至时再行力剿之,怕是要多花十倍之兵力而不止。”

“唉……如此,孤且修书一封,致于关外言双方罢兵而还,孤将亲提大军回师咸阳,以镇国都,王翦,白起,汝之二人,可愿为孤提十万虎狼而扫平楼兰?”

“末将愿往,定不负大王所托。”见得李显主意已定,白起,王翦二将轰然应诺。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血染大秦最新章节 | 血染大秦全文阅读 | 血染大秦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