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大仙
赤脚大仙是道教传说中的仙人,是仙界的散仙,一般情况下他总是在四处云游,以其赤脚装束最为独特,民间传说中他常常下凡来到人间,帮助人类铲除妖魔。浪客中文网他性情随和,平常以笑脸对人,对有心向善的妖怪也会网开一面,但对邪恶妖怪却从不留情,双脚就是他的武器,曾经降服众多妖魔,是天下妖怪的克星。据说赤脚大仙身上带有不属于六界的异宝,令他不惧百毒。
化身:蓝采和
传说中的道家八仙几乎家喻户晓,他们各有道术,法力[1]无边,有关他们的传奇经历与各种民间传说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最脍炙人口的那句莫过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他们中的七个都有自己的历史背景,有证可考,惟有蓝采和籍贯名字成仙的传说争议很多。明代吴元素的《东游记》中给他定了一个赤脚大仙的前身,“蓝采和者乃赤脚大仙之降生也。”
又据《仙佛奇踪》中记载:蓝采和,常穿着破烂衣裳,带着六寸腰带,一只脚穿着靴子,一只脚赤足。大夏天的时候,竟然在长衫里头穿着厚厚的棉袄,冬天时候又躺在雪地上,呼出的气就像蒸汽一般。每次在大街上讨饭,手持大拍板,长三尺多。他嗜酒如命,一喝醉了酒唱歌,老人小孩都喜欢看他唱歌,唱歌的时候,看上去他一副癫狂的样子,但言语中却充满了智慧,是个非常有才气的歌唱艺人。他唱的歌词随意率性而作,曲中充满了仙意,听起来好像时告诉人们如何修身养性,他常常把的得到的钱串在绳子上,拽着拖着走,有时候那钱从从绳子上月兑落下来掉了他也不管,有时候他把穿在绳子上的钱赠送给穷人家,有时候就到酒肆中一醉方休。他周游天下时,有人看见过他,等到许多年过去,到老了的时候再看见他,他毅然容貌依旧。后来有人看见在壕梁酒楼上饮酒,听见有笙箫吹奏的声音,再抬头他已经乘着鹤飞上天空,抛下靴子、破衣烂衫,六寸腰带,唱歌时的拍板,缓缓升空。
宋仁宗
《水浒传》里甚至说宋仁宗原来是天上的赤脚大仙下凡。
传说宋真宗赵恒,年过四十仍膝下无子,他甚是着急,到处求神拜佛,祈求上天赐子。他的诚心感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一天,玉皇大帝在天庭召开群仙会议,问哪位神仙愿意下凡为真宗子,当时群仙都不作声,只有赤脚大仙在旁微微一笑。玉帝忙问:“大仙可是有意前往?”大仙说:“不,不,我只是笑那皇帝可怜。”玉帝说:“宋室江山气数未尽,大仙可往。”大仙忙摆手说:“不成不成,宋室虽然气数未尽,但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我的皇帝也坐不安稳。”玉帝说:“大仙这次尽管放心,会有人保你,让你坐稳江山的。”赤脚大仙下凡后,就是宋仁宗赵祯。当时皇太子赵祯降生后不知何人保他,于是日夜啼哭不休,请来许多名医都束手无策。无奈之下,宋真宗向全国贴出榜文,悬赏能人为太子治病。当时涟水承天寺内有个道行很高称为卧佛的和尚娄守坚,闻知后他揭下榜文,赶到京城为太子治病。他进了皇宫,接过太子,举手对其便打,口中并念念有词道:“莫叫莫叫,只怪一笑;莫哭莫哭,文有文曲,武有武曲。”意思是说,你哭什么样,只怪你当初一笑。你不要再哭了,现在有文曲星、武曲星下凡保你,你可以坐稳江山了。传说文曲星是包拯、武曲星是狄青。
宋代王明清《挥尘后录》卷一载:“仁宗母李后,曾梦一羽衣之士,跣足从空而下云:来为汝子。后召幸有娠而生仁宗。仁宗幼年,每穿履袜,即亟令月兑去,常徒步禁掖,宫中皆呼为赤脚仙人。赤脚仙人,盖古之得道者李君也。”
民间故事
其一:
戏曲《刘海戏金蟾》中,半仙之体的刘海勤劳憨厚,平日以打柴为生,供养年迈的老母。他上终南山打柴,碰见了半仙之体的狐仙胡秀英,胡秀英心慕刘海勤劳朴实,两人有缘,便结为夫妻。此事被在三角潭修炼了五百多年的三条腿的金蟾得知,它特别嫉妒胡秀英,一日金蟾化作跛足道人,他暗示刘海盗取胡秀英的宝物金丹。刘海依计行事,果得金丹。胡秀英亦用反奸之计,指令刘海用那颗金丹诱取金蟾的蟾丹。金蟾因羡慕金丹之精美,欲占为己有,因神情过激,口齿失控,吐出了自己的蟾丹而昏倒。从此,刘海双丹俱得,修成为人间之仙。刘海戏金蟾,金蟾吐金钱,刘海将金钱撒向劳苦大众而被誉为增福财神。刘海后来又经道禅祖师钟离、权品岩二仙点化,遁迹于南山朝阳洞,修成正果。玉帝颁旨,封刘海为赤脚大仙,主治穷、祸、福事宜。
