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包谨中带着复杂的心情走了,任达智心满意足地回来了。
在欢送会上,华文修和周颖菲拼命地打催泪弹,弄得很多人都流了眼泪媲。
包谨中发表临别留言时,由于语言过于断续,且泣不成声,结果没有成功。包谨中只有从口袋里掏出手稿,请华文修代他宣读丫。
华文修以煽情的方式朗诵,令大家又难过一场。
二〇〇三年,北港市分行经营目标考核在全省领跑,由于受王雄波案件的影响,单位评先被一票否决,但尹力平个人被省分行晋升一级工资。北港市人力资源部年终考评全省第二,文一帆被评为全省优秀人事干部。
二〇〇四年春节前,谢凤儿在北港市的“灵山凤山珍馆”开张了。两层楼,八百平方米,装修别具一格,格调高雅,古朴清新,文化氛围浓厚。不论是大厅还是包厢,装裱的诗歌名画,有古代名家的诗画,有现代艺术家的作品,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食指的《相信未来》和《热爱生命》也在其中。在整个策划上,华文修功不可没。
开张的那天,叠峰县来了很多人,也有一分部长江行的人,许风也来了。几天来,文一帆和他的人力资源部使出浑身解数,拉来很多客人。张玲也拉来几个旅游团。贺之俊又把他同学的电子乐队请了过来,谢凤儿说一定要给钱。华文修和谢凤儿每天还表演两场诗朗诵。
由于谢凤儿在省电视台工作的姐姐出面,市电视台也来采访,做了一个小专题片,片名为《灵山凤舞文化大餐》。
“灵山凤山珍馆”在北港卷起了一阵小旋风,一时,生意相当火爆,谢凤儿心里乐开了花。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华文修终于把灵山姑娘谢凤儿娶到了手。正月初六,华文修和谢凤儿的大婚在北港市“灵山凤山珍馆”举行。文一帆专程从宁溪赶了过来,当了证婚人。文一帆和谢福生两人谈了很多话,喝了很多酒。雷启明和包谨中也来了,加入了人力资源部的阵营,与封铃、桑雪婷、田秋敏、肖丽萍和张玲的美女阵营进行了对决,一直喝得歪歪咧咧为止。
刚过完元宵,尹力平召开一次党委会,就人才流失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大家对员工调出系统和跳槽到其他银行的两种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一致认为调出银行系统的员工,主要对动荡多变的人事制度改革感到焦虑和厌烦,向往一个相对平稳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哪怕是少点收入都在所不惜。跳槽到其他小商业银行的员工,主要是考虑工资收入,向往“计价定薪,不封顶,不平衡”的薪酬分配制度,至于工作的不稳定和压力大,大家都忽略不计。在热烈的讨论中,大家取得共识,长江行和那些小银行比较,优势很多,就是一个短板,机制不活。小银行有很多短板,只有一个优势,有一个全行性的业务计价系统,每位员工的业绩明明白白,每月的薪酬清清楚楚。小银行这个优势一俊遮百丑,屏蔽了长江银行所有的优势。大家最后认定,要想留住业务人才,只有实行产品计价的薪酬分配办法。
尹力平想想也对,天河支行丛向阳就是有个计价办法,调动了员工积极性,业务经营跑到了全市前列。尹力平下定决心,长江行北港市分行要抢在全省之前拿出一个产品计价办法。此项工作由章必成全权负责,人力资源部具体操作。
章必成找来了多家银行的产品计价办法,去天河支行开了一个座谈会,召集部分行长和经理及业务骨干开了一个专家论证会,然后自己动手为产品计价办法搭好了基本框架,最后由人力资源部姜仲东起草,文一帆负责把关,自己亲自审查,形成了初步意见。经党委会审定后,五月份下文试行。实施一个月后,进行了一次修改;实施第二个月后,微调了一次。这时,全行怨声四起,对计价办法进行了猛烈抨击。
为了搅动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尹力平决定在云雾山召开一次“计价办法纵横谈”的讨论会,市分行全体领导、支行行长和市分行部门经理参加。
2
八月,是“云雾山老人”最得意的黄金月,人类潮涌般地来到它身边,万头攒动,熙熙攘攘看它;帅哥美女,彩装云集爱它;车水马龙,香火鼎盛供它。它高兴极了,尽兴地施展它的神力,一时喷出袅袅白雾,一时洒下绵绵细雨,一时刮起微微凉风,云雾山成了清凉世界。人们心旷神怡,一片欢呼,齐声赞美。
此时的“秀岭宾馆”的“和谐厅”里,长江行北港市分行的“计价办法纵横谈”讨论会已开场,虽然室内环境凉爽适宜,但人们心里却热浪翻滚,正在演绎着不和谐的主题。
首先开炮的是岭南县支行钟逸文,他说:“产品计价没有错,也是未来薪酬改革的方向。但在基本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实行产品计价,是拿员工的生活费开玩笑。这两个月你们知道我们拿了多少工资,每月人均五百元,接近了北港市社会工资当期最低工资标准。岭南的员工怎么活?我认为,这个计价办法要取消。”
