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母亲名唤木兰,是外祖父、曾经的西北大将军的女儿,因为国泰民安,将军年龄渐长,皇上恩待回京养老。外祖父在京开设讲堂,广纳贤士,教授武学,传授学问,讲习战术,培养人人才。自然这个故事中,父亲王宗庭是以一个门生的身份和母亲相爱,外祖父知道后欣然将自己的爱女嫁与爱徒,成就一段佳话。
直到一年恩科,父亲高中,做了一名判官。官职虽小,但是父亲兢兢业业,不为权势折腰,一心为公,受到百姓的爱戴,很快在京城传开,皇帝连续几年提拔,如今官拜一品大理寺御史。
此时的计划进行了一半,媚药的酒父亲已喝下大半,但是并没有完全丧失理智。皇上赶紧安排太医解药,可是此种媚药非常罕见,解药难寻,就是花时间寻到了父亲也会血脉喷张而亡,当今之计唯有JH以解,因此皇上命人迅速将父亲送回了府里,请母亲定夺处理。
当时的母亲刚刚生完哥哥王寻,甚至尚未出月子,由于初次生产母亲当时难产力竭,险些一尸两命。幸好得皇上及时派来太医相助,辅以灵丹,才得以母子平安。父亲与母亲自由结缘,伉俪情深,成亲几年来父亲对母亲恩爱有加,不曾纳妾娶小,家中节俭,也无通房之人。而父亲这时遭人陷害,送回家中时早已没有意识,急坏了家中管家,深知隐瞒不住,无可奈何之下请夫人定夺。母亲知晓后,摘下头巾,由丫鬟搀扶着来到书房,看到被药力折磨的父亲心如刀绞,不顾管家的劝阻锁上了书房的门……
据说那药极其凶猛,久久才能平息,第二天母亲便病倒了,清醒过来的父亲后悔不已,那种深深懊悔的痛苦难以言表,母亲因此也一直缠绵病榻。然而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母亲在此之后发现再度有孕,已经极其虚空的身体因为再次的怀孕而更加孱弱。大夫说母亲的身体已不适合怀孕,但是打胎风险也很大,万一大出血不知道母亲还能不能承受,更别提几个月后的生产。父亲多次用尽方法苦口婆心劝母亲放弃这个孩子,可是母亲舍不得,她说孩子就是老天赐给她的补偿,这一胎一定是一个乖巧的女儿,一定是她和父亲的贴心小棉袄。如果…如果真的有一天她不在了,这一双儿女一定可以陪伴父亲颐养天年。父亲听到这些除了难过和懊悔,大概只有每天噤若寒蝉的小心照顾了。
不知道是怎样的勇气和毅力,母亲一天天熬到了生产的日子,眼看肚子一天天的浑圆,母亲自己却一天天枯瘦。如同一只蝴蝶用尽自己生命最后的力气产卵,凄美的母爱…当生产这一天到来时,府里每个人似乎都难掩悲伤,结局似乎已经注定,母女只能活一人…
结局注定是,母亲用尽平生的力气,生产下一名弱小的女婴,同时大出血,药实无医,力竭而亡。母亲临终前,望着抱着女儿的父亲,似有千言万语要说,但屋里蠕动嘴唇,只轻轻地吐出一字:“几”。父亲立时明白,哥哥叫王寻,合起来是“璕”字一种美石之意,母亲此时说,必是希望女儿叫“王几”,合起来是“玑”字,是一种美玉之意。听到父亲的解释母亲满意的笑了,指了指管家抱着的王寻,指了指父亲抱着的王几,父亲和管家立时会意,抱了两个孩子过来,母亲眷恋的看了看两个心肝宝贝,轻轻地用尽一生最后的一点力气,握住了父亲的手,然后慢慢地闭上了双眼。此时不同解释,所有人都明白,有什么比自己所爱的人幸福更让人牵挂?…千言万语,只化作深深地一睇,浅浅的一笑…
据说父亲把自己和母亲关在屋里几日不肯离去,直到发丧时看到一双儿女还渐渐恢复理智。此后的十几年,父亲励精图治,官场上小心应对,施展远大抱负,为皇帝办事,为国家效忠。父亲一个人带大两个孩子,已是不易,太子因为与哥哥年龄相仿为由和哥哥玩耍成为朋友,又逢几次危难时太子的出手相救,父亲认定太子必将为一代明君,而尽其所能暗中辅佐。
此次选妃,也是为加深双方地位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