刘海,历史上实有其人。原为五代时人,本名刘操,字昭远,又字宗成、玄(或元)英,居燕山一带,先为辽国进士,后出家修道,号海蟾子。
其二:
相传很古时候海外仙岛上的紫霞洞住着一位大仙,一天大仙云游到南海,忽见达濠岛北角有一般黑气直冲云霄。大仙来到岛的上空,只见苏湾海滩上村民聚集,人人脸带愁容,暗自流泪。大仙按下云头,变成老翁,手执龙头杖,健步走近一清奇老者与其搭讪起来:“今天这里为何这般热闹?”老者见他老态龙钟,又是外方人氏,便低声道:“以前这里地灵人杰,乃世外桃源。十多年前来了一条黑龙,肆虐乡曲,不时兴风作浪,吞噬渔船,横扫田园,乡里遭殃,村民惶惶不可终日。十年前又来了一位道士,说要免除灾难,每年七月初一日要备办全猪全牛及童男童女供奉黑龙。自此乡人每年抽签,献出童男童女在海滩设坛宣读祭文,然后把金猪牛及童男女投进大海。”老者指着滩前一哭成泪人的聋妇和一对壮年夫妇继续道:“龙妇中年守寡,去年,儿子葬身鱼月复。滩前披红戴绿的童男是她的孙儿。今年抽签正好轮到这可怜的遗月复童男,真是天不开眼,造孽啊!”
老人话犹未了,蛤屿那边海面风浪大作,海空乌云翻滚,云层中黑龙隐约可见,海滩上人们惊恐万分,胆小的撒腿逃命。大仙见状,口里念念有词。向香炉峰那边招来一朵彩云,大仙登上云朵,挥舞龙头杖直扑黑龙。只见黑龙张牙舞爪,大仙左右迎击。他们在空中恶战半个时辰,看看恶龙只有招架之功,败下阵来,潜入海中,大仙趁势飞起右腿向黑龙扫去,谁料用力过猛,足下鞋儿甩落在达濠岛下湾的小山头上。、这时,黑龙已向妈屿岛外大海潜逃。大仙无心追赶,回到海滩,村民纷纷叩头,感大仙为民除害的大恩大德。大仙安顿好村民,又叫老妇和童女的父母把他们的孙儿、爱女领回去。回头对村民道:“黑龙虽潜逃入海,但隐患未除,我不放心,你们各自保重,后会有期。”
大仙匆忙忙之际竟忘了甩落的鞋儿,驾起祥云回紫霞洞,召来马、鹿两仙童吩咐道:“潮州汕头海面黑龙肆虐,今被为师逐出大海,你们速往该处镇守海口,务使潮州人民安居乐业,毋违师志。”马鹿两仙音领了法旨,一阵风来到汕头海口。鹿仙镇守北侧,马仙镇守南侧。
现今汕头港的鹿洲岛及澳头村的马山就是当年马、鹿二仙的化身。他们守于职守,不违师命,为潮汕人民安居乐业,为汕头开埠建设立下殊勋。
且说大仙的鞋儿甩落在小山头以后,变成鞋形巨石。现今达濠村北面下湾山峰上的皮鞋石就是当年大仙留下的鞋儿。紫霞大仙自那时起赤了足,后人也就称他为赤脚大仙。大仙为民除害的故事,在达濠岛民间世代传颂。
其三:
话说在广东省陆河县河田镇石禾町村的后山上,有一处叫“仙人迹”的地方,据说其得名乃是缘于赤脚大仙的一次“意外”下凡。
有一年赤脚大仙正云游到南海,找南海的仙友们下棋玩乐。正玩得起兴的时候,突然传来王母娘娘的玉旨,要他立刻回昆仑山去参加千年一度的“蟠桃大会”,于是他急忙跳上云端腾云驾雾往西方飞去。
正当他飞到石禾町村上空的时候,因为他刚才走得太急躁,又在南海仙友那里喝了太多的仙茶,所以突然内急起来,这一时却又偏偏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来方便。他在急得团团转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原来他发现下面的石禾町村后山林木葱郁,繁花盛开,好一派山清水秀的景色。于是,他赶忙拨下祥云,找个林密草盛之所,降立在一块巨石上面。接着他四顾无人,也就再也顾不上什么仙家颜面了,还是先把问题解决了再说。
因为他刚才实在憋得太久了,所以拉得太急。结果一泡热尿下来,把石头冲了一个坑。再加上他的体重实在太重,所以又在石头上留下了几个明显的脚印。
赤脚大仙解决完问题后,顾不上停下来欣赏石禾町村的秀丽风光,又赶忙腾云驾雾往西方赶去,怕耽搁了王母娘娘主持的“蟠桃大会”。
这块石头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它时刻都向远近的人们诉说着赤脚大仙这次“意外”下凡的情况。
四、小说
《西游记》记载:“大圣纵朵祥云,跳出园内,竟奔瑶池路上而去。正行时,只见那壁厢──
一天瑞霭光摇曳,五色祥云飞不绝。白鹤声鸣振九皋,紫芝色秀分千叶。
中间现出一尊仙,相貌昂然丰采别。神舞虹霓幌汉霄,腰悬宝?无生灭。
名称赤脚大罗仙,特赴蟠桃添寿节。