天河的丛向阳说:“这个产品计价办法对城区行有利,比如中间业务产品,北港市是经济中心,人口近百万,中间业务得天独厚,又如个人贷款,北港市楼盘林立,坐在家里按揭都做不完。像我们农村支行,就是拼掉这条命,也差得太远。听说上个月城区某支行客户经理每人都有三千多元计价工资,叫我们这些农村行的人寒心。我们支行有两个客户经理前两天就去一家小银行应聘了。”
叠峰的傅青云说:“作为农村行,就是储蓄业务好一点,但也有明显的的季节性,在计价上与城区行比有较大的劣势。在不良贷款清收上,都是事实不良贷款,基本上是骨头,没有肉。城区行囤积不少平台反映的不良贷款,都能正常收息,有些还能收本金。听说有两个城区行,上月人均计价工资四千余元,但存款计价只两百多元,中间业务计价也只有一百多元,剩下的三千多元基本上是平台反映的不良贷款清收的计价。这就是我们的产品价格有问题,等于市分行送钱给他们用。”
金桥支行的吴建林说:“虽然这两个月计价,我们工资稍微高一点,但也是干出来的,平台反映的不良贷款也要上门去收,并不是坐享其成。城区行的工作也很辛苦,我们的网点员工工作量比农村行大多了,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去实地考证。可以说,市分行没有照顾我们,大家多心了。说到现行的产品计价办法,我也认为是有缺陷的,大家都对价格高、容易营销的产品感兴趣,不太关心主要经营目标了。这样,会影响我们在省分行抢工资,因为省分行只考核几大目标,没有对市分行实行产品计价。”
监察室的钱正廉说:“我建议市分行机关就不要搞什么计价了,好好的一个机关,现在前后台都有矛盾了。说实在话,前台的员工没有营销任务,却在享受计价的成果,在支行计价的工资上扣下几个点,说是管理费或调剂基金,其实就是本部门的计价工资。我要提醒大家,王雄波的案子还没有过去多久,大家要从中吸取教训。又像信贷部门审查贷款,本来就是你的正常工作,除拿了全额工资,还搞了多少钱一笔业务的计价,搞得大家削尖脑袋想去这个部门。后台部门工作也很忙,只是工作性质不一样,在收入上差别不能太大了。如果说后台人多了,可以减人去前台嘛,前台有很多人原来也是在后台工作的。”
计划财务部的董仕进说:“这个计价办法是打破一个铁饭碗,又给一个铁饭碗。也就是打破了员工平均吃大锅饭的铁饭碗,却给了客户经理一个铁饭碗。客户经理拿了后台一样的工资,再另加计价工资。就是说不要做任何业绩,甚至不要上班,都有后台一样的工资。后台员工意见很大,大家强烈建议修改这个规定,市分行前台员工要计价,只能保留基本生活费和岗位工资,取消绩效工资底薪,要不就不要计价了。”
法人客户部的郝金才说:“产品计价要一分为二地看,新成立的股份制银行,每位员工都在一个起跑线上,他又有计价系统,不管什么价格,只要单位费用上承受得了,都是合理的。而我们这样的老银行,在存量业务上千差万别,分布的区域又不均衡,就像刚才傅行长所讲的,城区行在平台反映的不良贷款,很多农村行没有,如果计价就不太不公平了。再举个例子,像我们法人业务,一个客户动辄几千万元,甚至几个亿,十几个亿,你给哪个客户经理计价,就是给几十人计价,都要赚得盆满钵溢。小商业银行是客户经理用自己的工资费用资源去营销项目,他请别人协助,别人要与他分成,比例是有规定的。而我们营销的费用都是单位出账,有些大项目营销时,前前后后费用要几十万元。大项目营销行领导都会出马,方方面面参与的人也很多,大家都有功劳,利益分成也是一笔胡涂账。所以,就是有一个电脑计价系统,在我们这个体制机制上,也很难求公平合理。我的意见是,既然产品计价是大势所趋,我们不能一概否认,要搞的话,步子不要大了,有错就纠,逐步完善吧。”
接下来的发言,大多数人是持否认态度。
几个行领导意见也不太一致,基本上是持分管部门的立场,也有赞同农村支行观点的。对产品计价的大方向都给予了肯定,但对目前的计价办法,也很谨慎地谈了一些看法,都持不太乐观的态度。
章必成没有发言。在批评的声浪中,他虽然表面很淡定,但心里很不是滋味,甚至有点恼火。自己事必躬亲,亲自参与全过程,辛辛苦苦搞了这么长时间,自我感觉良好,认为最起码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没想到反对意见竟然这么多,自己寡不敌众,难以反驳。看来,只有等尹力平最后拍板了。
计价工资试行两个月后,文一帆根据支行的反映和自己观察分析的情况,给尹力平和章必成写了个专题分析报告,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因此,大家发射炮弹的弹着点,文一帆心里有数,没有惊惶失措。
