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道二公司西气东输永和改线工程项目部的办公室里,有一张线路走向及改线布置图,在图上有多达几十处长短不等的蓝色平行线,它们是为管道施工而修建的伴行公路。短短7.1公里的管线,伴行路长近30公里。图上标有伴行路的地方,意味着都是山。
干管道的人都知道,管线施工,一怕水,二怕山。而地处山西永和县境内的吕梁山脉,正是管道施工最怕的“直上直下式”断裂型山。在这样的地方修建伴行路,甚至比管道施工本身还要费力,但它却是一道不能省的工序,因为没有路,所有管道施工必需的重型装备都用不上。
7月31日下午,我在时任项目经理王连玉、党支部书记刘金岭的带领下,从项目部所在地赶往十几里外的机组施工现场。车行40分钟,在大山里转了几十道弯,可见山势之陡峭。在“摩天岭”,我实实在在地上了一堂管道施工的实践课——管道从山顶经坡长300米、近41度的陡坡直下冲沟,再扬头上爬一道更陡的短坡。这样的陡坡,已超过施工设备爬行的极限。为此,吊管机无法布管,必须用单斗在一头以钢缆牵引,绕着修好的“盘山路”慢慢下行放管。记者在短坡这一头儿看到,从山顶到沟底的数百米管线宛若一条黑色巨龙,正自东向西延伸。据担任施工任务的机组长谢春介绍,这一段几百米的活,已干了一个星期。在回答关于“水网和山区施工哪个更难”的问题时,他深有感触:“两边都太难了!水网是有劲使不上,山区是有劲不敢使。”
排除万难保施工作业
把管径1016、壁厚21毫米、单根长12.20米、重约7吨重的钢管要运到坡度达60度、高达210米的山顶上,谈何容易。山高坡陡,大型管道施工设备根本爬不上去,吊管机不能用,就开辟盘山施工便道,利用载重柴油“炮车”往山上拉。“管道人”焊车在这里根本无法施工,只能改用5千瓦柴油发电机给焊接焊机提供电源。站在山下往上看,施工仅能运用卡特320、330单斗挖掘机,歪歪斜斜地缓慢爬行,令人胆战心惊,似乎随时都有滚落深沟的危险。施工时,机组每天想办法、找良策,采取阶梯式搭平台一步一个台阶的方法,一个台阶运一根管,管子组装焊接一根,并把常规采取的大机组分成6个小台班,分布各个山头地段分段施工。按常理,一支管道施工专业施工机组要完成7.1公里同样的管线,不用一个月就能完成主体施工任务。可在永和施工地段,每天每个班组焊是以米来计算的,碰上山高沟深,地势凹凸不平,落差几十米属正常。管子下沟深挖达10米,一天只能组装一根12米的管子。施工中还常有塌方、滑坡现象,松软沙土地形給施工埋下不安全的隐患。为此项目部为施工小组配置了防滑坡防护墙,每焊一根管都要加盖防塌箱,以确保组对焊接人员的安全。山区气候多变,施工中突然下雨,泥泞的盘山路无法通行,也给施工造成很多麻烦。车辆上不了山,职工们就步行到工地,一走就是两三个小时。面对艰苦的环境,就连奋战在管道施工一线20年的职工都说:“宁可干10公里平原地貌管道,也不干这100米翻山进沟管线。”虽然是这么说,但所有参建职工每当焊完一道口都有一种成就和快乐感。当管线从一个山头下入一道深沟、又爬上一座山头时,那种从困境中走出来的宽慰是无以言表的……
千方百计保生态环境
“细节决定成败,品质决定未来”是这里的施工宗旨。该工程整个施工现场非常整洁,对施工质量要求也极为严格。为了确保施工质量,项目部专门成立了党员先锋模范岗和青年突击队。
我注意到每一个进入施工现场的职工都必须身穿工作服、穿工靴、戴安全帽和口罩。施工人员告诉我,这样可以保证工人的安全,同时可以有效防止粉尘吸入肺部,预防职业病。
项目部不但对职工注重保护,更注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施工要讲究科学发展观,要保证当地生态的可持续性,不能留下‘工程完了,队伍走了,环境毁了’的骂名。”刘金岭书记说道。
由于当地气候干燥,自然生态环境脆弱。项目部将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作为重点,严格按要求的环保措施实施施工,并密切配合环保部门进行施工期间的环境监测,随时掌握环境资源的变化状态,以便准确预测施工对未来环境的影响。同时,施工队伍在施工的间隙还积极帮助附近村庄的老百姓,有的村庄多年没有通水,吃水困难,施工队伍就给他们架设通水管道,使村民们用水变得方便起来;有的村里路不好走,施工队伍就主动帮他们把路修了起来;他们还给学生发书和新书包……一些对施工队伍有偏见的村民也渐渐对他们理解起来。
在永和改线施工中,我们看到了“天上”的焊接,看到了管道人能征善战,誓建优质工程的豪迈气概;看到了年轻的“山地王”与大山、冲沟抗争,“劈开”吕梁、贯通“气龙”的壮举;看到了项目科学管理、科学施工的全新理念;看到了大庆精神在革命老区绽放光芒,体会到了管道人强烈的质量安全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