那赤脚大仙觌面撞见大圣,大圣低头定计,赚哄真仙,他要暗去赴会,却问:“老道何往?”大仙道:“蒙王母见招,去赴蟠桃嘉会。”大圣道:“老道不知。玉帝因老孙筋斗云疾,着老孙五路邀请列位,先至通明殿下演礼,后方去赴宴。”大仙是个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道:“常年就在瑶池演礼谢恩,如何先去通明殿演礼,方去瑶池赴会?”无奈,只得拨转祥云,径往通明殿去了。”
介绍
赤脚大仙是仙界的散仙,喜爱四处云游,以其赤脚装束最为独特民间传说中他常常下凡来到人间,帮助人类铲除妖魔。他性情随和,平常以笑脸对人,对有心向善的妖怪也会网开一面,但对邪恶妖怪却从不留情,双脚就是他的武器,曾经降服众多妖魔,是天下妖怪的克星。据说赤脚大仙身上带有不属于六界的异宝,令他不惧百毒。
黄角大仙
小说《西游记》中的神话人物,即中央黄极黄角大仙是五方五老之一。
出现场次:(1)话说齐天大圣到底是个妖猴,更不知官衔品从,也不较俸禄高低,但只注名便了。那齐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伏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今日东游,明日西荡,云去云来,行踪不定。
(2)七仙女张望东西,只见向南枝上止有一个半红半白的桃子。青衣女用手扯下枝来,红衣女摘了,却将枝子望上一放。原来那大圣变化了,正睡在此枝,被他惊醒。大圣即现本相,耳朵里掣出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咄的一声道:“你是那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慌得那七仙女一齐跪下道:“大圣息怒。我等不是妖怪,乃王母娘娘差来的七衣仙女,摘取仙桃,大开宝阁,做蟠桃胜会。适至此间,先见了本园土地等神,寻大圣不见。我等恐迟了王母懿旨,是以等不得大圣,故先在此摘桃。万望恕罪。”大圣闻言,回嗔作喜道:“仙娥请起。王母开阁设宴,请的是谁?”仙女道:“上会自有旧规,请的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个是五方五老。还有五斗星君,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众,中八洞玉皇、九垒,海岳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各宫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
碧霞元君
全称为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女乃女乃、泰山老母等,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
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一说为黄帝所遣之玉女。据《玉女考》和《瑶池记》记载:黄帝建岱岳观时,曾经预先派遣七位女子,云冠羽衣,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玉女乃―七女中的修道得仙者。―说为华山玉女。但―般作为泰山女神,为泰山神之女。据明王之纲《玉女传》:“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一说为汉代民女石玉叶,凭灵泰岱。据《玉女卷》称:汉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妻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匹月十八曰子时生女,名玉叶。貌端而生性聪颖,三岁解人伦,七岁辄闻法,尝礼西王母。十四岁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长指,入天空山黄花洞修焉。天空盖泰山,洞即石屋处也。山顶故有池,名玉女池;旁为玉女石像。可见汉晋时早有泰山神女的故事。汉代人还在泰山顶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极顶修建玉女池以奉祀。五代时殿堂倾塌,石像仆地,金童之像漫涣剥蚀,玉女也沦落于泰山岳顶玉女池内。