一天多来,尹力平除了在会议上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外,晚上还找人谈话,私下听取大家对下一步产品计价的建议。第二天下午,尹力平在总结讲话中,没有用讲稿,作了即兴讲话,充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我们这次‘计价办法纵横谈’讨论会开得热烈紧张,大家畅所欲言,炮火猛烈程度空前,把计价办法轰炸得体无完肤,但也有一些好建议,对我们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完善产品计价办法有着比较好的指导意义。对我本人来说,这次讨论会,使我接受了一次生动的教育,受益非浅。这两天我一直在反思,也找了一部分同志征询意见,这条路是继续走下去还是止步返回。”
全场一片安静。
尹力平喝了口水,继续说:“市分行这次试行产品计价办法是形势所迫,不是心血来潮。大家知道,近两年我们有一大批前台员工去了小商业银行,奔的就是丰厚的薪酬。这些小银行也就是利用‘产品计价、按价取酬’这个法宝在国有商业银行轻易地挖走了一大批营销能手,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了业务的快速发展。为什么我们留不住人才,党委前些天开了个会,大家认真地进行了反思,一致认为短板在薪酬分配制度上。同志们,我们现在的机制确实有严重缺陷,一个有市场营销能力的人,一个对单位业务发展有较大贡献的人,他的薪酬与其他员工相比,没有多大的差别,就连市分行对营销大项目的员工给了一点奖金,有些人还会眼红。这样,怎么能留住市场营销人才?怎么能调动有市场营销能力的员工的积极性呢?在工资分配上,我们有两个大锅饭,一个是全行单位之间的大锅饭,一个是员工之间的大锅饭。这些年,我们通过加大绩效工资的比例,通过业务经营目标的考核,拉开了支行之间工资分配总额的差距,成功地破除了一个大锅饭。但这一成功来之不易,从否认、怀疑、争议到认可也有几年的磨合期。我们今天试行产品计价办法,目的是要破除第二个大锅饭,也就是员工之间的大锅饭。在这里,我又要表扬天河的丛向阳,他几年前就在吃螃蟹,搞产品计价,虽一波三折,但最后成功了。这两年,名落孙山的天河支行跑到了全市前列。”
大家都羡慕地看看丛向阳。丛向阳心里高兴,但不动声色。
尹力平接着说:“因此,我想,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的产品计价办法要义无反顾地进行下去,就是重起炉灶也在所不惜。有些事,大家心里都有数,市分行的工资额度下去后,又有哪几个支行能真正拉开分配差距。我理解,因为没有建立员工个人业绩账户,无参照物,无法拉开分配差距。由于干多干少一样多的钱,能干的就不会主动去干了。近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古怪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个企业,是精英在创造效益还是广大职员在创造效益。”
对尹力平提的这个问题,大家很感兴趣,都在静静地等着下文。
尹力平点燃了一根烟,然后接着说:“大家可能会说是广大员工在创造效益。这是官话,这是我们正面宣传的一种理念。客观地说,我认为是精英在创造效益。所有的企业家依靠的是他的营销精英团队,其他的部门和人员都是在围绕这些精英提供服务和支持。如果一个企业只有按步就班为营销精英团队提供服务的群体,没有一个有效的营销精英团队,这个企业就没有生命力,很快就会寿终正寝。我们长江银行为前台提供服务支持的有一个庞大的群体,也就是我们的后台部门。而我们缺少的就是企业的主体,营销精英团队。这个精英团队不会从天而降,他是要培育出来的。培育精英团队,必须要有培育的土壤,成长的平台。这个土壤和平台,就是薪酬和福利。近年来,我们这块土壤和平台没有引来营销精英,而是在不断地为其他银行培育和输送精英。同志们,精英一方面在直接地创造效益,带来企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在做带头和示范作用,激励更多的人发挥自己的潜在能量,争当企业中不可替代的精英。那些股份制的小银行早就有这种理念,只要有了精英,就有立足之地,就有发展之长。同志们,我们不要再有‘离开你,地球照样转’的老观念了。要审时度势,研究对策,考虑如何建造留住精英,培育精英的土壤和平台。”
尹力平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我们将会认真研究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确保全行员工基本收入的前提下,力求我们的产品计价办法向合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云雾山会议结束后,北港长江行的产品计价办法采纳了大家的部分建议,多次修改后,终于见了一些成效,反对的声音逐渐小了下来。于是,产品计价办法的文件十二月份正式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