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平现在成了安置营里面医疗区负责药材发放管理的负责人。就算是吴郡某些官员看见他,都要恭敬地称呼一声韩先生。地位瞬间拔高如此大一截,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韩四平知道,他有今天受人尊敬的待遇,完全是沾了侯爷的光。他一直以为,原本是江南大族陈姓家的公子,居然是一位不显山不露水的侯爷。
侯爷啊!
韩四平不知道什么叫大官,但封王列侯、王侯将相,他还是知道侯爷肯定是个很大很大的官。不停地在心中给自己提醒是老祖宗保佑,韩四平工作劲儿上来,没日没夜地早医疗区东奔西走都不会犯困,他不能丢侯爷的脸,他现在是侯爷的人,要尽心尽力办事,就算侯爷没有和他商量药材用完后,怎么算给他银子,韩四平也不担心自己那十艘药材打水漂,因为侯爷不会坑他。
和韩四平一样铁了心跟着侯爷赈灾的老腰子毕图,现在成了食堂区的负责人。他那上百担私盐全都拿给了陈华救灾,根本就不再考虑是否趁机发一笔横财。侯爷没有追究他贩卖私盐的罪过,反而对他加以重用,毕图不是傻子,如果真能攀上侯爷这课大树,他买私盐的日子到头了,说不定以后会摇身一变成为官盐的代理者。
毕图在江南有他自己的关系网,他只是下去联络了以前做过私盐生意的朋友,食堂区缺什么,毕图就从外面运回来。
老韩,毕图,胡账房,三人现在成了安置营里面替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仅仅靠吴州官府余存的府银购买粮食,以及从洛阳运来的药材,和自己的人脉关系,暂时将安置营举步维艰的日子安排妥当,做到一应免费,安顿灾民不出现慌乱暴动情况。
只是,这种方式并不是长久的,安置营的维系,还需要更多财大气粗的商贾世家鼎力支持。
于是,在反复的思量下,陈华早已决定的募捐一事,被他提上的议程,而且,为了自己倡导的募捐,陈华还专门给老李去了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奏章,陈华还是第一个给老李以商量的口气,让老李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募捐,号召整个大唐所有子民,为江南受灾的地方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陈华在信中真情切切,以人的真善美为切入点,激昂写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样的话,号召大唐子民,不管是金银细软、还是粮食衣物,都可以捐献出来给江南受灾的人。募捐由官府统一组织人募捐,最好是尚书省亲自督办,以免出现贪污**现象。
陈华这封募捐的奏章,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到了长安,老李接到奏章,并且在早朝上提议准备实行后,长安城大小贵族官员,都在背地里骂陈华那个长安大害,去江南了也不安分,隔那么远还把坑挖到长安城来了。
募捐的事,圣上根本就没同大臣商议,尚书省的老大长孙胖子都是在老李宣布采纳蓝田侯提议准备在全国开展募捐活动,长孙胖子才知道陈华那厮又来要钱了。老李在尚书省中专门设立了募捐署,由铁面无私的魏征出任司长,督办此事。一道皇命,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从长安开始向全国十道州府派发,老李伸手要钱的速度快的惊人。皇命到达江南的时候,不过离陈华上书老李,才隔了五天时间。
五天啊!陈华垂足顿胸暗骂老李月复黑,他同样想到长安那些国公国侯黑脸红脖子骂人的表情。全国募捐,就是给老李的国库节约银子支出,老李还不痛快地答应,那他就是傻子。长安城的贵族,这回又要被老李敲诈一笔,捐少了,老李看得到心里面把你记住了,捐得多了,老李会寻思着再找个借口向他们要钱。长安城的贵族都在骂陈华这杀千刀的,最好是一辈子流放江南,永远别回来了,他回来,长安城一准儿鸡飞狗跳。
同样骂陈华的,不止是长安城的贵族。
全国十道各州府的贵族,都在骂那个叫蓝田侯的人。没事儿提议出募捐,这不是让天下最大的贵族老李坐收银子吗?全国上下,现在是一片骂声,陈华的名声是彻底搞臭了,不过他也不在乎,募捐的银子,是用在灾区建设上,国人骂自己,老天爷在头顶看着,他会给自己增加好运的。
江南,吴郡!