宋真宗东封泰山,还次御帐,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该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并更名为“昭真祠”,遣使致祭,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明朝时,将昭真祠又更名为“灵应宫”,后又扩建,增大规模,为碧霞宫。赐号“碧霞元君”。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认为碧霞元君乃应九?而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之神兵天将,并照察人间一切善恶之事。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民众对碧霞元君的信仰极盛,信徒以之为奉神,祷之即应。在民间广为流行宣扬叙述泰山娘娘灵迹的《泰山娘娘宝卷》,道教也奉为教门经籍,纳入道书之列。碧霞元君的称号,也并非泰山娘娘的独有,南方的天妃顺懿夫人也有此号,《封神演义》又说余化龙为主痘碧霞元君。直到近代,碧霞元君之名才为泰山娘娘开专有。
另外,民间传说的碧霞元君更神通广大,能保佑农耕、经商、旅行、婚姻,能疗病救人,尤其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故旧时妇女信仰碧霞元君特别虔诚,不仅在泰山有庙,在各地也建有许多“娘娘庙”,并常在左右配祀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等四位娘娘。这种信仰至今仍很兴旺,人们仍不辞劳苦登上泰山绝顶,许愿还愿,向其祈祷,香火不断。
碧霞元君的圣诞为农历的四月十八日,一说农历的三月十五日,是时泰山碧霞祠和供奉碧霞元君的庙观均要举行隆重的庆典。
碧霞元君其诞生年代和身世自古说法不一,有凡女得道说、黄帝玉女说、华山玉女说等等。有史可考的,宋真宗封泰山时,于岱顶玉女池旁得玉女石像,即造神龛供奉其中,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并创建昭真祠。祠于金代改为昭真观,明代称“灵佑宫”,近代称“碧霞祠”。元君庙在泰山上下有很多座,山顶的碧霞祠为主庙,山下的遥参亭、红门宫和灵应宫都是元君行宫。此外,泰山周围遍布很多小的元君庙。明清时,由于碧霞元君影响日益扩大,祀元君的庙宇也从泰山扩展到全国各地,每日里香火旺盛,对其的信仰遍及大半个
中国。人们对碧霞元君尊崇倍至的原因有两条:首先,与元君的职司分不开。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王锡爵《东岳碧霞宫碑》记载:“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子者愿嗣,子为亲愿,弟为兄愿,亲戚交厚,靡不相交愿,而神亦靡诚弗应。”由此可知,碧霞元君在民众的心理层面上简直是有求必应,无所不能。其次,碧霞元君作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乐善好施的女神,更是让劳苦大众倍觉亲切,从而愈加信赖她,一跃成为民众心目中的慈母、圣母。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是碧霞元君的生日,香客多来此祭拜以示庆贺。
岱庙遥参亭内自明以来一直供奉碧霞元君,民间把遥参亭称为泰山第一行宫。现遥参亭正殿内仍奉祀碧霞元君,东西配殿分祀眼光娘娘及送子娘娘。
元君庙在泰山有上、中、下三庙。宋代以后,元君庙遍及全国,每年农历四月十八为祭祀日。《帝京景物略》:“后祠日加广,香火自邹鲁齐秦以至晋冀,祠在北京者,称泰山顶上天仙圣母。”泰山之外,留存至今的大型元君庙有山西太原、山西晋城、山西蒲县、山西万荣、河南新乡、陕西西安等7处。
碧霞元君咒
天母运合,玉阙真仙。金莲发苞,御制熊然。孟夏十八,化现母前。修真合道,受命天仙。敕封玉女,护世威严。
神兵侍卫,鬼官俟宣。诛锄奸盗,扶危济险。平治水火,降福消愆。清宁宇宙,仁慈而怜。从善者奉,逆我者?。
人间祀仰,天地齐年。何灾不灭,何福不迁?遵承帝命,永劫绵绵。包含岱岳,玄之又玄。急急如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