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梦 第三十章:尊老爱幼 和睦温馨 (15)

作者 : 隐农

沈心鸣说道:“还有一次,一天,一个患腿疼的病人来就诊,孙思邈便给他针灸。他按照医书上的穴位,扎了几针,都未能止疼。他想,难道除了古人发现的三百六十五个穴位之外,再没有别的穴位了吗?他仔细地认真地寻找新的穴位,一面用大拇指轻轻按掐,一面问病人按掐的部位是不是疼,病人一直摇头。最后,当孙思邈的手指按掐住一点时,病人立即感到腿疼的症状减轻了好多。孙思邈就在这一点扎了一针,病人的腿立刻不痛了。这种随疼点而定的穴位,叫做‘阿是穴’又名天应穴、不定穴。这是孙思邈对我国针灸学的一大贡献。”

沈心灵听了,立即说道:“这个穴位我知道,就是按着疼痛的地方。”

沈心鸣说道:“是,当病人生病的时候,医生就在他的身上寻找这一点,如果疼痛了,那就说明找对了,在这个地方针灸,就可以止疼了,这就是:以痛为腧法。”

沈心灵感叹着说道:“在那个时代,能研究出这些来,真是不简单。”说完后,又好奇的问道:“说一说张仲景的故事。”

沈心鸣说道:“好!”沉思片刻,接着说道:“张仲景的医书《伤寒杂病论》里的辨证论治的思想是医学的一大进步,它的出现是对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绝对的主宰作用。所谓的辩证论治的发现也是一个巧合,说的是一次两个病人同时找张仲景看病,都说头痛、发烧、咳嗽、鼻塞。经过询问,原来二人都淋了一场大雨。就给他们切了脉,诊断为感冒,并给他们开了剂量相同的麻黄汤,发汗解热。第二天,一个病人的家属来说病人服了药后,出了一身汗,病情加重了,头疼得厉害。张仲景很纳闷,以为自己诊断错了,就赶紧到另外一个病人家里去探望。见这个病人也是出了一身汗,病好了一大半。他很奇怪,为什么同样的病,服用同样的药物,疗效却不一样呢?他就回忆起来昨天他们来诊治的情景,猛然想起在给第一个病人切脉时,病人手心里有汗,脉象也比较弱,而第二个病人就没有这些,这个差异被他忽略了。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病人本来就有汗,再服下发汗的药,身体不就更虚弱了么!这样治不好病,反而加重了病情。于是立即给病人改变了治疗办法,重新开方抓药,结果病人的病情很快就好转了。从这里他总结出来了辩证论治的方法,就是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诊治,不能一成不变。”

沈心灵不住的点头,钦佩不已,十分期待的说道:“有意思,再说一个。”

沈心鸣接着说道:“下面的一个故事更有意思,说的是张仲景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在当地是一个有名望的医生了,但他还是很虚心好学,如果遇到好的药方,他都会不远万里求来研究,这样他的医道更加的精进了。一次他的弟弟要外出做买卖,临别的时候,张仲景给他把把脉,说他会在一年后在后背上换得一个搭背疮。弟弟听了,就说:疮怕无名,病怕有名,这背上长疮,如何是好?张仲景就说:我可以给你开一个药方,如果你觉得后背不舒服时,就服下它,我要把这个搭背疮给你转移到上的软肉上来,如果你遇到识得病症的人,就叫他给你医治好了。不过,你要写信告诉我。弟弟答应了。果真在第二年这个时候,他的后背就疼痛了,忙按方服药,把疮引到上了。然后就找郎中医治。可是,郎中都不识得,说这是疖子或者是毒疮。后来,找到同济堂的郎中‘王神仙’,他看了后说这是搭背疮。就问这是谁给转移的。弟弟就照直说了。王神仙就让他回去医治。弟弟说,路途遥远,也许不能到家就没命了,求他医治。王神仙就给治好了。弟弟就写信给张仲景,详细说了情况。张仲景就不远万里找到王神仙处,在他这里隐姓埋名学医。时间长了,就成了药店的二先生。恰巧一次老者来了,说他的儿子得了急症,请王神仙去医治。过了一会儿,老者拿着药方回来抓药。张仲景见药方里开有毒药藤黄,就明白了孩子的肚子里有虫。又见只开了五钱,就迟疑了一下,但还是照方抓药了。待王神仙回来后,就要到后院歇息,被张仲景拦住,上前说一回病人还会回来请。王神仙诧异的问为什么?张仲景就说:先生开的药方里的藤黄含量不够,得需要一两,五钱只能把虫子毒晕,而不能毒死,反省过来,更加折腾人了。王神仙将信将疑。就在这时候,那位老者果真又来了,情况如张仲景所说。王神仙没见过这个情况,不知所措了。张仲景就请求前往诊治。张仲景叫人将孩子衣服月兑去,用一根三寸长的银针,看准穴位,一针下去,扎住了孩子肚子里的虫子的头,将其扎死了。然后服下一副泻药,那个虫子就泻出来了。王神仙见了,连连称奇,忙请教尊姓大名,张仲景这才通报了自己的名号。并说自己是来求学的。王神仙连称不敢当,设宴款待。从此两个人相识后,惺惺相惜,互相切磋医术。”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蝴蝶梦最新章节 | 蝴蝶梦全文阅读 | 蝴蝶梦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