这儿有江南士族的,朱、张、顾、陆,四大姓久居在此,吴郡虽然受灾,但对这些豪门大家没有丝毫影响。他们的祖宅在吴郡,但族中之人,却是遍布江南,无论是官场还是商场,都有这四大家族的人。就算在长安,四大家族的人也有少数在朝堂上活跃的人物。
“哼,这蓝田侯是谁?搞出一个募捐,就能让李二大张旗鼓地伸手要银子,这等溜须拍马之人,也不是一个好鸟!”说话的人,乃是顾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顾家是江南的教育世家,出了名的书香门第,在江南专门开办私学,培养人才,就连弘文馆现在的馆长虞世南,都曾在顾家学习过,弘文馆学士,有一打是顾家培样出来的。老牌教育世家,说话底气足,直呼老李叫李二,也只有读过书的人才叫得出来。
说话的人是顾家的顶梁柱,现在顾家家族中最老的人顾览,人虽老,精气神十足,再活个十多年没问题。他有一个儿子叫顾胤,现在已经到朝廷做官去了,据说混的还不错,封了个县男,做到了国史加朝散大夫。
“顾兄此言差矣,依某愚见,此人还颇有几分本事。他到吴州,居然未曾上门拜访过,再怎么说,我们也是江南有头有脸的人物,巡察使若肯拉下脸来求我们,大家还是能行个方便,出钱出粮出人力帮忙解决问题。但是,他居然不声不响硬是要凭借一己之力,将吴州的水灾给挺过去,还建立了一个叫安置营让灾民免吃面住,这等大手笔行径,实在是可笑,现在,想必是挺不过了,然后搞出一个募捐,就是要等着我等拿银子出来缓解,呵呵,银子老夫倒是可以出个三万五万,但咽不下去这口气,捐个三五几百就够了!”陆家的家主陆审言说话了,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正是身强体富说话财大气粗的年龄。陆家虽然不是教育世家,家里做官的人自隋唐两代出仕者少,但陆家家族产业在江南足有半城之称,家大业大,说话的口气自然就大。就好像他们陆家在江南只要跺一脚,都能让江南垮掉一半!
“顾兄说的对,捐多捐少,是我们自己说了算,朝廷又没明确规定,三五百贯铜钱,已经足够!”张家家主和陆审言站在一条战线上。
剩下最后一家朱家的家主:“我看,还是捐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朝廷要钱,就让他痛痛快快拿去,总好比抄家杀头被充公拿的痛快!”
朱家是吴郡四大家族中,势力最小的一家,家族早已在隋唐两朝没落,说话没什么底气,他能屈服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其余三家的家主,分别看了眼神情颓靡的朱家家主,顿时沉默不语。
朱家以前甚至是吴郡第一家,不过因为得罪了当权者,杀的杀,流放的流放,朱家这百年大家族,早已人丁稀少不复兴旺。要是再经历几次动荡,朱家就要灭门了。
不知道是兔死狐悲,还是有预感似地感觉背后一阵凉悠悠的寒意,三家的家主都不在谈论捐款多少一事。
四家家主,聚在他们的小圈子,讨论关于朝廷征集募捐一事。有赞成捐款的朱家,也有不愿意捐款的陆家和张家,顾家没有明确说捐和不捐,四大家族都在想,他们还得观风江南其他士族捐款情况,才能做最后的决定。
不过,几大世家,传承至今,谁也不愿意让家族败在自己手里。每人心中都有自己算盘,就像他们探到的风声一样,江南最大的萧氏一族,居然有月兑离他们世家利益圈子的趋势。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各大家族不得不慎重考虑!