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第六章通向往事的一道门(62)
时间过去了一个来月,调查仍然没有丝毫进展,一切可能性被逐个排除,所有假设都不能成立,案情仍然迷雾重重。
“他娘的,先是那被害人留下的一堆破烂玩意儿,就让我们跑的上气不接下气,现在又冒出一个说是‘桑甫森’的东西又来糊弄我们。”
沉不住气的韩沙开口骂将起来,那张粗鲁的脸皮被涨的通红。
阿七刚一走进文库的茶室,就听见韩沙在爆发一股不明的怒火,问:“怎么了?你在生那个的气哟?”
韩沙两眼一瞪,说:“还能是哪个,就是那个被害人呀。”
“哦。”阿七好笑地说:“你干吗生一个死人的气?”
“那家伙要死,去哪里都行的,干吗非去恐山不可?”
阿七找了一张靠椅坐下,劝他说:“老韩,不要动不动就生气。你难道就不能好好想一想,那个流浪的男子也不想去恐山找死呀。”
“哟,你小子讲的好象有些道理的。”
韩沙没好气地盯了阿七一眼,刻板的面孔立即变得惊讶了。
不错,今天阿七穿戴的非常整洁,头发也要比平时梳理的一丝不乱,还闪着微微的油光。
看着阿七的这副模样,韩沙心里就更加不舒服了。
“哟呵。阿七,今天是什么日子,你把自己搞成这个呆样,是想去哪里嫖野婆娘吧?”
韩沙说话的口气冲满了火药味。
“你们来早呀。”
鲁济安手拿一包茶叶走进茶室,说:“在外面我就听见老韩在骂人。有话好讲,何必这样烦躁。”
韩沙发平静下来,回到坐椅上坐下,象一只漏了气的皮球那样变得松软了。
这时,一个侍卫走进茶室,有事告诉他们,说:“知府叫我来,……”
不等那侍卫讲完,鲁济安抢先问:“知府叫你来,是要告诉我们春节假期的事务安排吧?”
侍卫笑了,说:“是的。”
“你回去告诉知府,我今年春节不回家,留下当班。”
“那好。知府还说,有在春节探亲的人就班安排回乡,同时也要留一部分人在府署值班的。”
鲁济安把眼光转向阿七和韩沙,问:“你们今天春节要回家去过年吧?”
“是呀。”韩沙说:“这好办。我跟阿七是本地人,每年春节都要回家看看父母的,或和亲朋好友们在一起见见面,大不了吃一顿年夜饭罢了。”
“我这就去转告知府。”
那侍卫说罢,走出了茶室。
侍卫走后,阿七问:“恐山的命案还办不办的?”
鲁济安说:“案子要办春节也要过呀。大年三十以后,你们如果能早一点回到府署就更好。”
阿七又问:“那依你看,我和韩沙大年初几回府才好呢?”
“在大年初三赶回府署最好。”
“为什么要在大年初三呢?”
“这还用问吗。你们难道忘了,每年大年初三到十五是各路乡堡长来府署拜年的时候,也是了解‘桑甫森’的最好时机。这样我们就能节省不少脚力,免得到处乱跑了。”
阿七恍然大悟,说:“明白了,真聪明。我们倒是没有想的这样的仔细。”
“这没什么,就算这样也不一定就能了解到我们需要的情况,但不管怎样,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不能放过。”
韩沙说:“但愿会有发现。”
春节在一天天临近,隆冬的天气寒冷袭人,人心却因思念家乡与亲人相聚而充满了暖意。
但归家探亲务必赶在冰冻之前,一旦天降大雪或冰冻以后,屈曲盘旋的山路就十分难走了。
一天,鲁济安外出办事,刚走到前堂院坪时,听到府门外锣鼓喧天,唢呐齐鸣,只见一支小乐队,人人披红戴花,个个吹吹打打,翩翩步入府门而来。
前队人等手端用红布盖着的托盘,后队人等手持皂色旗,当头的便是那个朵果知县李谨。
李谨满面春光,神采奕奕,遇见鲁济安,他停下脚步,身后的队伍也随他停住。
李谨打个拱手,问:“安督司要去哪里?”
“出去走一走。”鲁济安回答说,又问:“你们这是?……”
“我们是来向知府贺喜的。”
“贺喜?没听说府署有喜呀。”
“有喜,有喜。”李谨兴奋地说:“城西外的太平桥已经完工,我们来是向知府报喜的,一来请他去剪彩,二来也是跟他拜年的。”
“新桥建成就好,有必要搞得这么复杂吗?”
“官场上的事嘛……”
李谨朝身后用红布盖着的几个托盘扫过一眼,同时向鲁济安凑近身子,悄悄说:“有必要呀,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