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前几天,宋主任就一个劲儿地劝女儿正月半回家,若莹早与钟凯约好那天晚上去小竹看摆祭,如何肯答应,只是推说那天酒店忙,不肯回去。宋主任有些生气,说:“忙忙忙,总是说忙。别以为妈不知道啊,你是搞会务的,正月十五哪有那么多会啊?”
若莹说:“怎么没有,你不也常说**党就是会多吗?爸爸哪年的正月半休息过,还不是大会小会照常开。再说了,我们酒店还有些私人公司也会租了去开联欢会呢,就算是没有会,餐厅那边忙不过来,也要借了人手去帮忙的。跟你说了你也不懂。”
宋主任被她闺女一顿抢白,也自没了辙,只好自己叹一声:儿大不由娘啊,挂了电话。
其实正月半这天,酒店也好,钟凯的厂里也好,都早早地下了班,钟凯一下班就坐了车往玉阳赶,和若莹随便吃了点东西,就开了石头的车子,直往南开去。
要到小竹村去就要过桥,三座桥都可通,钟凯选了最宽的玉阳桥。过了桥不久就出城了,钟凯不识路,需要若莹在一旁指引他。
车子大约开出了四五公里的光景,一路上仍是人烟稠密,市井繁华,不过是高楼少了些,形态各异的小洋楼倒是多了起来。若莹指了路旁的那些小楼房说:“你不知道,这其实是一个村子,名字就叫大竹。这大竹和小竹,听说在古代的时候,还为了村名打过官司呢。”
钟凯听她一说,来了兴致,问她:“怎么还要为村名打官司呢?”
若莹道:“是一个民间的传说,倒是非常有趣。说是两个村子,都说自己的村子该叫大竹,对方的该叫小竹。为了这‘大’‘小’二字,两个村闹得不可开交,最后闹到县太爷的大堂上了。那时的玉阳区还叫玉阳县,有县官老爷,那天升堂就接了这个案子。小竹村的人就说自己村里的竹子长得又大又绿,远近闻名,应该叫大竹。大竹村的人却说是他们村的竹子大,两个村子的人竟然在公堂上吵了起来。县太爷见他们两家各自说各自村子的竹子大,就让他们回去背了村里最大的毛竹来比一比,谁家的竹子大,哪个村就叫大竹村。”
钟凯就问:“那到底谁家的大呢?”
若莹接着说:“两家回去了,第二天一早,小竹村的人就背了一根老大的毛竹来到公堂,县太爷一看,这毛竹真是大,从来没见过这么粗大的毛竹,就问大竹村的人:‘你村里的竹子呢?’”大竹的人跪在地上说:‘青天大老爷,我们村的毛竹实在太大,我们没法背过来给您看,不过,我们倒是采了一张竹叶在这里,您看看就知道我们竹子有多大了。’说着拿出一张叶子来。老爷看时,只见这张叶子足足有两尺多长,四寸多宽,吓得连连说:‘竹叶都这么长,可见竹子果真大得吓人。好,本老爷宣布,你村里叫大竹。’
小竹人一听,连忙说:‘老爷,错了,那个不是……’
老爷听小竹还要‘狡辩’,生气地说:‘不是什么,本老爷说话还不能算数吗?大胆刁民,还不快给我滚出去,难道还要在这里等本老爷打你们板子吗?退堂!’
县太爷走了,这事儿也就定了,可小竹人就纳了闷儿了,这县太爷怎么连竹叶和箬叶都分不出来呢?”
听到最后,钟凯禁不住哈哈地大笑起来,说:“这个县太爷一定是北方人,连竹子都没见过吧。哈哈哈!”
