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视媚行 7.7、在美国的中国人

作者 : 粒粒风尘

[第18章第十八章赴美]

第7节7、在美国的中国人

7、在美国的中国人

刘娜说,在美国一年多来,她认识了几家在美国生活的中国家庭。有早年在美国读书后就留下来的,大部分在比较好的研究机构里工作。有后来留下来的,这些人工作压力并不大,每天的生活也比较悠闲。平时周一到周五各自去上班,到了周末三五个家庭相约到郊外露营或者去公园划船、野餐。他们的朋友圈子主要还是中国人为主,即使已经在美国有比较好的工作岗位及较高的社会地位,由于文化的差异,他们还是与自己国家的人交往。但是中国家庭的第二代,尤其是在美国出生接受教育的孩子,虽然肤色不一样,但他们已经是地道的美国人,虽然能听得懂中文,但是朋友之间交流甚至在家中交流都会用英文。

为什么朋友圈还是中国人呢?比如留学生。他们年轻,英语好,适应能力强,应该说在美国的发展前景看好,最终多半选择在美国工作。但是,许多人可能不知道,留学生的生活比国内大学生辛苦多了,经常加班为“老板”做试验甚至连寒暑假也不例外。好在他们经过两到五年的奋斗,可望“苦尽甘来”,进入美国中产阶层指日可待。她有个师哥,在美国加州大学获得物理博士学位后,在这里工作5年,收入应该不菲。但加入美国籍后,他觉得真正融入美国文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认为英语、工作以及和美国人相处都不成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文化的认同感和个人在这个社会的归属感。比如下班后与美国同事上酒吧,他们讲的很多历史典故、英文小说、名人逸事、流行文化,他常常都没听过。久而久之,在工作之余,大多数中国人还是选择与同胞在一起玩。

来美国定居的还有一类人是访问学者。就像我和丈夫一样,一般在国内读了学位,在事业上小有成就,然后出国深造。这些人一般都在三四十岁左右,拖家带口的。到了美国之后,他们往往面临两种选择:如果为了孩子能够有一个宽松的教育环境,最好是留在美国,但不得不放弃在国内原有的事业基础,在美国从头开始创业,对于中年人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事。于是,多数访问学者如期回国,少数留了下来。最令人烦恼的是,在拿到绿卡之前,不敢轻易回国探亲,怕拿不到绿卡。

还有一类人是偷渡客,福建人居多。现在的纽约唐人街几乎成了福州人的地盘,在那里听到最多的就是福州话,其次是普通话,再次是广东话,很少人说英语。偷渡客到了美国之后,基本上在华人餐馆偷打工――或当帮厨,或当服务员,或送外卖,一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晚上好多人挤在地下室居住,英文电视又看不懂,简直毫无生活乐趣可言。他们的目标就是赚多多的钱,然后转合法身份。为了达到在美国合法居留的目的,他们往往花钱请律师,向美国当局申请所谓的“政治庇护”,比如,以反对中国的一胎化政策为由。这样,他们赚的钱,除了偿还偷渡费,还要付高昂的律师费,刚开始那几年一般剩不了几个银子。七八年甚至十多年后就会取得合法身份,但就是刚开始的那几年,没有个好身体一般人是吃不下那种苦头的,我听好几个人说,如果在国内有好的工作,实在没有必要出来。

还有一类人是正常移民。这些人除了极少数“杰出人才”外,多数是由于亲属关系来美团聚的。我若将来来美国,也得等到丈夫加入国籍后才能移居美国。刘娜说“来美国的酸甜苦辣,不是国内亲朋好友能够想像得到的了,不过她从小就在村里长大,不怕吃苦,而丈夫就是武汉人,标准的小市民,他就不行,是个享受型人。”其实不经风雨,何以见彩虹?我在美国碰到过很多拿到绿卡的中国人,聊起来都是满月复苦水,说在美国这个不爽那个又不习惯,觉得还是在国内舒适,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我问他们为何现在不回到中国生活,他们却一时答不上话来,也许他们压根儿就没想过“回国生活”这个问题。中国人在融入美国社会的艰难过程中难免时不时会想起中国的好处,心里会泛起一阵阵恋意,但既成事实又只能这样。

就这样我觉得中国人是在“和平”地入侵美国。有钱的、没钱的、旅游的、留学的、投资的,偷渡的全来了。美国的中餐馆有执照的就有上百万家,散布在美国全国各地,比任何连锁店都厉害。美国成年人能独立用筷子吃饭的高达百分之八十,在美国的许多大学里,学生一半以上是从中国来的,教授也是从中国来的,有时讲着讲着课就换中文了,让美国学生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

亅亅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烟视媚行最新章节 | 烟视媚行全文阅读 | 烟视媚行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