车子拐了个弯儿,路渐渐窄了起来。水泥公路也换了柏油的,左边的小山上,又浓又密的竹林在寒风中,摇摆着袅娜的身姿。右边是一带小溪,冬日里,水流并不充沛,溪底的巨石一块块地卧着,任身子底下的溪水活泼泼地围着自己打个转儿,又跳跃着往前冲去。山路有些弯,却并不是很急,坡也并不显得陡,车子顺着缓坡绕过一个弯又一个弯。远远地似可见前面飘来忽远忽近的灯光,也似可听见一阵阵夹杂着笑声的说话声,却又似海市蜃楼一般地看不真也听不切。若莹说:“就快到了。”果然,车前就现出一些房子来,不是城区里到处可见的楼房,是那种在山区常见的木头砖瓦混建的房子,都建在半高的山坡上。再开过去些,房子就更密集了,人声也真切起来,来来往往的村民也多了起来,手上好像还都提了各式各样的彩灯,也都忙忙地往前方赶去。
车子随了众人一直往前开,灯火忽然辉煌起来。原来这个小竹村是依山而建,房子都建在公路左边靠山一侧,公路右边沿溪修建了一带长长的水泥栏杆,却是仿古的式样,栏杆上都雕了各式的花卉图案,倒也别致。车子到此时已不能再往前行进了,因为沿公路一直往前摆满了村民的桌子。小竹村是个行政村,村内又按地域方位分为两个自然村,村子最西头地势最高,称上村,以村大会堂为界,东边的村子地势较低称下村。每年到得正月十五日,不管是上村还是下村,家家户户都要将家中的八仙桌搬将出来,沿着公路一张接一张地连接成一条长龙。各家都在各自的桌上摆上各式祭品,祭拜本村祖先,祈求今年风调雨顺,家家平安。
钟凯将车子停在村子最东头的停车场里。这个停车场很是简易,就是把一个山坳拓平,填上些黄土,看上去有些开阔也就算个场地了。这还是近年来到小竹村看摆祭的城里人渐渐多起来后,村民们才自己出钱整出来的一块平地。
两个人下得车来,天已完全黑透,山风吹过来,俩人都不觉紧了紧身上的衣服,整了整围巾,方才迈步向前行去。
进得村来,人声鼎沸,灯火如潮。供桌已一张一张的直接到上村村头。因为上村地势高,从下往上看去,远远地灯光恍然,宛若仙境。俩人好奇地往一张张桌上看去,每张桌上都摆了一对巨大的蜡烛,一个香案上,插着三支清香。一桌子满满的供品,却是每家各有不同。有的摆了鸡鸭鱼肉,有的摆着猪头猪肝各种水果,有的更是将各种祭品摆出各色的造型:有摆成寿星献桃的,有摆成金龙现瑞的,还有的竟摆出姜太公钓鱼来,真是家家斗宝,户户争奇,唯恐自家输于别家,倒看得两个人瞠目结舌,啧啧称奇。更妙的是家家都在自家房檐上挂了各种奇巧的灯笼,照得整条公路流光溢彩,分外妖娆。
正在俩人看得目不暇接之间,忽听得前面人声响成一片,很多人提了灯忙忙地尽往上村奔去,一路跑一路叫着:“太尉老爷来了!太尉老爷来了!”两个人不免也好奇起来,钟凯忙拉了若莹的手,也随了大家往前跑去。跑不多远,村民们都齐齐地避在路边。只见前头一声喊,‘光光’两声响震屋宇的锣声敲起来,又是一阵鞭炮声,闹得四周围腾起一阵蓝烟,大人小孩纷纷堵了耳朵背过身去。若莹就把整个身子藏在钟凯宽大的胸怀里,待得这一阵声响过去,烟雾里现出一对对扛了牌匾的村民,又有鼓乐手在其间敲着锣打着鼓。后头跟出了八个村民,抬着一顶高高的香龛,香龛里似隐隐可见里面端坐着一尊神像。香龛后又跟出一队村民来,一个个手里拿着各色的乐器,有吹着竹笛的,有拉着胡琴的,一时间鼓乐喧天,煞是热闹。人群中就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双手合十,向着神像,口中念念有词地祝祷起来。
队伍渐渐地往下村过去,小孩子们就嘻闹起来。有跟着队伍跑着喊着的,有弯着腰到处捡鞭炮头儿的,人群也渐渐四散开来。钟凯牵了若莹的手,又到处闲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